一一海南大学通识课《非遗传承·黎族特色文化》创新教学侧记
在文化多元化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然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近日,海南大学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一场独具匠心的创新课程,引领黎族文化走进青春洋溢的课堂,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全新活力。
海南大学特别邀请白沙黎族自治县民间歌舞传承协会的黎歌传唱队员走进校园,精心打造了《非遗传承·黎族特色文化》这一创新沉浸式课程。课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处处弥漫着浓郁醇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课程负责人王熙老师向同学们阐述黎族民歌和竹木乐器文化。
课程伊始,黎歌传唱队员凭借精湛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热情,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他们用悠扬婉转的黎歌和黎族传统器乐,缓缓推开了黎族文化的大门。那动人的歌声中,承载着黎族人民的生活智慧、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悠久的历史记忆。学生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从最初的好奇逐渐转化为深深的痴迷。
在教学过程中,传唱队员不仅进行了精彩绝伦的演唱展示,还亲自示范黎歌和黎族器乐的发声技巧、韵律特点,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尝试学唱。学生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与传唱队员频繁互动。他们认真模仿着每一个音符,努力感受黎族音乐独有的魅力。
传承人在教同学们使用鼻箫
除了黎歌和黎族器乐的教学,学生们在传唱队员的引导下,亲自体验黎族的传统器乐鼻萧和灼巴的吹奏技巧,在欢快的律动中领略黎族人民的活力与热情。
此次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创新举措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承人和师生一起跳黎族团结舞
海南大学通过这堂创新课程,成功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春课堂之间的桥梁。让黎族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更多年轻人主动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路径。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高校能够借鉴此类创新模式,让更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春课堂中绽放耀眼光芒,实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