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信达生物(01801)早盘股价高开近10%并触及最高95.5港元,早盘成交量超过4000万股,成交额超过40亿港元。
市场交投情绪高涨的背后源于公司盘前发布的一则重磅公告:信达生物宣布与武田制药达成了一项总价达114亿美元的具有“高首付、高里程碑、高分成”特点的BD交易。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在此次战略合作中,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新一代IO基石疗法IBI363(PD-1/IL-2α-bias),并在美国共同商业化。同时,信达生物还将授予武田制药IBI363和IBI343这两款后期在研疗法的全球特定地区商业化权益以及一款早期项目IBI3001的全球特定地区独家选择权。
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的溢价战略股权投资)以及潜在里程碑付款。同时信达生物还将获得最高可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的销售分成,且其中公司与武田在美国共同商业化IBI363的利润将按40/60的比例分成。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此次战略合作的焦点产品IBI363,双方在美国市场采取共同开发和利润损失共担的模式。这也意味着,此次合作不仅刷新国内药企对外合作纪录,更标志着本土管线首次以“全球共研”姿态,与跨国巨头共同冲击千亿级肿瘤市场。
强强联合,全球共研
与以往BD交易不同,信达与武田的此次合作从交易内容和合作形式等方面,展现出国内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合作的全新业态。
首先从交易内容来看,此次双方交易对象并非是单一的重磅品种,而是围绕目前全球热门的IO和ADC两大前沿领域进行了一次“一篮子打包式授权”,侧面展现出武田制药对信达生物整体技术平台的高度认可和长期押注。
其次从交易模式来看,根据合作协议,对于核心产品IBI363,双方在美国市场采取共同开发和利润损失共担的模式。
通常来说,该模式虽然都涉及相对复杂的交易架构设计,但交易双方在初次合同后,往往会因复杂性而衍生更多“补充协议”,以细化合作双方在产品开发、生产、商业化领域的角色分工与实际决策,进而在后续演化成层层递进式的“可配置、可演进”的协作系统,实际上是更实用和成功率更高的合作模式。
最后,根据协议,武田制药还将投资1亿美元,溢价20%认购公司股权,成为信达生物重要的战略股东。通过“资本+商业”的捆绑,双方战略关系有望向“全球经营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演化,有利于双方合作的长期稳定。
开启国际商业化新纪元
对于此次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的合作,IBI363这款焦点品种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其潜在价值已获重磅临床成果的阶段性验证,其治疗与全球商业化潜力存在持续深掘的巨大价值。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作为全球TOP15药企,武田近年在肿瘤领域受困于“有布局、缺重磅”,实体瘤管线更因多款项目数据不及预期被迫调整,而作为此次双方合作的焦点,IBI363恰恰踩中了武田肿瘤布局的“升级赛道”。
IBI36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其核心创新在于能同时阻断PD-1/PD-L1通路和激活IL-2通路,实现双重免疫激活。更独特的是,其PD-1结合臂不仅能阻断PD-1检查点,还能将IL-2选择性递送至共表达PD-1和IL-2α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实现对抗癌“精锐部队”的精准激活与扩增。
今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IBI363在免疫耐药肺癌、肢端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和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等难治性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良好临床活性。这说明其不仅能覆盖肺癌、肠癌等500亿美元规模的PD-1基本盘,还有望解决现有PD-1的耐药治疗的核心痛点。
另外,IBI363的抗肿瘤活性不受PD-L1表达水平影响。这意味着它可能对如胰腺癌、肝癌等PD-L1低表达或不表达的“冷肿瘤”同样有效,有望解决当前免疫治疗的一大痛点。
在武田制药看来,以上亮点无疑都是IBI363的“加分项”。从此次“高首付、高里程碑、高分成”的BD交易细节,投资者也不难看出武田制药的“势在必得”的态度以及对该品种海外成药性及未来销售的信心。
回到信达生物,此次合作带来的高达114亿美元的潜在资金注入,无疑为公司后续全球范围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了可观的资金保障。与武田合作共研,也将推动IBI363等重磅品种顺利度过临床阶段,降低管线研发风险,缩短开发周期。
与此同时,借助武田遍布全球的注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网络,也能助力信达的创新品种更快触及欧美主流市场,为后续管线顺利落地铺平道路。
此外,此次与武田的合作也显现出国际同行对信达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平台价值的高度认可。而拥有武田制药的投资背书,也有望提振公司股价,缩短投资者的资本循环周期,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和投资信心,为后续继续长线持有信达生物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