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题为《卖家违约经纪人自掏 5 万解决投诉 链家‘先行垫付’坑的是自家人?》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报道称,链家为处理客户投诉,强迫前经纪人吴先生与商圈经理各垫付 5 万元给客户,且该笔钱款至今未追回。对此,链家所属的贝壳找房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回应,明确表示公司无相关客户投诉记录,也未查询到吴先生反映该问题的相关登记。
进一步梳理发现,吴先生所描述的情况与链家(贝壳)相关人员的回应存在多处矛盾,事件真相有待厘清。
垫付事件溯源:法院已判卖家违约,垫付系个人行为
报道涉及的纠纷源于 2020 年 7 月的一起房屋买卖定金争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 2021 年 4 月 28 日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因卖家过错导致买卖双方未能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判决卖家双倍返还买方定金 20 万元。
然而,法院判决生效后,卖家拒不履行返还义务,买家遂多次向当时负责该交易的经纪人吴先生主张权利。吴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链家方面称该纠纷涉及金额超 10 万元,属于重大客诉,若未能妥善处理,商圈经理将被降级,自己也会被辞退。加之买家持续投诉,2021 年 5 月,他与商圈经理各自拿出 5 万元垫付给买家。
针对这一说法,吴先生此前所在大区的负责人朱先生作出回应,称自己和公司近期才知晓垫付一事,公司从未下发过 "强迫垫付" 的相关指令。他强调,该交易纠纷系卖家单方违约导致,与居间服务无关,按照公司规则并不构成重大客诉,更不会因此对商圈经理作出降级、对经纪人作出辞退等处罚。链家客服部门也通过追溯核对记录确认,5 年前未收到过该笔交易的客户投诉,所谓 "重大客诉" 并不存在。
为何吴先生与商圈经理会主动垫付钱款?当时同门店的另一位经纪人透露,核心原因在于二人在买卖双方打官司期间,曾向买方承诺官司胜诉后一定能追回钱款,未料最终钱款未能收回。他们担心买家向公司投诉其不当承诺,进而遭受处罚,因此选择先行垫付。且当时二人并不知晓卖家已转移资产,否则不会作出垫付决定。
法律层面解读:财产保全由买方决定,中介应保持中立
吴先生在报道中还提及,链家法务人员未及时介入,导致卖家在诉讼期间完成资产转移,使得买家无法追回定金,自己垫付的款项也难以收回。
链家法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核实后回应,该交易的诉讼系买家起诉卖家,链家并非诉讼关联方,法务部门此前并不知晓该诉讼情况。
对于此事,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刘国建律师认为,若公司未及时提醒买家或居间方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卖家在诉讼期间转移资产、判决无法执行,则可能涉及未充分履行专业协助义务,垫付员工可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季运达律师则给出不同观点。他表示,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为保证判决执行或避免财产损失,根据利害关系人申请采取的保护性措施。通常情况下,财产保全由原告根据案件结果预期和被告履行能力判断是否申请。链家作为房屋买卖中介服务方,并非该案件当事人,应尽量保持中立立场。
服务边界厘清:"安心承诺" 有明确细则,定金垫付不在范围内
因垫付钱款迟迟无法追回,吴先生希望链家依据 "安心服务承诺" 中的 "先行垫付" 条款承担该笔定金,但遭到公司驳回,理由是 "定金不在先行垫付范围内"。吴先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从业多年从未见过该条款的书面说明,能否垫付全凭领导决定。
走访多家链家门店发现,门店显眼位置均张贴有安心服务承诺海报,链家网 PC 端、链家及贝壳 APP 等线上渠道也均有 "安心服务承诺" 相关内容展示。该承诺包含 "签前查封 先行垫付"" 房屋筛查 先行垫付 ""物业欠费 先行垫付" 等十余项具体内容,每项承诺都有明确条款和履约规则,消费者遇到相关问题可依据承诺向链家主张履约,链家将进行相应退赔或垫付。
以 "签前查封 先行垫付" 为例,若买卖双方签约前,交易房屋已被依法查封限制转让,而经纪人未核实并告知该查封信息,链家将先行垫付买方已支付的房款,并全额退还佣金。
季运达律师表示,链家安心服务承诺已明确公示先行垫付的具体情形,其中并不包含 "返还定金" 这一情况。从法律层面而言,链家无必须先行垫付 "返还定金" 的义务。此外,从吴先生与买家签署的《协议书》来看,该承诺系吴先生个人作出,若为链家对买家的垫付承诺,应由链家公司作为主体签署协议书,并加盖公司印章及授权代表签字。
链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该交易涉及的定金问题不属于安心服务承诺 "先行垫付" 范围,但公司高度重视消费者的资金保障。若买卖双方或一线经纪人在房产交易中遇到资金风险相关问题,可第一时间联系链家客服部门,公司将积极协助推进问题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