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石井龙王庙壁画考察记

高海平

石井村龙王庙,坐落在横山县塔湾镇石井村204 省道旁的红沙石崖上。该庙在石崖坐东朝西方位凿有一窟,纵深150 厘米,从窟内画像风格上看,当为清代遗迹。近日,笔者一行对该窟壁画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并撰此文,希望能对石窟及壁画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别有洞天的意外发现

该石窟壁画是笔者陕北考察行动中的意外发现。我与同事驱车途经石井村时看到石崖上有洞窟,随即停车上前看个究竟。当爬上了石窟时被眼前的一切给吸引住了。因时间由自己控制,看了很久才离开,幸好此次前行考察的是专业考察队伍,对我此次陕北村落壁画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帮助。

笔者在现场看到,龙王庙石窟外顶端有明显搭建屋檐痕迹(也称石寮)。屋檐功能主要是遮雨挡风,更好地保护壁画。其壁画的信息极为丰富,主要是以龙王为主要的表现对象,祈雨的情景,天上的神与地上生灵相呼应,如“蛤蟆”,即青蛙,呱呱叫就象征着下雨;如“柳梢”在祈雨中最为常见的道具,还有菱形花纹梅瓶、打鼓等等都是祈雨的道具,都反映在壁画中。

该石窟内残存壁画,分东、南、北三个部分,窟口左右两侧也有残留壁画,与周边地区同类庙宇相比较,此处龙王庙壁画的保留总体是完整的,无任何保护标志,属于文物保护之外的遗留物。此次意外的发现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对促进该石窟壁画的有效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笔者一行对壁画进行了详细地测绘,不仅画了方位图、内部结构图,在外形上也做了细致的考证。据附近居住的村民介绍,里面的壁画是在“文革”时期被破坏的。“ 破四旧”期间,很多人在上面乱刻乱刮,这才造成了今日的面貌,但笔者认为,这些壁画能够保存至今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幸运了。还有村民告诉笔者,在石窟右侧的山崖上,原来还有一处石刻造像,因修建204 省道时被炸毁。

精美的祈雨仪仗壁画

笔者在考察中看到,石井龙王庙壁画的绘制有着极其精湛的技术,它与周围发现的村落壁画有相近之处,却又有一定的区别。陕北村落壁画的绘制规模都不大,大多是依山而建。因为陕北干旱少雨,对壁画的长久保护有便利条件,尤其是在石窟内的壁画,多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因长久无人看管,此处壁画也出现了局部剥落的情况。

石井龙王庙壁画中央主要表现的是五位龙王的画像,与距其不到10公里的付园则村旧庙壁画“五龙庙”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神话传说中,龙王是管理雨水的神祗,天地间的风、雨、雷、电都由龙王来控制,而这一切,在壁画中绘制的神祗中表现得都很到位:其北壁绘有四层,有22位神祗、8 匹马,其余的拿着镲、伞、梅瓶、锣鼓等;南壁同样绘有22位神祗,3 匹马,其余的或拉车,或驾马,或举伞,或舞剑,或捧着梅瓶,或骑龙,或拍镲,或打锣敲鼓,周围乌云密布,呈现的是一种排山倒海之势,有鲜明的“仪仗出行”的场景。

壁画最中央的就是该石窟壁画最主要的部分——五龙,即指青龙、白龙、黑龙、黄龙、龙王。五龙神祗画像手里都捧着笏板,后侧、左右都有随从护卫(共4 位神祗)。4 位神祗的功能都不尽相同,有的为龙王护伞,有的做记录,有的在倾听。

北壁、南壁壁画下边一行都绘制有小的动物、人物,鹿、蛤蟆、小人等,其中人物头戴的是清代兵的帽子(冠式),由此推断出此壁画为清代所绘制,这便给壁画的断代提供了确切的信息。

意味深刻的装饰纹样

壁画的绘制上面有边缘的装饰纹样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花纹的装饰有助于突出画面的主要内容,给画面起到装饰作用。装饰花纹有“卍”字形,“ 卍”字是在佛教中才会有的符号,因何出现在道教壁画中确实值得考究。据笔者分析,明清以来陕北各地儒、道、释“三教合流”,民间信仰中自然会融入佛教的部分元素符号,装饰纹样中还发现了疑似“莲花”的纹样,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在农村,民间壁画的绘制与神灵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干旱的陕北山村,以神灵的寄托为吉祥的征兆,而云便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因为云寄托着广大民众对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的美好祈愿。

笔者大胆猜想,旧时这些壁画在绘制时都是有蓝本的,而不是光靠着工匠的凭空想象。因为所有的内容,都要以民众尊重神祗的宗教思想为出发点,而不是由画匠左右的。蓝本的流传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和人们生活水平都有直接的联系。直到现在,神灵仍然是陕北人精神的寄托,到庙上烧香磕头那便是有要事相求。譬如求儿女要到“娘娘庙”,求雨水要到“龙王庙”,可谓是无事不登庙,其背后表达的则是民众对神灵的无比敬仰和信赖。

保留传统信仰的根蒂

陕北自古干旱少雨,饥荒频发,以至于民间对于龙王庙的修建极为热衷,几乎每个村都会有龙王庙的建设。大家都期盼龙王能够降雨,给庄稼带来好收成。和其他神祗的庙堂一样,龙王庙一般都建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只要是座山,在其最顶端处就可兴工修建,只不过,有的历史久远,有的是近年才建起的。

随着陕北经济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起建庙的活动。时至今日,当您行走在榆林至靖边的省道之间,亦或是穿梭在包茂高速陕北段,到处可以看见占据高处的那些新建庙宇,个个富丽堂皇,金光闪闪。走近这些新建的庙宇时,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的文化气息,倒是有很多的商业元素在其中融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因为在笔者的概念里,庙宇本来是脱俗者修心养性之地,商业元素的加入最终将破坏这一约定俗成的“规矩”,甚至给古老的宗教信仰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最终背离了老百姓的生活和信仰诉求。

石井村龙王庙石窟壁画,表现的是龙王祈雨与神祗出行图画,壁画表现的人物、动物、云纹、装饰纹样都极其优美,刻画的非常到位,画匠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在描绘龙王祈雨的图景中有很高的艺术想象力,当然这些想象力是人民大众的想象力,是人民集体的智慧,留给后人一笔客观的文化遗产,其中密码待我们进一步破解。而本次考察,必将有助于揭开陕北民间信仰的真实面纱。

注:本文见《收藏》杂志,2013年第21期;榆林日报、《陕北村落彩绘考察》、雅昌艺术网、中国知网等网络转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