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航母,大家往往关注比较多的是下面这些。
飞行甲板的面积大小,能停多少架舰载机。
机库的面积大小,能停下多少架舰载机。
还有舰岛上的航空指挥室。
还有这14度的滑跃起飞甲板。
即使是刚下水的003航母,大家也是在关注其电磁弹射。
这些都跟舰载机的运作有关,毕竟航母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于其搭载的舰载机。
对于上面这些,大家关注较多,相信都了解得差不多了,今天就聊聊中国航母上的小零碎——偏流板。
【01】
偏流板的作用
偏流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挡焰板,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发动机火焰灼烧甲板,并且保护甲板人员和其他舰载机的安全。
防止发动机火焰灼烧甲板: 歼-15舰载机在起飞时,会先用轮挡提前限制住飞机的后轮,以便开足加力提前获得一个很大的向前力矩,然后突然释放瞬间获得比较高的加速度。但是,发动机开加力,其尾焰的温度将高达2000摄氏度以上,这对于航母甲板而言显然是不利的。于是就有了偏流板,一般是以60度角打开,以最大程度对歼-15尾部气体进行折射偏流,以避免灼烧甲板。
保护甲板人员和其他舰载机的安全: 歼-15舰载机起飞时喷流速度将超过音速,尾焰燃烧长度也超过十几米。由于歼-15是双发的,这就好比是两把超级大焊枪。如果不进行遮挡,喷流后面150米的距离内都不能有人员和其他飞机。
此外,偏流板平行放置时,是飞行甲板的一部分,具备甲板的所有功能,人员和设备可从上面通行,所以,对其结构强度又有很高的要求。
【02】
偏流板的结构
我国航母上的偏流板,由6组曲臂负责起降,每组两根。
这是辽宁舰上的偏流板。
这是福建舰上的偏流板,也是6组曲臂,每组两根。
注意偏流板背面布置有大量的铜管,由水泵驱动大量海水在这些铜管内循环流动,从而降低偏流板自身的温度。
看上去小小的偏流板,集隔热、防滑、抗冲击等多功能于一体,此外,由于偏流板长时间处于海洋环境服役,它还应具备耐腐蚀功能。偏流板需要同时解决板面升降,耐高温,海水循环冷却,以及与跑道保持平整等诸多技术。设计上十分复杂,十分不容易。
注意偏流板正上方的红白涂装,如果从正中间画条轴线的话,两边各15条红道呈轴对称布置,与中轴线的夹角为30度。
注意偏流板的侧面涂装,有16条红道。
前一架舰载机起飞十几秒后,留在甲板上的气流影响基本消失。此时可以把偏流板快速放下,然后牵引后面的舰载机到起飞位置上开始下一轮操作。这个过程可以持续进行,直到放飞完需要在某点起飞的十几架舰载机。
注意降落过程,从中不难看出,我国航母上的偏流板,主要由三大块组成,中间的一块明显与旁边的两块不在一条直线上。
之所以设置三大块,主要是出于舰载机单双发的考虑,如果是单发舰载机,那直接升降中间的一块就够用了;如果是双发舰载机,则三块都需要升降。
这是辽宁舰上应急更换偏流板的演练场景,由图中可以看到,每一大块又由很多的小块组成。
【03】
航天技术应用到航母上
早在2019年年底我国山东舰航母交付入列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官微就曾发布过一篇题为《国产航母入列!航天材料工艺让“超级甲板”浴千度火仍无恙》的文章。
这是当时的报道截图。
谁也没有想到,我国航母上的偏流板上的涂层,用的竟然是航天材料,研发单位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该所以前一直为航天产品研发先进材料。当我国航母工程全面展开时,他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研制航母偏流板防护涂层的重任。
从截图不难看出,当时竞标场面,把大家研制的偏流板模块拼在一起,直接用战机发动机的热流喷射。
最终,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的方案胜出。
由于采用了高质高效的自动化热喷涂工艺,只需1人即可迅速完成损耗区的维修,能保证远征大洋的航母不为偏流板维修问题所困扰。
在圆满完成第一代航母偏流板多功能防护涂层的研发、生产任务后,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第二代涂层的研发中。如今,防滑、防腐、耐热、抗冲击等性能更强的第二代涂层已交付用户,包括现在的福建舰、辽宁舰、山东舰的挡焰板,使用的都是第二代;而为航母偏流板研发的新型涂层材料,也用在我国首座滨海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中。
这真是航天航海双丰收啊!
据悉,第二代挡焰板防护涂层采用便捷的大功率热喷涂工艺,涂层生产效率高、质量稳,相比于第一代航母挡焰板防护涂层,不仅强化了涂层防滑、防腐、耐热等方面的性能,延长了涂层使用寿命,而且在大规模生产制备与现场快速修补方面也有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