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说牛】欧洲最大哺乳兽的血泪兴衰史

【牛年说牛】欧洲最大哺乳兽的血泪兴衰史

欧洲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是人口集中的地区,这里缺乏非洲和北美洲壮观的大型野生动物群。欧洲最大的哺乳动物是欧洲野牛,这种动物曾经野外灭绝,但是在人类的努力下又恢复了种群。

欧洲野牛(Bison bonasus,又名wisent、zubr),是现今欧洲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其体长在2.8至3.3米之间(不包括0.3至1米长的尾巴),肩高1.8至2.1米,体重600至920千克之间。有记录最大的欧洲野牛个体重量达到了1.9吨,绝对是庞然大物!

与近亲美洲野牛相比,欧洲野牛的体型稍小,颈部、头部的毛发更短,尾巴和角却更长。

图注:高大强壮的欧洲野牛,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欧洲野牛的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左侧欧洲野牛与右侧美洲野牛的头骨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曾经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从中部山地一直延伸至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亚洲也可能有部分地区分布。欧洲野牛又分为三个亚种,分别是低地野牛(Bison bonasus bonasus)、高加索野牛(Bison bonasus caucasicus)和匈牙利野牛(Bison bonasus hungarorum)。

图注:欧洲野牛的分布区,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奔跑中的欧洲野牛群,图片来自网络

从史前时代开始,肉多毛厚的欧洲野牛就是人类的重要猎物,它们的形象也留在了洞穴壁画上。因为人类长时间地捕杀,欧洲野牛在进入文明时代后数量不断减少,最后的种群集中在波兰和高加索两个地区。波兰的比亚奥维亚森林是欧洲野牛重要的传统栖息地。早在16世纪中叶,波兰国王颁布法律保护野牛。后来因为波兰被肢解,一度导致了野牛被猎杀。180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从新恢复了对野牛的保护,依然沿袭这里的旧法律,野牛数量开始回升。

图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欧洲野牛壁画,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是欧洲野牛的总体数量一直在下降,到20世纪初,只有比亚奥维亚森林和高加索草原地区还有野牛。欧洲野牛中第一个灭绝的亚种是匈牙利野牛,最后一头匈牙利野牛死于1790年的特兰西瓦尼亚,标志着匈牙利野牛的消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占领了比亚奥维亚森林,为了获得肉、野牛皮和角,德军射杀了600头欧洲野牛。当时一位德国科学家警告军官,野牛即将灭绝,但是战争中的士兵为了生存已经不择手段。当战争结束时,撤退的德军射杀了剩下的欧洲野牛,最后只有9头欧洲野牛得以幸免。9头欧洲野牛根本无法延续一个族群,波兰的最后一头野生欧洲野牛在1921年被杀,世界上的最后一头野生欧洲野牛则在1927年在高加索地区被偷猎者杀死,这也标志了高加索野牛的灭绝。

图注:二十世纪初的高加索野牛,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一战中的德国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野生的欧洲野牛消失之后,只有动物园中的不到50头欧洲野牛保存了家族的血液。国际保护野牛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isent)于1923年8月在柏林成立,许多著名专家加入协会,立志于保护这种面临灭绝的动物。协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记录所有活着的野牛,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和繁殖。协会的支持者中也有许多政治家,其中就包括了纳粹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他希望通过繁殖更多的欧洲野牛用于狩猎。关于欧洲野牛的保护计划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断,幸运的是许多动物园里的个体幸免于难。

图注:戈林,他对欧洲野牛的保护更多是为了狩猎,图片来自网络

1952年,两只欧洲野牛被放归比亚奥维亚森林。十年之后,比亚奥维亚森林的欧洲野牛数量就超过了100头。从1945年至今,仅仅是比亚奥维亚森林就有553头欧洲野牛被送往欧洲其他地方进行圈养和种群交流。波兰在欧洲野牛的保护和恢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欧洲野牛种群一直生活在比亚奥维亚的森林中。

图注:植被茂盛的比亚奥维亚森林,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比亚奥维亚森林中的动物们,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比亚奥维亚森林中的欧洲野牛,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2019年的统计表明,全球目前共有7500头欧洲野牛,其中一半在波兰和白俄罗斯,处于放养野生状态的大约4500头左右。正是由于大部分欧洲野牛生活在波兰和白俄罗斯,欧洲野牛也被作为两国的“国兽”,以欧洲野牛为品牌的商品也有很多,比如酒。

图注:以欧洲野牛为商标的伏特加,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欧洲野牛已经摆脱了灭绝的威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 ver3.1中定为易危(VU),但是由于所有的欧洲野牛都是5头公牛的后代,种群基因单一,已经出现了基因衰退的现象,例如雌性野牛牛奶钙质降低,不利于小牛骨骼成长,造成了小牛死亡率的上升。如何保证欧洲野牛基因的健康,将是科学家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资料:

1.Plumb, G.; Kowalczyk, R. & Hernandez-Blanco, J.A. (2020). "Bison bonas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2814A45156279. Retrieved 9 January 2021.

2. "70 years Wisent in the Caucasian mountains". www.lhnet.or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5 September 2015. Retrieved 13 August 2015.

3.The Higgs Bison – mystery species hidden in cave art,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19 October 2016, retrieved 13 January 2017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江氏小盗龙(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