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博士生培养“七年不痒”

优质的工科博士生该如何培养?校企合作真的可以培养出想要的人才吗?

和很多导师一样,在做校企合作项目之前,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兴伟也有种种顾虑,“企业会不会只是把博士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博士生所做最后是否难以形成论文?”“面对繁忙的生产,企业真的愿意倾注精力来培养学生吗?”

7年前,王兴伟所在的东北大学与华晨宝马携手合作,签下东北大学—华晨宝马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以下简称宝马项目)。如今,7年非但“不痒”,双方反而越来越亲密无间。那么,他们长期深度合作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与行业龙头合作

“我是沈阳本地人,从前读的也是工程类硕士,一直想回来建设家乡。”

回想起3年前,那个有百人参加的宝马项目宣讲会上,HR、学长们纷纷登台讲述的场面,东北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生陶略至今记忆犹新。双导师制、国际交流的机会、相对丰厚的补助、不需要按时到实验室“打卡”、从生产实践中寻找创新点……这样的博士生培养堪称“与众不同”,而陶略也同样好奇“与众不同”的原因。

这还得从校企双方的需求谈起。

汽车故障诊断如何做到时间短、准确率高,车载网络如何保证快速、便捷,甚至如何优化库存才能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要满足众多高精尖的需求,不在顶尖车企实践很难做到。

“校企合作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尽量选择行业龙头企业或高端企业。它所提出的技术难题通常具有较高水平,如此才能保证博士生论文选题的先进性。”王兴伟说。

作为国际一流车企,华晨宝马也对高端人才求贤若渴,但同时也发现“刚从校门走向社会的博士毕业生,还存在种种不足。他们过于强调学术性,但实用性、创新性不足;并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演讲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等软技能相对较弱。”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东工厂南区总监陈卫华说。

如何较为顺畅地培养高校、企业所需的人才,借鉴宝马在德国的联培经验,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宝马项目。

从敲定合作之日起,就不再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一切都变得更为正式。校企双方为此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向人才培养要质量。

从一开始的生源选择上,可见一斑。第一步先由企业向高校提出课题需求,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进行双向选择,最终敲定合作课题、导师,再向学生发布。

“不仅仅是面向东北大学的学生,还通过华晨宝马的官网向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发出通知。学生如果感兴趣,就可以将自己的简历投来。”王兴伟告诉《中国科学报》。

第二步,再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委员会,对投来简历的学生进行考核,并确定具体项目的初步人选。

最后一步,初步人选要参加东北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只有最后的合格者才能真正进入具体项目中。

陶略就是在“过五关斩六将”的选拔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而等待他的,是接下来4年的精彩岁月。

精心设计导师制

一周有三四天,陶略都会待在公司。

宝马项目采取双导师制。高校导师作为主导师负责学术,企业导师由公司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经理(及以上职务人员)担任,负责博士生的课题研究指导,另指派一名直属经理负责工艺与技术的指导,从而保证博士生的研究既有学术高度,又确实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前3年,博士生大多在公司推进项目;后1年,他们带着已提炼出来的问题,在高校从事科研。

“灵活”是陶略的感触之一。“企业导师不会强制要求博士生每天几点到几点到办公室报到。和同事开会、下车间考察或增加个人在社交上的往来,只要有需求,你就可以自己前来或离开。”

但平时,博士生向企业导师的定期汇报却是“雷打不动”的。陈卫华带了两名博士生,在这点上他的要求很严格。同样的,每学期会议,他也必定亲自参加,与校内导师一起沟通项目的内容和进展。

“我们会安排博士生去德国或国内相关部门出差,去一些零部件供应商调研,让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还会安排博士生跨部门轮岗,从冲压工艺到装配过程、从生产管理到质量控制、从产品研发到制造环节,让博士生对所有汽车生产工艺都有全面的了解。”陈卫华说。

甚至在部门定期的管理会议上,也能看见博士生的身影。在陈卫华看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自我调整,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关键性的改变。

“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是我国博士生的一大通病。”陈卫华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学校,导师告诉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而来到企业,需要学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时学生看到的创新点可能只是企业的一个痛点,但并不是行业的普遍问题,很难判别。而这就需要企业导师从中点拨。”

总部访学

去德国总部访学,几乎是项目中博士生最兴奋的时刻。

这是宝马联培项目中的一项固定“节目”,每年有联培项目的分部都会选派优秀的博士生赴德国总部学习和交流。

在这里,博士生可以根据需求,申请到项目所在的工厂进行调研。陶略的项目主要在沈阳工厂,但他依然申请去慕尼黑工厂参观和学习。他所研究的课题是生产和物流流程优化,“到了德国工厂才发现,中德在生产速度、物料配送等流程上存在一定差异。而‘纸上谈兵’,设定理想模型往往比较简单,加入现实因素就会复杂得多”。这一发现,也可能为他日后的研究提供创新点。

每名博士生都会把自己的研究公布在展板上,向世界各国的博士生介绍自己的研究亮点和进展。在开放日当天,公司高管、工程师乃至行政人员都会针对感兴趣的研究,与博士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相当于是对工科生成果的一种认可。回到沈阳,这种交流方式仍然被我们保留下来。”陶略说。

在德交流的主要是德国学生、中国学生,开放日当晚还有一个德式聚餐。猪肘、啤酒, 觥筹交错间,是放下包袱的深入交流。

2016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专程到沈阳华晨宝马参观,还特意听取了宝马项目的进展。宝马项目培养的第一个博士朱玉芳,毕业后就留在华晨宝马。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赴德访学暂停,但国内相关出差、调研却没有中断。未来还将继续……

“通过项目,我们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培养出具有现代工程意识,同时还能解决现代企业发展难题的学生。”这是王兴伟对项目的“自评”。

“合作共赢”也是陈卫华的感受。“我们有了平台和机会可以了解青年才俊的想法,同时校企合作也提供了与顶级教授、学者甚至院士交流的渠道,对我们而言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