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如何做成富民大产业?探访四川达州通川区城乡融合的“磐石样本”

舒适庄园入口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有一个被称为“乡村振兴先导区”的小镇,名为磐石镇。从冬雪纷飞到春暖花开,从酷暑蝉鸣到金秋硕果,每个季节,游客都会纷至沓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美味佳果。

2022年以来,磐石镇乡村振兴战略成效逐步显现,处处可见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喜人场景。在这里,最具特色的草莓产业,催生了“草莓经济”,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也为当地众多休闲娱乐项目集聚了人气,助推了城乡融合发展。2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磐石样本”,感受一颗小草莓带来的巨大能量。

等待售卖的草莓

“游客来得多我们也高兴”

驱车进入磐石镇,大大小小的草莓基地让人目不暇接。打开舒适庄园的台湾牛奶草莓大棚,一排排草莓苗整齐排列,一枚枚鲜红的果实挂在绿叶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随手摘一颗放进嘴里,满口甘甜醇香。

“现在正是冬草莓采摘的最佳时期,品质好,价格也不高,比春节期间的性价比高得多。”正在大棚内为草莓疏叶疏花的张大姐说,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气好,园区两天的游客接待量上千人,“园区的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大门外的公路都变成停车场了”。

“游客来得多,我们也高兴!”张大姐告诉记者,看到园区生意好,她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因为她家有土地在草莓园入了股,年底会有分红。“老板收入高,我们分红就高,加上在家门口打工挣的钱,我一个人全年收入5万元以上不成问题。”张大姐说,目前整个园区共有员工8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周边的村民,他们在草莓园上班,平均每月的工资收入有两千多元。

“我们的草莓上市比较早,去年12月中旬就开始采摘了。”基地负责人苏乾正介绍,园区的草莓采摘季会一直持续到今年五月,主要有牛奶草莓、红玉、章姬等几个品种,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模式,线下主要供应达州及周边地区的商超,线上则通过微信小程序、微商城远销全国各地。“最近几天,可以卖到每斤60元,我们的亩产是6000斤以上,这样算下来,年产值预计会超过500万元。”

游客在大棚里采摘的草莓

“让周边的村民都富起来”

“长期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学到了不少草莓种植技术,我们也会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大家加入专业合作社,一起种植草莓,让周边的村民都富起来。”苏乾正告诉记者,为提升周边农户生产能力,通川区农业农村局与他们的公司一起,对当地村民开展了产业发展、种植技术指导等帮扶,大力推广现代化农业园经营方式,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

“我们的舒适庄园,以发展草莓为主,另外从台湾引进和培育了很多特色水果,有火龙果、长桑葚、百香果、香瓜、莲雾、秋桃等10多个品种。”苏乾正介绍,他们目前主要有新店和场坝两个园区,可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农产品,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争取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公司展销厅内,挂满了公司最近几年获得的各类荣誉。从“川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到“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再到省旅游协会授予的“精品农家乐园”,无不彰显着这家企业在各方面受到的肯定。这两年,公司加紧与四川农业大学、达州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达州市农科院专家工作站,开展新品试种,品牌创建,草莓酒、草莓干、草莓酱、桑葚茶等后制品研发。

龙头带动,成效明显。截至目前,磐石镇共有草莓种植农户1200余户,草莓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量可达3000余吨,年产值共计4000余万元。这里已形成草莓种植集群,带动了周边农家乐、超市、餐饮店、民宿、乡村酒店等新业态发展,村民人均年增收上万元。

磐石镇的休闲农业园

让“过路经济”变“产业经济”

除了舒适庄园,磐石镇还有近郊亲子游胜地磐石龙湖·蝴蝶谷、现代化农业代表磐石以色列农场、展示介绍农耕文化的秦巴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如今,磐石镇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通川区确定为“乡村振兴先导区”。

“距离主城区近,优势明显,但也有缺点。”磐石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但到这里来游玩的人,大多不会留下来过夜。

草莓园区内的露营基地

近两年来,一些业主也尝试推出过露营体验项目,不少村民也在探索民宿打造,政府也投入资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升级改造,让磐石成为达州市民记住乡愁、回味乡韵的“打卡地”。然而,如何把游客留下来,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磐石镇的山地越野游乐项目

“未来,我们将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磐石镇党委书记陈治龙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聚焦“产业发展、农事体验、城郊休闲”三大特色,大力推进以毅恒冷链物流为核心的商贸物流业发展,维持巩固以草莓、瓜果、蔬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整合苏氏庄园、龙湖·蝴蝶谷、月湖狂欢谷、博诚·憬田等文旅项目资源,推出“生态农业+农食餐饮+精品营地”等复合型、融合型旅游产品,推动“过路经济”向“产业经济”加速转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