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特别会“演戏” | 资管大会

作者丨王英华 编辑丨李江涛 演技对演技,绝对是一出好戏! 在线上的“吃鸡”“抖音”之余,线下沉浸式娱

作者丨王英华 编辑丨李江涛

演技对演技,绝对是一出好戏!

在线上的“吃鸡”“抖音”之余,线下沉浸式娱乐项目也正在“刷屏”朋友圈。

其中,以戏精学院为代表的沉浸式实景、真人演绎戏剧是最常见于朋友圈的新兴沉浸式体验项目。

戏精学院开创的互动式戏剧历史最短,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的问世还要归功于两位“前辈”在这一领域的试水和铺垫,即密室逃脱和剧本杀推理馆。

从密室逃脱到剧本杀再到互动式戏剧演绎,这三类看似同宗的线下娱乐有传承也有差异。

本文将从场地搭建灵活性、消费者复购率、体验互动性和市场接受度4个方面比较他们不一样的生命力。

市场接受度

密室逃脱大热于综艺真人秀《密室大逃脱》,将密室逃脱这一沉浸式实景体验再一次以综艺的形式推向大众视野。

2006年由美国硅谷的一群网络游戏设计师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灵感,在现场搭建游戏场景,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真人密室逃脱。

随着沉浸式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真人密室逃脱掀起一波热潮。

截至2019年10月,经有关数据调研全国密室总体数量有2000-2200家,在主打场景体验消费业态里,增长最快。

玩法也逐渐由最初的密码锁型、机关型等简单粗暴升级到剧情型和角色扮演型等沉浸式体验方式。

因兴起较早,所以目前的市场接受度也较高,店面分布也更多。

剧本杀推理馆在近两年刚刚流行,起步较密室逃脱更晚。起初在国内的线下桌游馆和轰趴馆等小众圈子中流行,当时它有另一个名字“谋杀之谜”,玩家们抽取角色,阅读剧本,置身充满谜团的虚拟故事场景,通过线索搜寻、推理讨论,甚至互相飙戏,找到隐藏的真凶。

真正让剧本杀游戏走进大众视线的是2016年热播的网络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

节目营造近乎真实的场景,换装、实景搜证等形式增加了角色代入感与故事逼真性。

跌宕起伏的剧情、推理感十足的演绎,以及明星IP的加入,一时间圈粉无数,四季节目豆瓣评分在9分左右,总播放量接近百亿。

不少创业者借着网络综艺的热度,纷纷涌向这个新的线下娱乐方向。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陆续涌现几十家剧本杀体验馆,有的是从桌游馆、密室转型而来。

线下剧本杀游戏形式,主要分为实景体验馆和纯剧本杀的桌游馆、轰趴馆。

“演剧”最早由北京的创作团队INX戏精学院提出,也是他们最早开始了演剧的研究与创作。

他们提出,演剧是一种更加极致的互动式戏剧表演形式,演剧会把观众从看戏状态拉入戏中,观众不是在看剧,而是成为剧中人,与剧中人物距离互动,参与剧情、主导剧情,一定程度上左右故事结局与人物命运。

理论上说,演剧是一种让观众拥有角色、参演且推动剧情发展的一种互动式戏剧。

相对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剧”的观众参与门槛显然“更低”,更友好。

场地搭建灵活性

在场地搭建方面,密室逃脱和剧本杀推理馆都相对倾向于“重资本”运营,也正是这点让很多行业推手“力不从心”。

为提升游戏玩家的代入感,大多数密室逃脱都在营造昏暗、恐怖的气氛,每一个主题场景需要投入高额的人力和物料成本。

且对于经营不善的密室,密室前期投入、租金成本作为沉没成本,也无法随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阿加莎·实景演绎侦探推理馆创始人梁巨贤认为:“大城市消费水平高,有些更注重场景布置、服化道的实景馆,这类场馆运营模式相对更重。”

而在这方面,戏精学院的优势较为明显。在场景打造上,“演剧”没有舞台,并且在商贸中心、文创小镇、影视基地都有不同的融入模式。

以戏精学院为代表的剧场,大小通常在200-1500平米不等,根据剧目划分为3-4个不同的演剧厅,也有把整个剧场做成了一个一体化的场景,通常每个剧目可容纳的观众人数仅仅在4-50人。

而且在传统模式之外,戏精学院开创了依托于影视基地或旅游名胜区的沉浸式“穿越”快闪,让体验者一秒穿越回民国、明清,在时光交错中体验不一样的故事。

可见,在场景塑造上,注重氛围的密室逃脱和剧本杀推理馆不得不在前期投入更多来提升玩家的体验感,而注重剧情互动体验的“演剧”则灵活性更强。

消费者复购率

除了现场搭建成本投入的不同,在吸引用户二次消费上,三种娱乐方式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不同于重复放映的影院,“密室逃脱”具有高消耗性,对于追求刺激的年轻一代而言,同一体验基本很难二刷。

而密室逃脱作为重资本行业,单个场景布置成本高,且无法将机关器械随意挪动,改造成本也高,再加上变现模式十分单一,如果选址不佳,人流量少,那么单店营收很可能发展到某个阶段后呈现负增长。

而注重推理的“剧本杀”竞争的核心利器就是“推理剧本”,一个好的线下侦探馆,首先得有好的剧本。

对玩家来说,每个人对剧本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玩一次就知道谜底了,在圈子里,剧本杀也被描述成“一辈子只能玩一次的游戏”。

为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剧本杀运营者会选择自己原创剧本,“思考作案动机,做人物关系 ”,一个剧本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

同样剧本杀经营的难点在于,同一个剧本复购率太低,玩家体验之后很难重复消费。

每个剧本需要特定的场景、服装道具的配合,推理设计的打磨,这些都会导致同一主题更新频次放缓。而玩家会为了体验不同的剧情,而转向其他侦探馆。

注重剧情与互动体验的“演剧”恰恰规避了观众复购率低这一通病。

“演剧”赋予观众的剧本角色,只有简单的故事背景和此行的目的,通过与演员互动,以及角色扮演游戏式的任务机制就能了解剧情,推动剧情发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局。

对“演剧”来说,真人NPC-演剧演员的作用尤为突出,他们不再是自顾自的演剧情,而是在演“人”,带给观众真实的入戏体验,并帮助观众入戏。

而玩家每次就算进入同一剧本,也会因为不同的选择和剧情推动,导致不同的结局。

所以有人说演剧是现实版的“私人订制”,每次刷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受限于场景体验和剧本推理,观众复购率低一直是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的发展瓶颈,不断加入的真人NPC、角色扮演等新元素也反应出其在提升观众新鲜感上所做的尝试。

依赖剧情与互动体验的演剧有吸引用户二次消费的天然优势,毕竟对结局来说,一步不同,步步不同,结局经常超乎你的想象。

体验互动性

对于线下沉浸式娱乐项目而言,互动性越强则趣味性越强,越能吸引并留住消费者。

密室逃脱和剧本杀推理馆这两类沉浸式体验项目,其根本上还是根植于“剧本”本身,无论是机关设置、剧情推进、NPC引入甚至是现在为了创新引入的真人NPC都是严格按照剧本流程推演的,互动感并不真实。

而戏精学院开创的真人沉浸式戏剧看起来会与以上两种娱乐形式有雷同,但是从根本上而言,戏剧在剧本的基础上还留给了演员很大的二次创作空间。

消费者从观众转变为戏剧中的一员,从第三方视角转变为主视角来观赏戏剧,无疑更具真实感。

并且,在“演剧”过程中,同处于戏剧中的演员们会根据玩家随时给到的反应做出不一样的回应。

“演剧”是超越了剧本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这个基础上,“演剧”的体验感和娱乐性都更上一个台阶。

这种娱乐形式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你的地盘我做主”的性格特征,契合了95后、00后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娱乐精神。

演剧独特的深度体验形式商业合作模式灵活,未来也可以应用到教育亲子、演绎培训、商业地产、精品旅游等各个领域,这才是演剧更有市场想象力的方向。

正如INX戏精学院朱子龙在睿和智库联合万商俱乐部举办的2019中国购物中心资产管理对接会上透露,目前“戏精学院”和影视基地、文创小镇的合作已经展开。

截至发稿日,戏精学院还原《长安十二时辰》的沉浸式体验——《长安十二诀》已在浙江象山影视城落地。

“不动产资管项目对接会”是睿和智库联合万商俱乐部打造的专业不动产领域项目对接平台,挖掘优质项目,推荐合适资本,实现资本与项目的零距离、低成本对接。

依托“中国不动产资产管理大会”,不动产资管项目对接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挖掘出诸如“戏精学院”娱乐业态和其他文体、养老、科技、零售等领域的多项优质项目,吸引了远洋资本、金茂资本、招商证券、中融、中信资本等多家资本机构。

2019第四届不动产资管项目对接会将于11月19日在深圳举办,特邀各领域优质项目、资本赴会参与,发现价值,合作共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