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这个话题引发了热议。在古籍通行版本中确实为“是人”,而目前使用人教版语文课本原文用的也是“是人”。可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诵读“斯人”,那么到底是“斯人也”还是“是人也”?
孟子的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告子下》,原文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李炳英选注的《孟子文选》、《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等多个版本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可是,孟子的这句话在我们生活中被报刊文章所引用,常把“是人也”写作“斯人也”。
有老师说:“斯人”和“是人”其实都没有错,都表示“这个人”的意思。
也有专家说: “斯”和“是”在《孟子·告子下》这里的意思相同,并不影响文本的理解。
究其原因,出错的根源在哪里?可能与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有点关系。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50年版修改本)中曾写道: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也是说的一个伟大人物所必须经过的锻炼与修养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党员、国家干部等差不多都读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而且是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印象特别深。不少人经常引用,但不知是刘少奇同志引用错了。
刘少奇同志后来再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时,对此已做了修订。去掉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话,改为:
“封建思想家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起‘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共产党员是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见《刘少奇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01页)
其实,古文用词用字的这种争议在源远流长的古文中并不罕见,属于异文,即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篇文字而字句互异。比如贾谊的《过秦论》就有不同版本,分别源自《昭明文选》和《史记》两个权威出处,两个版本部分字句的不同对整体意义影响不大,所以没必要纠结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