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抬棺”背后的那些故事

(本文配合音乐食用更佳哦

所谓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棺材一来,世间白来,这句话在b站已经广为流传。

最近黑人抬棺的热度一度登上热搜,微博的曝光达到了2.4亿。凭借精准的卡点专业的舞姿,这群抬棺老哥的存在感早已超过了作死视频本身。如今坊间最流行的,是这个“欢乐送”团队的单飞作品。

虽说丧葬习俗无外乎唢呐一响,棺材一抬,但这千篇一律的流程到了这些专家手里依旧能旧活新整。

起棺动作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前行节奏最好慢之又慢,意在让棺中人再多看两眼乡邻与故土。

行到途中抬棺者需以尻触地,身覆黄土,但切忌不可使⚰沉底。这许是表达对故土最后的留恋。

再掏出手帕轻拂一番棺面,让亡者不至于蒙尘,前路清明。

这游刃有余的迪士高是死亡和生机的交汇、沉寂与热情的结合,是一种对生命的后现代主义式思考。

这群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死亡舞者”自于非洲加纳,其中C位担当,也就是创建这个抬棺队的人名叫benjamin aidoo,十多年前他开始做抬棺人这个职业。

Benjamin 表示,他们并不会每一场葬礼都这么整。“我们会事先询问家属,是想要solemn(庄重)一点,display(花哨)一点还是专门choreography(编舞)。”

多年的抬棺经验,让他发明了这套“抬棺舞”,一时间,他成为了加纳抬棺届的“教父”,抬棺柯里昂。

(图源:knowyourmeme)

即便是有后来者开始模仿他们这一套做法,benjamin也从来都不慌张。“加纳抬棺业”跳的欢不欢,还的是抬棺柯里昂说了算。

2006年,19岁的benjamin,面临失业风险,穷则思变,他也遇到了人生转折的契机——给酋长抬棺。

当地一个酋长过世了,酋长的子女是带孝子,觉得父亲生前极其喜欢跳舞,想着能不能让殡葬队抬着棺材,让父亲入土前再跳最后一次舞。

酋长的子女找了很多殡葬队,由于没有先例,没有人敢接这个活,万一这有点差池,酋长不得直接拿着AK把你毙了?

重大的行业事故

消息传到了benjamin耳里,急于混口饭吃的年轻人也没多想,一口应承下来。

加纳人喜欢跳舞,普遍都有舞蹈基础。benjamin让几个小伙子编排了舞蹈,删除了一些危险动作后,把酋长愉悦送走。

没想到,表演大获成功,殡葬队的舞蹈将葬礼的氛围推上了高潮。自此之后本杰明的殡葬队算是在加纳有了些名气。在名流圈打响了第一炮后,benjamin的生意彻底走了起来,模仿者也越来越多。

benjamin在抬棺跳舞的基础上,也掀起了加纳易服运动。

2009年,风格是这样的

如果你有需求,这样也可以

此后,在BBC、AP美国通讯社、半岛电台的无数长枪短炮的聚焦下,本杰明的改革事业被世人所知,他的专业团队,最终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一时间,加一下这几张老哥的脸,瞬间就明白是个什么意思了:

“他来过,后来他走了。”这句话放到黑人大哥这里,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但是抬棺老哥永远在你身后,静静地看着你。

他们也成为了在这个疫情特殊时期,让各位宅在家里的新的宣传工具:“你是想呆在家里?还是想我们把你抬走?”

(图源:Twitter)

在几内亚湾北岸的加纳共和国,像这样天马行空的葬礼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加纳的婚礼隆重程度跟葬礼比起来简直相形见绌。但比抬棺舞更狠的还有他们的棺材。

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看到一群黑人抬着鱼形状的木头游街,首先都会误以为是当地某个部落的图腾崇拜。

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里游的各种各样的生物,还是佳能相机,杰克丹尼斯和万宝路这样的消费商品,加纳的棺材匠人都能造出来。

非洲人民的想象力结晶

当地的棺材制造商可能是整个非洲大陆最牛逼的乙方,不管甲方客户提出什么需求,他们都能造出来。

大多数时候,人们希望能通过棺材满足死者的愿望,或者赞赏他曾做过的工作。

热爱耐克球鞋的人则渴望能和耐克鞋长眠。

在全球范围内,你再也找不到哪个国家的人民在造棺材方面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形状新奇古怪的棺材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外国人的认知范畴,那里的棺材漂亮到游客都想在那办葬礼。

据媒体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加纳棺材在欧洲艺术品展上展出后,一位法国诗人因为无福消受加纳棺材而备感遗憾,于是特地赋诗一首,题名《我愿死在加纳》。

为自己订制一口大炮棺材已经属于行为艺术了

有出生于1947年的Paa Joe是加纳首屈一指的棺材艺术家。正是因为他通过互联网、媒体等方面的宣传,才让加纳棺材的金字招牌走向世界。

甚至一位英国导演还为他拍摄了一部电影,片名就叫《Paa Joe & the Lion》。

在他的工作室网站上,写着“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到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再到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都展览过Paa Joe亲手打造的棺材”。

Paa Joe的真名叫Joseph Ashong,1964年,17岁的他来到加纳首都阿克拉地区的Ga社区,打算跟随一位手艺师傅当学徒。

那几年,阿克拉地区最火热的行当不是捕鱼,也不是种植可可,而是制作棺材。一位叫Seth Kane Kwei的木匠为活着的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死后世界的奇异大门。

上世纪50年代,一位部落酋长找到年轻的木匠Seth Kane Kwei,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棺材,于是Kane Kwei给他打造了一口可可豆荚形状的棺材。果不其然,在酋长的的葬礼上,独特的棺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不久后,Kane Kwei的祖母去世了。她在阿克拉机场附近的贫民窟长大,每天望着飞机从头顶上飞过,但是她一辈子都没机会坐飞机。

怀着几个月前在酋长的葬礼上的热情,Kane Kwei决定圆祖母一个梦想,给她做了个飞机形状的棺材,这样她就可以飞入来世。

一周之后,陆续有当地人主动上门拜访,要求打造各种各样的棺材。定制棺材迅速成为加纳最独特的传统之一。

一口加纳棺材的定价在40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如果请Paa Joe制作一口可以进入博物馆级别的棺材,可能要耗费上万美元。大家要知道一个普通加纳人一年的薪水也不过一千美元。

但是当地人仍然愿意花费巨资买一口与众不同的棺材,因为在加纳。相比一场葬礼的开销,这口棺材的价格只占小头。

甚至有一种夸张的说法,一到周末,加纳人不是在参加葬礼,就是在去参加葬礼的路上,因为他们的葬礼通常都办得跟party一样隆重。

葬礼规划和安排是个庞大的工程,逝者家属要保存遗体、通知家族成员、安排场地、邀请乐队、准备饭菜等等。

加纳人去世后,家属会迅速发布讣告。 讣告的内容要避讳直接说“死”,而是会用“他同食物永别了”、“大树倾倒”、“家庭之火熄灭”、“前门牙掉了”等委婉的隐喻来表达,这是一种属于加纳人别样的浪漫。

葬礼的宣传早在死者去世前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前就开始了,只要你留心,广播,非洲人聚集的餐厅、杂货铺和无处不在的传单上都有详细的葬礼信息,传单做得像马戏团的海报一样。

很多大人物或有钱人还要在媒体上刊登广告,随意翻阅一下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当地报纸,就会发现无论是主流大报还是街头小报,逝者照片和周年悼词都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和版面,本地媒体因此发了一笔横财。

这些照片和横幅遍布街头巷尾

一位葬礼策划师透露,一场葬礼的费用大多在1.5万-2万美元之间,这其中就包括宣布葬礼安排消息的广告牌,这价格可是从600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

加纳人在亲朋好友去世时广发请柬邀请更多人来参加,是为了弥补葬礼筹备资金上的亏空或不足。

这个国家的人没事就打电话问哪里有葬礼可以参加,因为陌生人是葬礼派对的主要成员。

参加葬礼的人无需认识丧主和家属,但为了表示敬意,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人们通常会自觉在舞池里放50到100美元,回报就是可以在葬礼上尽情玩一整天。

一般情况下,逝者家属会请来乐队和司仪助兴。除了有传统的非洲鼓手,现代的铜管乐队,还会请个DJ,放最劲爆的电子舞曲。

整个吊唁过程中,音乐不断,舞蹈不断。死者家属和宾客唱着部族歌曲,伴随着食物和美酒在觥筹交错中为死者灵魂祈祷和歌唱,这样死者的灵魂才能快乐地前往另一个世界。

一个加纳人的葬礼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泪水和悲伤。在当地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话,“想知道这世上有多少爱你的人吗?那就去死吧。”

“ 人死后第二天,人们就开始忘了你 ”这句话唯独不适用加纳这片土地。在这里往生者的遗体会被存放至少三个月,最久的一位酋长的遗体被放了7年才下葬。

加纳年平均气温25度,人死后要冰冻起来,放上个把月,甚至一年之久是常事。

未来的考古学家如果挖开加纳的地下会发现全是宝藏

非洲有一句谚语:人活一世,最后的奖励就是死亡。

“你总需要用某种方式提醒自己和他人,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人们会在来世继续生活,所以他们必须走得风光出彩。”

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死亡只是一整个生命的完结,但它并不代表消亡,轮回之后,它一定会以更美好的方式,出现在下一个新生,所以他们笑对死亡不让牵挂的人遗憾,也不让离别显得痛苦,其实死亡没什么值得避讳的,因为爱是不会死的。

用欢乐的方式,去告别珍惜的人,同样是一份厚重的爱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