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的交游圈(2)

黄易及其友人的知识遗产(一)

一、黄易的交游圈(2)

黄易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传统人文学术达到历史高峰的时期。黄易的许多友人是“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例如:毕沅(1730-1795)、翁方纲(1733-1818)、桂馥(1736-1805)、钱大昕(1744-1806)、洪亮吉(1746-1809)、赵魏(1746-1825)、孙星衍(175 3-1818)和阮元,等等。

毕沅,江苏镇洋人。他在乾隆年间取得状元后,很快成为政府高官。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曾印行过几种金石学著作。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学术赞助人,曾资助过不少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年轻学子。

翁方纲可能是与黄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友人。黄易的大多数朋友是南方人,而翁方纲是北方人(直隶大兴县)。在当时,中国学界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是江南士人。翁方纲不但在朝中担任要职,同时也是当时最优秀的金石学家之一。

桂馥也是一位北方人(山东曲阜),晚年才取得进士(1790)。除了致力于金石学,桂馥还精通小学和音韵,精研许慎的《说文解字》,撰有《说文义证》五十卷。

钱大昕,江苏嘉定人。在同时代和后世学者眼中,钱大昕在包括历史学、金石学、文字学、音韵学、历史地理学、版本学、算学等许多领域,都是最为优秀的学者。尽管仕途顺畅,但钱大昕很早就致仕返乡,潜心研究,著作等身。

洪亮吉,江苏阳湖人。他经历多次科场失意后终于在1790年成为进士。而在此之前,洪亮吉早已在毕沅的资助下,成为一位著名学者。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音韵学、方志学和历史地理学。

在黄易的友人中,赵魏和黄易相似,是少数低层官吏之一。赵魏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长于金石学,并四处访碑、拓碑。他曾入毕沅幕,精于考证碑版,辑录过数种古代金石著录。

孙星衍,江苏阳湖人,1787年通过科举取得进士,并在政府任职。孙氏博闻强记,在儒学、版本、金石等多个领域著述甚丰。

阮元,江苏仪征人,是18世纪下半叶学术界的一位关键人物。阮元在金石学领域造诣极深,并曾为算学和天文学家编撰传记。因为阮元在朝中担任要职,他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学界领袖。在其引领之下,一些重要的学术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

虽然黄易上述友人所研究的领域和学术的旨趣不尽相同,但由于18世纪学术界的风尚所在,他们都以“考证”的方法来从事学術工作。所谓“考证”,其基本原则是,结论必须建立在搜集尽可能详尽的证据材料之上。B.Elman(艾尔曼)曾指出:“在对系统搜集到的论据材料细致地进行审核甚至量化分析后,清代江南学者们将考证的方法和论据的搜集整理结合起来,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梁启超曾提及,钱大昕在提出关于古代汉语言‘轻唇音’的新观点之前,曾搜罗了上百条论据。钱大昕通过对材料的系统研究来讨论古汉语的发音问题。”钱大昕是黄易友人中采用考证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摘自白谦慎著 贺宏亮译《黄易及其友人的知识遗产:对《重塑中国往昔》有关问题的反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