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获得四项云计算性能冠军,对制造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作者/张不器

封面/图虫创意

今年中的时候,我曾经写了一篇《年轻人都去服务业了,把工厂交给谁?》,探讨了智能制造前景的问题,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这些年,伴随着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薪资低又枯燥的工厂工作,导致了不少工厂的“招工难”,也推高了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很多人对此忧心忡忡。

其实相对于外界的担忧,很多制造业内人士的态度反而更加理性,认为这是传统行业升级的机会,正是因为年轻人不再愿意来工厂,智能制造、数字化升级的优势才显现出来,关键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是否能为中国制造业转型提供新动力。

前不久,国际权威机构Gartner发布了最新年度云计算报告。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业务获得IaaS基础设施能力全球第一。在这份长期由亚马逊霸占的榜单中,斩获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项评比中最高分,这也是中国云首次超越亚马逊、微软、谷歌、甲骨文等国际厂商。

虽然最终总分阿里云名列第三,但是依然是中国云计算企业取得最好成绩

稍后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云数据库魔力象限评估中,阿里云同样连续第二年入选领导者(LEADERS)象限,数据库综合实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阿里云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进入“领导者”象限的中国企业。

来自第三方的评估,客观反映了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领军企业,所具有的技术实力。这样的技术能力,是互联网公司的单兵突进,还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

1

对中国制造来说,这两年真可谓多事之秋。从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到用工荒愈演愈烈,再到疫情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供应链问题,车用芯片荒、集装箱荒、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加上“双碳”政策叠加,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

人们已经记不清这是中国制造业的第几次“寒冬”了。1998年、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导致外需锐减,制造业都是首当其冲。2015年开始人民币单边升值,外贸企业利润承压,也是制造业最先受苦,利润大幅降低,很多厂主主动关停了工厂。

2020开始的这轮制造业“寒冬”则更是复杂,一方面有短期的疫情因素,供需平衡被打破,有的工厂失去了订单,有的工厂失去了上游供给……但这些还都是小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首次清晰的感觉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要变了

11月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根据年鉴计算,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2万人,死亡人口998万,净增长仅仅204万。

对于我们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204万新增人口,其实已经很少了。也就是说,中国制造长期依仗的大批高素质的年轻人口将成为历史。

看过2019年的著名纪录片《美国工厂》的人一定对中国工人的勤劳,任劳任怨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福耀玻璃的中国工厂中,他们一天可以工作12小时,平时都住在工厂,孩子在老家照顾,每年只有春节能回家一次。

在一个片段中,一位美国主管在福耀总部参观之后,甚至用汉语说:“美国员工就是太烂了!……我们最好的工具是胶带,把胶带封在嘴巴上,他们会表现更好。

这位美国主管的观点虽然荒诞可笑,但是却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中国制造过去几十年取得世界领先,最重要的基础,可能就是这样一代吃苦耐劳的中国工人。

不过,这显然已经成为历史,伴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即使年轻人并不都涌入服务业,工厂里的工人也会越来越少,中国制造要发展不仅仅是突破几个关键技术,而是一场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

2

其实为了迎接这场变革,早在多年前各个行业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

今年6月,在新中国工业的重要发源地,长春一汽,一座崭新的红旗新能源车工厂正式落成。这座工厂的特别之处,不仅是因其生产的是标志性的红旗轿车,更重要是其自动化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在这座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中,每1分钟就能造一台车,其中蓄电池、座椅都采用自动装配的模式,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

不要小看这条自动化生产线。制造业内人士都知道,工厂的自动化率屡创新高并不鲜见,但是要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让产品在市场上有成本优势却并不容易。

机器人运转起来,看似效率极高,但是一旦出错“罢工”,排查的难度也远远超过普通工人,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更是惊人。以一座60JPH、1分钟生产1台车的工厂为例,一旦机器发生故障,车间停产3小时进行排查、维修,全年发生10次这样的故障,就会损失1800辆的产能,造成上亿的经济损失。这还不包括产品延迟下线,可能引发的对车企履约能力的质疑。

对于一座有数百万台自动化设备的工厂,随便一个电阻、一根导线出了问题,都是大问题。那么有没有办法提前预知机器设备的健康状态

这就要说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了。汽车工厂是个复杂系统,持续产生海量数据,如果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每个生产环节的数字化,以海量数据为依托,就是可以实现对于自动化设备的全程监控,进而感知和预判生产流程可以出现的零部件老化等问题,做到提前更换和维修。

去年7月,阿里云与机械工业九院达成战略合作,在汽车工厂数据的采集、治理和应用上合力共创。创立于1958年的机械工业九院是中国制造业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最早专业从事汽车工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甲级设计研究院,而阿里云则是中国云计算的旗舰企业

这场合作其实也正是中国工业数字化的一个典型样板,两代企业,两代中国制造人走到了一起,双方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一汽红旗完整落地了首个“汽车行业数字工厂”。

一汽红旗工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这是一个完全由“数据驱动”的数字工厂,公开信息显示,这套中国自主研发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接入百万个设备点位,数采频率可达200毫秒,也就是说每秒中采集数据可能高达千万次,支持这套网络的正是阿里云的软件系统和算力。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在最新Gartner年度排名中,阿里云Iaas基础设施多个指标超越了亚马逊和微软,名列了世界第一,很多普通读者不太理解这个第一的价值。说白了正是阿里云对高并发数据的处理能力,让这套智能制造系统跑了起来,在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完备性上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

在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数据自由流动并形成汽车工厂的数据中台,随时可向第三方应用开放数据API。未来,智能应用将遍布红旗新能源工厂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五大车间。

车间工人可以实时了解“机器人”的健康状况,提前收到故障预警,及时检修。在焊装车间,算法还会自动识别焊点的质量,为工人提供决策参考。

工厂的生产节拍没变,但设备开通率和产品质量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3

很多人一提起互联网,想起来的就是各种应用APP,就是微信、抖音、快手,甚至是垄断和暴利,感觉距离泥土里的制造业很远。其实互联网和数字化所能涵盖的领域非常之广,很多企业在工业领域深耕多年,只不过由于领域过于专业,大家日常感知就不深。

比如,我们刚提到的一汽智能工厂,其背后是阿里云从2017年开始推出的“工业大脑”,这是一整套可以处理复杂数据的智能引擎,专门采集和处理工业信息,为传统行业提供升级转型服务。

据说,阿里的工业大脑团队虽然很多人是博士或者少年班毕业,但他们可能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到田间地头,去水泥厂、垃圾焚烧厂,和工人农民待在一起,讨论如何用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他们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一位90后的工程师在海拔3000米高的青海油田,漫天风沙中,用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了抽油机漏油的问题,工人不需要再每天开着皮卡翻山越岭去做巡检了。系统上线当天,就为油田节省了60万。

其实阿里巴巴的云计算能够做到今天的水平,取得排名世界第一,背后正是无数这样的工程师。按照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说的,“是工程师拿命换来的”。

他叫王坚,被称为 "阿里云之父",曾是阿里最受争议的领导,被骂了整整4年,在开会时委屈到流泪。在公司的坚定支持和资金投入下,阿里云十多年深耕,在一片质疑声中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早在2008年,在国内还少有人知道什么是云计算的时候,阿里云就开始着手自主研发云计算操作系统了。当时无论是技术前景,还是应用前景都不明朗,海外也只有亚马逊在进行探索,很多国内互联网公司都选择IBM、甲骨文和EMC的现有技术,没有人愿意投入技术研发。

但也是那时几乎还没有盈利的阿里巴巴,却坚定的选择了未来,投入巨额成本,开发自己的云计算系统,也就是“飞天操作系统”。这是阿里云底层的核心技术,也是当时国内唯一自研的云计算操作系统

现在来看,这背后的战略远见和定力的确令人折服。智能制造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这就是工业互联网而工业互联网又是建在云上的。不只是工业互联网,现在的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也离不开云计算。就像电网给我们提供电力一样,云给我们提供的是算力。可以说,云是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座。

我们今天讨论智能制造,讨论传统行业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其实背后都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还是以汽车领域为例,阿里云已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和营销等全部环节,实现了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双轮驱动。支撑70%的汽车主机厂和出行车企上云,帮助业务飞速发展。

近几年,阿里巴巴每年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都超过1000亿元。除了云计算,阿里还大量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驾驶、芯片设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在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1000家上市企业的研发支出排行榜上,阿里巴巴连续3年蝉联中国第一。

4

事实上,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线上和线下,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无论有多难,我们也要做。因为在有些方向上我们现在已经无路可走了。我们只是不能太急燥,更不能冒进。也不能把那些看似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传统企业看得一钱不值

著名产业专家林雪萍先生就曾写文章介绍过很多从传统行业里边慢慢演化出新技术的案例。比如,纺织行业。他说,“智能纤维、电子服装、芯片纺织使得传统纺织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纤维科技炙手可热。”

看看日本丰田公司是怎么对待传统产业的?“丰田最早是起家于纺织机械的,而现在,汽车集团每年要补贴纺机3亿美金保持发家之宝,使得细纱机和纺机始终位居世界一流。在董事会中,纺机仍然是老大。丰田不但继承发扬自已的历史沉淀,还不断收购和吸收世界顶级纺机技术。当世界纺机之王苏尔寿公司辞退所有高级技术人员的时候,丰田立刻出手收留这些宝贝,并在苏黎士建纺机研究所;2013年全股收购纺织标准制定者和顶尖纺织仪器公司乌斯特,保持丰田在纺机的领导地位。”

丰田的木铁混制动力织机

我国的纺织企业大部分都作为落后产能被淘汰掉了。作为对比,“坐拥东丽、帝人、三菱等碳纤维顶级公司的日本,正在低调慎谨地引导着日本中部区的石川县、福井县的传统纺织产业集群,向碳纤维高端产业爬升。”

什么是转型升级?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向产业的中高价值链转移就是转型,从棉纱到碳纤维就是升级。林雪萍甚至发出这样的慨叹:“这不由让人想起,当谷歌初亮相的时候,被人误以为就是一个小雅虎,完全未能想到在随后的十年,谷歌呈现出一个颠覆性的惊艳世界。”

技术创新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我们还是要沉得住气才行。要给他们时间。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当一个传统产业无法营利的时候,当资本的逐利促使他们企图获取更高利润的时候,他们就只能走向转型升级。技术都是逼出来的。

丰田用纺织机孵化出了汽车,云计算更打开了全新制造升级空间。事实上,你去查查那些百年巨头企头的发家史,虽然也有通用电气这样的自带研发基因的企业,但从非技术因素起家的,也不在少数。比如爱立信,其源头是“爱立信机械修理公司”;诺基亚以以伐木造纸起家三星的源头是1938年成立的三星商会,其创始人李秉喆早期的主要业务是将韩国的干鱼、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国的北京及满洲里,也就是说,是个经营农产品的,1950年代逐步扩展为制糖、制药、纺织等制造业。直到1980年代,在李秉喆临近去世的那几年里,三星才开始重视技术,进入了半导体行业,并在他的儿子手上让三星演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技术公司。

5

总之,我们不能看不起那些传统制造企业。当然,也不能看不起金融、互联网等服务业。现在,在网上有一种很不好风气在蔓延,在有些人的眼里,除了芯片和制造业,一切其它的企业和行业都是没什么价值的。

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一家好的科技公司,不仅要有技术攻坚的能力,更要有开放技术服务其他企业的能力。当下,互联网企业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正是,它们不仅可以走在科技趋势的最前沿,还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贴近应用场景。

亚马逊、谷歌、阿里这样的企业,一些人过去不把它们当成实体经济,总觉得他们是“虚”的,其实,未来的技术趋势就是虚实融合,软件硬件融合,甚至是由软件来定义硬件。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本质上就是软件,把它赋能到机器设备上,这就是智能制造。

最后也再说一句。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这已是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新,创新的路径有哪些如何保证创新成功。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嘴炮无用;站着说话不腰疼,更不可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