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莘县深入贯彻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纪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改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推动正风肃纪反腐与作风建设、助企纾困相融合,深度提升营商环境“后评价”监督机制,延伸拓展出“一张清单预警、两项服务惠企、三方联动监督、四位一体闭环”的清风护航“1234”工作模式,形成营商环境全链条监督保障机制,打造了“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监督力量。
一、建立“一张清单”,明确规矩红线。坚持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明确政企交往定位,厘清政企交往界限,列出“亲清”政企关系正、负面清单。其中,正面清单涉及密切政企干群关系、规范行政执法监管行为等9项,负面清单包括违规收受财务、违规干预经营等9项,为政商交往提供了具体化、可视化指南。制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卡片,确保涉企职能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人手一卡;同时在县行政审批局大厅和化工产业园、鲁西经济开发区审批分局显著位置进行张贴,真正让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每年随机选取不同层次和规模的企业代表,对14个涉企政府职能部门就履职尽责、遵规守纪、作风建设、工作标准等方面情况,进行无记名满意度测评量化打分,反向评议涉企部门服务质量,逆向倒逼职能部门实干担当、比学赶超。
二、做优“两项服务”,精准便企惠企。坚持聚焦一线、深入企业,主动开展送“廉”上门和“流动会客”,全面及时掌握企业所思所盼、所急所困,精准开展便企惠企服务。领导班子送“廉”入企。开展“纪企廉心·清风护航”行动,选定县域内8家重点企业作为班子成员对口联系点,聚焦影响营商环境“中梗阻”,主动上门走访、发放“便企利企服务卡”,现场“一对一”与企业主座谈,听诉求、问发展、解难题。目前,已收集企业反映问题12个,征求企业意见建议30条。流动会客“惠”企上门。坚持服务企业初心,创新将“廉政会客厅”升级为“流动会客厅”,不定期深入园区、企业、远郊镇(街道),组织召开“政企对话会”,现场收集意见建议、排忧解难,推动企业和员工足不出户即可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已召开流动会客21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5条。
三、突出“三个联动”,织密监督网络。突出监督执纪一体联动,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目标要求,建立健全纪检、派驻、巡察等协调配合机制,最大程度释放营商环境监督效能。“纪检+派驻”点面一体。围绕上级监督重点、企业急难愁盼,将执法监管简单粗暴等11项问题纳入常态化监督范围,建立营商环境共性监督“菜单”。6个派驻涉企部门纪检组,立足所在监督单位职责,精准确定1-3项自主监督事项,形成点面结合、靶向精准的监督体系。今年以来,共计发现共性问题97个,申报自主监督事项26个。“派驻+巡察”协同联查。紧盯被巡视巡察的10个涉企职能部门,成立2个专项巡察组,围绕监管执法、审批服务、惠企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集中收集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深挖背后作风和腐败问题。针对发现的典型问题线索,联合召开巡察问题线索分析研判会,按照程序移交派驻纪检组进行谈话提醒、处分问责,推动巡察、派驻形成监督合力。截止目前,已发现问题273条,移交线索10条。“纪检+12345热线”互通共享。建立纪检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机制,定期研判筛查12345热线关于破坏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对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按照问题要查清、事情要解决、人员要处理、责任要追究的标准,督促相关问题清零。其中,对于多人多次来电、长期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督促相关热线承办单位开展专项治理。截止目前,已督促解决问题40个。
四、构建“四级机制”,压实部门责任。聚焦企业服务全周期和部门履责全流程,建立制度前端防范、风险前瞻预警、责任追责问责、典型案例通报四级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压实部门优化营商环境责任。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聚焦近两年发现查处的营商环境领域共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易发情形、高发领域、多发人群,全面排查问题反映出的制度漏洞、监管盲区,推动案发单位针对性开展警示教育,及时堵塞制度监管漏洞。风险问题前瞻预警。针对走访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服务态度差、审批效率低、执法检查多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预警问题提醒机制,及时与相关单位会商研判,督促制定应对措施,及时开展跟进检查反馈。追责问责传导压力。对于检查发现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慵懒怠政等重大问题,严肃进行追责问责,按照程序移交室、组或镇(街)纪(工)委,由“室组地”联动开展调查核实,实行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双问责”。公开案例强化震慑。针对部门存在的责任、作风和腐败方面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着力强化警示震慑。截至目前,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计处置营商领域问题线索12条,处分9人。
稿件来源:莘县融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