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隔离”这两个字
就成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法宝
传说中的 集中隔离点 是什么样?
隔离点工作人员一般要做那些事情?
在隔离点叫外卖能不能满足?
跟小观一起去看看
靠近虹桥机场有一家连锁酒店,这里被作为闵行区新虹社区的一处集中隔离点在1月底被正式启用。
随着境外疫情日渐严峻,这个集中隔离点最近又重新忙碌了起来。 归国前去过重点国家,在虹桥机场T2航站楼落地的部分人员,如果在上海没有居所或没有居家隔离条件,都会被送到这里隔离观察;从上海转站周边省市的旅客,很多也在这里中转交接。
这里有66间可用房
白天安排4名医护人员在岗
晚上另有3人值班
这每个班头
3到4人要做哪些事呢?
首先,要管大家吃饭
隔离人员每天的一日三餐和快递外卖都由医护人员送进隔离区。
然后,要负责大家健康
医护人员还要每天两次给所有人测量体温,收、扔生活垃圾。
其次,要尽量满足大家其他的合理需求
直接接触被隔离人员时需要二级防护,不直接接触时,进入隔离区需要一级防护。其余时间,医护人员都在隔离区外的办公房间内待命,通过工作微信和电话与隔离人员随时联系,了解需求、解答疑问、沟通日常。
从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的反馈来看
这里医护人员的表现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大学生小旗:这里的医护人员永远有耐心
大学生小旗,刚从意大利回来。 旅途劳累加之临近生理期,小旗的体温出现时高时低的情况,前天自测时,一度达到了37.3℃,这让她愈加害怕。
联系说明了情况,医护人员立刻给她回电详细询问,有什么其他不适的症状?开没开空调?窗户有没有打开?分析了一系列情况后,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再次为她测量体温,排除了顾虑。
小旗说, 具体记不得电话里都说了些什么,总之就是感觉这里的医护人员永远都很有耐心。 她每天看到的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都是全副武装,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也不知道接微信的、打电话的、测体温的工作人员都姓甚名谁, 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很好。
酒店从业者郭女士:客饭很好吃,服务很专业
郭女士是一名高端酒店从业者,几天前从美国落地上海,本打算回自己所在的酒店进行隔离,但因为中央空调的配置不符合隔离条件,于是被送来新虹隔离点。
因为生活习惯原因,这些天她托家人同事陆续送来不少生活用品,从床单到被套,甚至新买了一台微波炉。但考虑到安全问题,微波炉被隔离点工作人员“退货”。
由于自己是酒店从业者,隔离这段时间郭女士一直在研究酒店房和医护团队是如何密切配合、使得这个隔离点能够有序运行的。
郭女士说:“我的理解是,这个团队有一部分是医护人员,有一部分是保留了酒店的工作人员,这种合作方式还挺有意思的。酒店的服务是以顾客的满意度为主,医护人员则要以安全为主,两方面能够平衡得这么好,挺不容易的。”
然而,郭女士却猜错了!
这个团队里
完完全全都是医护人员
隔离点负责人、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沈佳敏说:“除了酒店的老板,这里只留了一位后勤保障人员负责提供卫生纸等日常消耗品,但都是我们医护人员送进隔离区。 我们每天全副武装,留观人员分不清谁是谁,其实和他们接触的、给他们服务的都是医护人员,全都是我们在做。 ”
明明是医护工作者
在隔离点愣是“转型”成酒店服务业
在集中隔离点
更换被褥、打扫卫生
对医护工作者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以往一间房14天后才需要重新更换床单被褥,现在往往因为外地中转旅客被兄弟省市接走,一天就要更换一次。
上周三,有22组隔离人员同时撤离,7位医护人员花了整整4小时才完成了这些房间的物品更换、房间清理等全套工作。
像这样的集中隔离点和隔离点工作人员
在上海还有很多
▽▽▽
浦东的一家度假酒店,也被定为集中隔离点。 在这里,服务从隔离观察人员还没有下车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3月13日下午5点40分,120开进了酒店门口的围廊。工作人员已经在门口守候。乘客下车前,需要进行测温,然后再下车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最后走过廊道进入酒店。
来隔离点的海外入境人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行李特别多、特别重。隔离点工作人员除了要帮他们搬运行李,有时候还要帮他们寻找“丢失的行李”。
第一位进入酒店的女士显然有点着急。
“我的行李不见了,机场的医务人员说找隔离点的医务人员解决。”
“好的,我记录下,待会联系机场那边。”
“这个你们要帮我解决的啊,机场里的医生说你们会负责的……”
“好的,我们马上和对方联系,你不要着急。”
安抚好这位女士的情绪,工作人员继续完成相关的信息登记、事项告知等流程,最后派专人将女士送到安排好的房间。
“大家长途跋涉,一开始有点情绪很正常。” 来自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潘红芬说。一下飞机就要等待数小时,完成相关调查登记、集中前往“未知”的隔离观察点,这些乘客真的累了。因此,工作人员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之外,还需要用耐心和爱心,尽量解决入住人员的各类需求。
隔离点里,住了39名外籍人士
很大一部分不会说中文
与外籍人士沟通的“重任”
也交给了潘红芬
“其实我也只会一些简单的对话,很多时候还需要比划。” 潘红芬笑着说。隔离点配备了两台科大讯飞翻译机,如果碰上交流难题,还可以使用专业设备来辅助。
在隔离点
医护人员有时候也是 “酒店前台”
“嘀铃铃……”酒店的前台,电话不断。“您好,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前台传来了“标准”的答话,虽然普通话没那么标准,“好的,这个快递我们已经收到了,待会‘快递小哥’会给你送过去。”
特殊时期,这位前台“服务生”由检验科医生陈晓旦担任。他展示了一张表,上面按楼层写下了隔离人员的需求,“一下午已经接了29个电话了。需求五花八门,有电视机没信号的,有需要纸巾、洗发液的,也有需要马上检测口腔体温的……只要有需求,我们尽量满足他们。”
“6楼xx房需要赶紧送快递过去!”接到“前台”的指令后,来自联明保安公司的“快递小哥”张亚辉立马行动起来,他推着满满一推车的快递上了电梯,优先为“催单”的隔离人员送上了快递。
外来快递集中摆放在酒店外围,会有专人过来收取消杀
“我刚从英国回来,妈妈担心我,给我送了棉被衣物来。” 开门的小姑娘赶紧拿了棉被。张亚辉说,快递送到隔离点后,会进行消毒,然后由专人分拣后,按楼层发送至房间门口,“基本上每天都有两三百件快递。”
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 “快递小哥”的工作难度相比正常的快递小哥难了很多倍,一趟下来,里面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连看快递信息也因为戴了护目镜而难上百倍。 “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张亚辉说。
有无微不至的关爱
也有铁面无私的拒绝
对于一些任性的要求
隔离点是选择坚决拒绝!
▽▽▽
禁烟禁酒是隔离点铁的纪律。 禁烟是因为室内吸烟违法,而且有火灾隐患,禁酒是因为会改变体温,影响医护人员的日常判断。
沈佳敏回忆,曾有留观人员网购了12听啤酒送到隔离点,被工作人员“无情”扣下,她明确表示:“这么多啤酒,我是肯定不会给你送进来的!”
可是碰到老烟枪就不那么好对付了,往往需要医护人员斗智斗勇。 这里曾经有一天,一口气抓包了三位想方设法买烟进来的被隔离人员。回想起来,沈佳敏哭笑不得。
沈佳敏说:“他们刚住进来的时候我们就提醒过不能吸烟,但后来陆陆续续发现了4、5批各种方法偷着送烟进来的。比方说送个好丽友派,我们护士妹妹很细心,用手压了一下包装发现里面是硬的,拆开来发现封口都是双面胶重新贴的,里面藏着一包烟。”
还有一个人,叫外卖只叫了一个派和一杯饮料,上次那个好丽友派是把派拿掉,在里面放了整盒的烟,这次是派没拿掉,把烟拆成一根根的塞进包装里。
隔离点的日常工作量
天天在增加
新需求、新挑战
不断被提出
为了大家的健康
也为了隔离点能持续高效的运营
在这里,互相体谅才是最重要的!
微信编辑:胡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