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析胆囊癌单细胞图谱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教授王慧、研究员巴乾团队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教授刘厚宝团队合作,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全面解析了胆囊癌图谱,分别从癌细胞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细胞浸润、活性以及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全面表征了胆囊癌组织的疾病特征,为胆囊癌中免疫微环境功能解析及其新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临床与转化医学》。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不到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于早期无症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绝大部分胆囊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尽管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但仅有少数患者反应良好。癌细胞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细胞构成、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都会影响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上科学问题的解决可以为胆囊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提高目前方案疗效,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为此,研究人员首次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学方法全面解析了胆囊腺癌、胆囊腺鳞癌和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癌旁、原位癌和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对胆囊癌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细胞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胆囊癌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其中鳞癌肿瘤中腺癌具有向鳞癌分化的潜能;胆囊内分泌肿瘤起源与胆囊癌腺癌和鳞癌显著不同,其肿瘤微环境中很少存在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浸润,并在多个样本中得到证实;胆囊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存在由促炎到抑炎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且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比例显著下降;胆囊腺癌微环境中存在T细胞的浸润杀伤功能,但T细胞往往大量表达TIGIT、CTLA4等耗竭性分子,这可能是其对免疫耐受的主要原因;胆囊癌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存在明显的配体-受体介导的相互作用关系。

王慧表示,这项研究发现提示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血管发生可能是胆囊癌上皮细胞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并从细胞和分子角度都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