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说“君子不器”?马云实践这一名言,成就精彩人生

《论语·为政篇》的第十二章是短短的六个字:子曰:君子不器。

我们知道,古人的文章也跟现在的新闻一样,字越少,包涵的信息量就越多。

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要先看古人是怎么理解的。宋朝朱熹的注解是:

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礼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意思是器皿各有自己的用途而不能通用。有道德修为的人,不能只有一才一艺。

结合孔子原文和朱注,我们可以把“君子不器”翻译为:

君子不像器皿一样(只有一定的用途)。

怎样深入理解呢?我们从时代背景、哲学分析和现代启示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孔子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周朝统治衰微,春秋各国争霸的历史大转折时代。孔子一生的理想是辅助一国国君实行仁政,从而治国平天下。有这样抱负的人当然不满足于做一个只能做点细碎事务的小官小吏。他胸怀的是天下苍生,

另外,那时候知识有限,所以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后人曾说,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古代的君子,要修习”六艺“,即“ 礼乐射御书数”, 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都得精通。别看孔子以儒者著称,实际上他可是个文武全才,跟后世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吕氏春秋·慎大》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也就是说孔子的力气之大,可以举起城门的关闸,只是不愿以力气著称!不仅如此,他竟然还是箭术高手。《礼记·射义》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个箭也能引来大批吃瓜群众,这箭术是有多精湛!

二、从哲学层面分析

古人所说的“器”是与“道”相对的。《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显然,古人认为“道”是比“器”更高一层的东西。诸子百家都重视把握万事万物的“道”,因为只有掌握了道,才能把握世间纷繁复杂的器。而且“道”中蕴含无限可能,“器”就定了型。

以做雕塑为例,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在雕塑家的手中,可以有多种可能,因为这块石头还未成“器”。雕塑家遵循雕塑之“道”去琢磨打,就使它成为一个“器”。但一旦成器,这块石头也就定了型,失去了其他的可能性。

三、“君子不器”对现代人的启示

第一,要有统筹全局的视野。在一个公司里,做领导的是不会去做具体的某一种事务的,他只要统筹全局就可以了,但是他也不能什么都不懂,相反,他要什么都懂,还要有全局的视野,这样才能带领一个公司走上正确的方向。比如说开创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马云,你能叫他去做具体的编程或前端设计吗?显然不能,但是他对这些又必须都懂。他之所以能及时把握先机,开创一个庞大帝国,就因为他不满足于做一个只有一定用途的人,而是有全局的视野。

第二,不要自我设限,永远保持成长。现代社会,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多种出彩的机会。只要你有才华,你可以白天做公务员,晚上做主播,周一至周五上班,周六周日讲课。现在流行的“斜杠青年”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身兼多个身份。只要保持成长,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

仍以马云为例,他的成长,可以说充分印证了“君子不器”这句话的生命力。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教师。而且做得很成功,不但成为杭州市优秀教师,在当地翻译界也开始有了名气,很多人都想找他翻译。如果他只满足于做一个教师,那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阿里巴巴了。但是他做到了“君子不器”,不满足于自己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是不断尝试,不断突破。他先是开了翻译社,又卖过鲜花、礼品,甚至还推销过药品。后来,他 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开始创业,先后做了一系列网站,最后才成立阿里巴巴。现在,功成名就的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宣布自己将再做老师。从老师到老师,马云不是回到了原点,而是站到了新的起点。未来马云还能做出怎样的成绩,还未可限量。

第三,先修器量,再专才艺。一个器皿的容量越大,它能装的东西就越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的器量越大,他内心能容纳的东西就越多。我们骂一个人“小气”,其实就是“小器”,没有容人之量。一个器量小的人,格局大不到哪里去,他的成就也大不到哪里去。

“君子不器”启发我们,要先让自己的心胸宽广,器量够大,再去学习具体的才艺,才能有所成就。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一个例子,吐蕃国师鸠摩智酷爱武学,孜孜以求,但始终突破不了天花板,最后差点因为容不下体内的功力而内爆而亡,幸亏他因祸得福,被段誉吸尽功力后,最终领悟到厚德载物的道理,专心修习佛法,终成一代名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