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视野丨古建修缮之Before & After III

古建修缮之Before & After III

山西省长治市和晋城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分布区域,集中了现存的五代、宋、金、元时期木构建筑当中的大多数。

这些寺庙宫观分布于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的漳河、丹河流域,以佛教、道教以及各类民间信仰为主,自古以来便是地方社会的中心,至今仍然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兴建年代久远,不可避免地出现残损与修缮的交替发生,文物现状只是历史长河中文物建筑不断变化的物质形态之一。下列照片多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拍摄于本世纪初年,是晋东南古代建筑的文物价值逐渐得到重视的阶段,既反映了不同力量主导之下的古建修缮惯常技术做法,也成为观察文化遗产社会功能的重要案例。

古建保护修缮工程的技术路线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时代的进步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研究性保护”的兴起,古建修缮工程的精细化、科学化将是今后的重要议题。设计和施工的分离导致设计理念完全被架空,虽早已众所周知却长期束手无策,而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反思这一技术范式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性,这样的探索显然是必要的。另外,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是关于一线技术人员知识、技能来源及其有效性与针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建做法的特殊性在逐渐淡化,不同的匠作流派也日益趋同,这一趋势并非修复理论和技术规范所能解决,已有专业机构尝试进行工程管理制度革新,期待能推而广之并常态化。

2015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将社会、文化价值和原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共同纳入文物价值评估体系,并专门论述文物合理利用的原则、方法。不过,除了文物建筑本体之外,对于修缮工程的社会、文化属性也应当有所关注,反思干预措施上无差别对待的原因,既有范式不应当成为限制创新思维的框架,而应该是诸多有效技术路线当中的一种。显而易见,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现行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依然沿袭了前现代社会的模式,尤其近年来在各种保护思潮的交叉影响之下,理性主义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集中表现为工程主导思想的混杂和矛盾。实际上,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于上述问题的质疑长期存在,由于功能有限的技术框架容纳了过多的、时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明确的文化叙事,导致各种层出不穷的不合理技术做法似乎都找到了合理化的存在理由,因此,如何回溯“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的本质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每年4月18日确定为国际古迹遗址日,2020年的主题是“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在各种纪念活动未尽的氛围当中,思考个体经验在历史叙事当中的意义,如何将遗产价值细化于具体的社会行为,应该是共享遗产的核心所在。

玉皇庙影壁

2009 - 2019

泽州县司匠村

铁佛寺

2008 - 2017

高平市米山镇

炎帝庙

2011 - 2013

高平市团西村

东岳庙大殿

2009 - 2018

阳城县屯城村

东岳庙戏台

2010 - 2019

阳城县屯城村

东岳庙戏台

2010 - 2019

阳城县屯城村

王曲大庙

2014 - 2016

阳城县王曲村

济渎庙

2008 - 2019

泽州县西顿村

二仙庙山门

2006 - 2016

高平市西李门村

二仙庙大殿

2006 - 2017

高平市西李门村

咽喉祠

2010 - 2017

泽州县西岭头村

玉皇庙

2010 - 2017

泽州县西岭头村

普觉寺

2009 - 2017

泽州县西四义村

汤帝庙香亭

2012 - 2017

泽州县下川村

汤帝庙献殿

2009 - 2012

阳城县下交村

显庆寺后殿

2006 - 2013

泽州县金村镇

二仙庙山门

2009 - 2017

陵川县小会村

二仙庙山门

2008 - 2013

泽州县东南村

东岳庙山门

2008 - 2018

泽州县尹西村

东岳庙

2009 - 2016

陵川县玉泉村

东岳庙大殿背立面

2009 - 2016

陵川县玉泉村

东岳庙山门

2009 - 2016

陵川县玉泉村

玉溪石塔

年代不详 - 2010

沁水县玉溪村

周村南门

2009 - 2018

泽州县周村镇

北诗门楼(迁建)

2015 - 2019

高平市北诗镇

青莲寺

2010 - 2019

泽州县寺南庄村

题图:下川汤帝庙香亭(摄于2012年1月8日)

供图:张建军,撰文:段牛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