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zedBookClub是一档List类的新书、好书、独立出版物分享与评论类栏目。每个月我们都会邀请一家出版社,来分享本月最值得阅读的书单。项目由格林尼治书店联合发起并参与策划,Dazed China制作呈现。第二期,我们便邀请来致力于创造青年文化发声现场的单读带来它的6月书荐。
短短十年间,单读已经成为本土出版界的风向标。作为“单向空间”的玩心,它将目光对准了新一代作家与读者,将全球青年文化中新鲜、多元、富有活力的智识审美带来了本土舞台。这个6月,它为我们挑选了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颇具时效性、颇具启发性的新好读物:其中有发自武汉的“疫区日记”系列文章,也有鲍曼对社会生活的及时调查,塞巴尔德的成名之作《移民》邀请我们以文学视角审视“移民”这一当下最热门话题,《爱说教的男人》则是对男性自负式话语权恶毒而美丽的探索。也许你从未像现在这样狼吞虎咽地读书,考虑到现实从未如此混乱。以下是助你度过悠长夏日的13本新书、好书。
《走出孤岛:水手计划特辑》是第24辑《单读》,也是《单读》时隔四年之后全新改版的呈现。刘子超、柏琳、曾嘉慧、冯孟婕、郭爽,在帕米尔高原、萨拉热窝、日本长崎、摩鹿加群岛和东南亚等地的世界旅行笔记,与发自武汉的“疫区日记”系列文章,以精妙的方式将“走出孤岛”的主题点明。从视觉上看,明亮的色彩,叉号、眼睛、户型图等符号,从视觉上阐释也突破了我们对于“孤岛”的理解。《走出孤岛》是《单读》系列在话题、内容与设计上的一次飞跃。
作者: 吴琦 主编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在研究生活里的平常小事物方面,日本的研究者们尤为擅长。按照本书作者之一的藤森照信的话说,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旗帜的转移:从纸上转移到路上,从鉴赏变成了观察,大人的艺术被儿童的科学压住风采,空间不如具体的物件更值得研究。因此,楼梯、屋檐、井盖都是值得在路上观察的事物,再用手绘图、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这件事往深了钻研,就是门地地道道的“学”了。整本书充满了可爱的手绘图,生动的讲解,加上小巧但精良的设计,感觉可以直接带着上路。
作者: [日]赤濑川原平 / [日]藤森照信 / [日]南伸坊 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严可婷 / 黄碧君 / 林皎碧
出版年: 2020-1
不论你是不是乐迷,都很难不去好奇巴赫这位天才音乐家是怎样的人。但是由于巴赫留下的文字很少,我们读到的传记大多苍白晦暗。本书的作者约翰·艾略特·加德纳是顶尖的指挥家,成为全职音乐家前,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历史、古阿拉伯语及中世纪西班牙语。据他自己的叙述,他是在巴赫这位乐长的注视下长大的。加德纳的《巴赫传》以自我对巴赫的追随为尺度,提供了观察作为人和音乐家的巴赫的新的视角。受益于学术训练的基础,加德纳扎实地处理了现有的资料。这本传记为解释巴赫的性格、心境和追求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 [英] 约翰·艾略特·加德纳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王隽妮
出版年: 2020-5
鲍曼的这本《社会学之思》从根本上转变了我们理解社会学的方式,“我们的宗旨在于促进社会学之思,而不是去‘矫正’知识”,因此,它的出发点是社会生活,而不是理论概念。蒂姆·梅在这第三版中加入了更多新鲜的材料和独到的见解,让它更加丰富和当下。自我与他人,价值,权力,亲密关系,身体,性,消费,技术……某种程度上,这部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和观看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
作者: [英]齐格蒙·鲍曼 / [英]蒂姆·梅
出版社: 梯·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李康
出版年: 2020-4
我们时常会在武侠玄幻小说里读到“天下”“四海”“九州”这些词,它们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的“中国人”为认识混沌一片的世界创造了“天”,继而有了“天下”“四海”“九州”。这本书传递了一个对每个当代中国人都非常重要的信息,这种词语的发明,不单在中文的书写及口语表达上留下了恒远的痕迹,更持久地影响了中国历代王朝对政权合法性、统治疆域、与周围民族关系的理解,直到民族国家概念传入才有所改变。思想的延续性是惊人的,哪怕日后人们意识到“天”“天下”“九州”“四海”并不存在,也会以这些词被赋予的想象去认识自我与世界。
作者: [日] 王柯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0-3
意大利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的小说《鞋带》分为三部分,分别从妻子、丈夫、孩子的视角,呈现出一个碎裂的家庭。那时的社会正刮起一股解构婚姻家庭、倡导自由性爱的风潮,男人乘着这股风,决然投入深爱对象的怀抱,离开了家庭。但家庭关系就像鞋带,把四口人死死绑在了一起。解放意识无法斩断彼此间的情感牵绊,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互相折磨,共享痛苦。作者毫不怜悯地把他们的心理如实揭露出来:占有欲、自私、摇摆、懦弱、执着……用爱构筑的现代小家庭,也可能是一座地狱。
作者: [意] 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陈英
出版年: 2020-5
《帝国游戏》是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但是直至作家去世后方才出版。与在创作后期展现出的雄心勃勃截然相反,初尝小说创作的波拉尼奥,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招揽读者,性爱、悬案与“二战”历史这三个对男性读者吸引力十足的元素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框架,熟女尤物、疤脸怪人与“二战”时期的将军交替登场,“战场”与床笫紧紧相邻,战斗与云雨之事无缝衔接。这本《帝国游戏》再次展现出波拉尼奥所独具的魅力——在琐碎断续的叙述中,慢慢撑起一张遮天蔽日的巨网,稍不留意就将你罩入其中,最后再用寥寥几语将其一剑刺破,阳光照进来,刺眼而夺目。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汪天艾
出版年: 2020-5
作者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是生长于安哥拉的殖民者后裔,他用《遗忘通论》揭开了安哥拉近三十年的内战历史。一位遭遇了性侵的女人拒绝与外界交流,当安哥拉内战开始,她索性建起一堵墙,将自己关在家里,过起了鲁滨逊式的生活。书中的人物都在和遗忘作斗争。有人渴望遗忘,有人害怕遗忘。作者最后给出了答案,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不可能做到遗忘过去,而记忆至关重要,故事中的自我救赎、生命意义、国家命运、群体联结都仰赖于记忆。
作者: [安哥拉] 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王渊
出版年: 2020-4
在《奥斯特利茨》在中文世界获得良好口碑之后,《移民》再度引发关注。本书是塞巴尔德的成名之作,包括四个超长短篇小说。不论是一生漂泊的塞尔温大夫,家族不幸的小学教师,还是移居纽约的舅公的传奇人生,画家费尔贝尔与母亲的回忆,都讲述了背井离乡的犹太人的命运。“移民”这个话题,在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具有讨论和审视的空间,它长久地响着悲凉与苦痛的回音。
作者: [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出版社: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刁承俊
出版年: 2020-3
世上有很多可爱的男人,但也有不少喜欢对女性说教的男人,哪怕自己不清楚的事,也能滔滔不绝、自以为是地讲起来,享受女性扮演无知并露出崇拜的眼神。美国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就在一次活动中碰到了这样的男人,当然他不是唯一一个。从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写到被杀害的女性,丽贝卡指出了构建出男性自负的话语权问题。世上有爱说教的男人,是因为女人的言说向来被无视,被怀疑。比如就算女性被侵犯了,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她。她的文章发表后,“Mansplaining”这个词被造了出来,为女性争取更多到场和说话权利的斗争蔓延开来。
作者: [美]丽贝卡·索尔尼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张晨晨
出版年: 2020-5
《朝圣者的碗钵》是法国当代诗人菲利普·雅各泰写给意大利艺术家莫兰迪的情诗。他带领我们逐一领略莫兰迪的画作:静物、风景、花朵、水彩。在这本精致的艺术论小书中,广为人知的“莫兰迪色”逐渐隐没,取而代之的艺术家的真实人生,正如开篇所序:“他一生专注,如僧侣;如他们一般,与尘世隔绝,在自己小小的画室里;与尘世隔绝,背对世间,以及这世间的日月。”
作者: [法]菲利普.雅各泰
出版社: 纸上造物|商务印书馆
译者: 光哲
出版年: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