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什么是“支提”?其梵文为“聚集福德”之意。支提山在哪里?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明永乐皇帝御赐其“天下第一山”。真正使支提山名满天下的,乃支提山华藏寺,俗称“支提寺”。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记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现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俱常住说法。”因此,支提山被视为天冠菩萨讲经说法之道场,且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

黄檗亘信禅师支提阅藏

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综合道光《黄檗山寺志》和厦门南普陀寺编《南普陀寺志》记载:亘信(1603—1659年)禅师,名行弥,字亘信,又字芥子,俗姓蔡,福建同安(今属厦门同安区)人,是明清以来在闽南地区盛传的临济宗喝云派的开宗祖师。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12 岁时,随母往南安梅山雪峰寺拜佛,参见该寺住持止安上人,见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顿生欢喜。17岁至梅山,止安上人为其落发,赐名亘信。后往漳州南山寺受具足戒,依樵云律师为戒师。

崇祯元年(1628年),25岁的亘信,辞师往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依费隐通容禅师学法,与隐元禅师为同门。从费隐通容禅师处得法之后,即前往漳州,住持南山寺。当时,南山寺为临济宗门的一大丛林,住僧达数百人,均为临济各派子孙。因派系混杂,各立门户自相纷争,亘信乃为开说“非我非他”,以破“我执”,开创喝云法派。从此,南山寺遂成为临济宗喝云派的开宗祖庭。

顺治十三年(1656年)夏天,亘信禅师应宁德县支提山万寿禅寺方丈之请,自闽侯雪峰寺来支提开法,留下参阅《永乐北藏》三藏十二部经典三个多月。清《支提寺志》卷三所立“国朝亘信禅师”一条记载:“师讳行弥,漳州人。幼业儒,长就南山剃染,纳戒于樵云律师,法嗣黄檗费和尚。丙申夏从雪峰入支提,众留结夏。师因检藏三阅月。至冬,众复请结制开戒。适山寇剽掠,师遂往福州固山。即慕师道德,请住庆城寺。己亥示寂。”可见,亘信禅师是夏天从雪峰入支提山的。到了冬天,僧众再请他结制开戒,正值山寇摽掠支提一带,所以就返回了闽侯大雪峰寺,后被请到福州庆城寺。顺治十六年(1659),一代宗匠亘信禅师在漳州南山寺圆寂,世寿五十七,僧腊四十一。

《五灯全书》有“福州雪峰亘信弥禅师”小传。《新续高僧传》有“报劬禅院沙门释亘信传”。

木庵禅师支提受戒

崇祯三年(1630),19岁的木庵在泉州开元寺印明和尚座下薙度、出家。第二年,木庵来到宁德支提山碧芝岩寺(又名辟之岩寺),在樵云禅师座下受十戒,并阅读了大量藏经。

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樵云真常(1557-1639),漳州府人,明末闽南高僧。《龙溪县志》言其为“开元寺苦行僧也”。蕅益智旭崇祯十三年(1640)所作《樵云律师塔志铭》记载,樵云北上五台学律,回到福建后,“开甘露戒品于温陵古莆诸处”,并且,樵云真常还“兴支提之辟支”。

清同治《支提寺志》卷三“明樵云律师”条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樵云律师携带弟子如信前往支提山,开辟辟支岩道场,在此住静十余年。万历四十年(1612),樵云又在辟支岩扩建殿宇。而且,据隐元禅师“语录”记载,樵云律师从泉州到宁德支提山时,还专门顺道造访黄檗山。

隐元禅师追荐支提高僧

在隐元禅师出家时,樵云律师在闽南已经享有盛誉,隐元禅师对樵云真常的德行风范敬仰不已。

崇祯三年(1630),隐元禅师离开福清黄檗南下行脚,途经漳州府芝山开元寺,专门拜访樵云真常。当时隐元禅师三十八岁,为一平凡行脚僧,得到樵云接待鼓励,心中感激,因此作诗表达敬仰之情。

白云缥缈水潺潺,樵古风高得自闲。

借问老来端的意,又提玉斧斫芝山。

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崇祯十二年(1639),樵云圆寂时,隐元禅师正住持福清黄檗。按照禅宗仪轨,隐元禅师专门上堂说法,追荐樵云律师。隐元禅师的“语录”,记载了当时情形:“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一日,公过碧芝岩,道经黄檗。观公德泽,润如春膏,诚不虚平昔所慕也。别后余行脚遍参,经历二十余年。及庚午回闽,复面公于芝山精舍。然间有议公未具佛祖爪牙,岂堪为人师范。殊不知有一行过人,一德可嘉者,亦足为浊世之标准。近闻归寂石室,令人嗟叹不已。遂寄瓣香以表昔年之好。其徒净尘令台则上人,不远五百里而来,乞求法语为助荐。”

樵云律师在泉州、莆田、支提等处开坛传戒,苦行实修,持戒弘律,培养戒子千余人,促进了明末福建佛教的复兴。隐元禅师也致力传播戒律,在中日两国开坛传戒十六次,培养戒子无数,于重振日本佛教戒律,尤其功不可没。隐元禅师重视戒律之风,应该受到樵云的影响。

海宁禅师支提祭祖

《支提山华严寺志》载,无得海宁禅师俗姓方,福清人,黄檗山隐元禅师法嗣。清顺治九年(1652),宁德县令刘志诚及乡绅善士请开法九都龙华寺。

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十六日,上支提山祭祖。 当晚,天灯示现林麓上空。第二天,僧众请他上堂,无得海宁禅师颂曰:“原是天冠古道场,我来犹喜躅联芳。金灯昨夜悬峰顶,大地山河尽放光。”

照古亘心禅师问他:“说法台前,昔日天冠示迹;化成林内,今朝和尚临筵。千圣同居,则不问人天交接,是如何?”无得海宁禅师应曰:“今古应无坠。”

照古禅师,字亘心,俗姓丁,古田人。年十一礼寂镜为师,受福州鼓山涌泉寺惟静道安和尚具足戒。

照古亘心禅师问:“凭什么昔日天冠今朝和尚?”无得海宁禅师答:“且得阇梨共证明。”

照古亘心禅师说:“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无得海宁禅师答:“分明在眼前。”

无得海宁禅师接着说:“溪山各异,风月是同,一道清虚,原无别体。” 突然竖起拳头:“且道是同是别,若道是同,又云溪山各异;若道是别,又云风月是同;若向者里缁素得出,可与千圣把手共行,若其未然,更买草鞋行脚始得。且兹山屡荷敕建,向沐皇恩,为列祖开法之场,乃千冠现身之处。重重华藏,广谈性海无边;在在津梁,共入法门不二。今日远孙到来,叨诸昆仲命升此座,举扬个事宁上座。”

无得海宁禅师在黄檗山万福寺时为西堂,记录收集了隐元禅师法语、诗偈、文函,与玄生海珠等共同编撰了《隐元禅师语录》十七卷行世。

化林性英禅师支提避难

化林性英是福清三山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生,少年颖悟,医儒为业,另有书画技能特长。永历元年(1647)八月,清军入闽,九月十八日福州陷落,隆武帝出奔江西汀州被杀。郑成功坚决抗清,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抗清基地,北上攻打同安、泉州、福清等地,以扩大地盘。永历二年(1648),化林性英禅师为躲避战乱,藏身于宁德支提寺。

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永历六年(1652),化林性英来到闽侯雪峰,在即非如一禅师座下薙度,于即非禅师朝参暮叩,心法默契,行履周详,机锋迅发。永历十四年(1660),与海天鹤搏禅德等人一起,渡鲸波航万里,到达长崎。宽文元年(1661),在崇福寺领当家职,后又进监寺职务,牵头寺院诸堂建设。后至丰前(今福冈县东部)小仓,在即非禅师住持的广寿山福聚寺为后堂之职,不久又回崇福寺,任住持。

化林性英禅师原本是一位儒医,他医理精通,东渡后把自己精达的医术带到日本并传习下去。据山本悦心所著《黄檗东渡僧宝传》记载,化林性英禅师的“文艺之名与独立性易禅德齐名”。化林性英禅师于宽文七年(1667)六月三日示寂,享寿七十一岁。

宁德支提山与福清黄檗山

内容来源:2024年5月16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