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甘肃皇娘娘台,探寻西凉国千年往事……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次年镇守建康(江苏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北方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被南下东进的少数民族占领。

原标题:【溯源甘肃】西凉与皇娘娘台的历史往事

武威皇娘娘台遗址

武威皇娘娘台遗址

皇娘娘台出土的玉斧

皇娘娘台出土的玉斧

皇娘娘台出土的玉璧

皇娘娘台出土的玉璧

本报特约撰稿人 邓慧君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次年镇守建康(江苏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北方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被南下东进的少数民族占领,他们先后建立了十三个政权,另加汉族建立的三个政权,总计十六个政权,中国历史称这一时期为东晋十六国时期。一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百多年的十六国混乱局面,步入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即前凉(汉)、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其中前凉、后凉分别是东晋时期的割据政权和前秦时期的割据政权;南凉、西凉、北凉则是瓜分后凉后建立的并列割据政权。

李暠与西凉

后凉吕氏政权是前秦势力衰微的尾声,在复杂的部族势力角逐中,被南凉、北凉和西凉三个割据政权瓜分。后凉龙飞二年(公元397年),鲜卑族人秃发乌孤在西平(今青海西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立南凉。同年六月,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在张掖拥立段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至龙飞四年(公元399年)段业即凉王位,改元天玺,史称北凉。后凉咸宁二年(公元400年),后凉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敦煌太守李暠在流亡河西士族的拥戴下,改元庚子,建立西凉。这样,南凉、北凉、西凉将后凉的河湟流域和河西走廊分为三段,其中,北凉雄踞于河西走廊中北部到宁夏一带,南凉称霸于河西走廊东南部河湟一带,西凉则偏居河西走廊西陲及今新疆部分地区。

西凉是流亡河西的汉族士人、流民、迁徙安边的边民建立的政权,在河西五凉中存在时间不长,统辖地域小,范围约北起西海郡(今居延海),南达祁连山,东自酒泉郡,西抵高昌部(新疆哈密),在今甘肃酒泉、玉门、安西、敦煌及新疆东部哈密一带。西凉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沿袭汉族郡县制的统治形式,作为汉族政权,西凉政权成为西晋灭亡后,中原士族西进避难的偏安之地。

西凉建立者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出身世宦之家,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后凉末年,后凉政权内氐、鲜卑、匈奴胡、汉族各个部族和集团矛盾重重,再加吕光骄虐,昏聩失政,众叛亲离,建康(甘肃高台骆驼城)太守段业自称凉州牧,呈割据之势。公元398年,段业任命李暠为效谷县(甘肃敦煌东北)令。李暠处事公平,为官仁厚,史载其“温毅有惠政”,受到敦煌士人及百姓拥戴。敦煌太守盂敏去世后,李暠被推举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公元400年,北凉段业与沮渠蒙逊矛盾不断激化,身为北凉官员的李暠身处危险处境,晋昌太守唐瑶(在安西,和李暠系儿女亲家)移檄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顺水推舟,“赦其境内,建年为庚子”,正式脱离段业,建立独立的西凉政权。

李暠的西凉政权地处敦煌。敦煌经过西汉到曹魏时期的经营,已经成为东西沟通西域,南北连结羌胡,华戎交汇,胡商贩客云集之地。这里自然环境优越,水草丰美,农牧保障,交通汇聚。西汉崔不意曾垦殖此地,积谷百万石。东晋动荡之际,中原和凉州等地士民纷纷西迁敦煌,敦煌人口增加,郡大众殷,成为河西名郡。当时的敦煌人口来源有“苻坚建元之末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余户。郭黁之寇武威,武威、张掖已东人西奔敦煌、晋昌者数千户。”(《十六国春秋辑补·西凉录》)

李暠的西凉政权仿照中原王朝而建,先是“追尊祖弇曰凉景公,父昶凉简公”,之后在敦煌临水修建靖恭堂,议朝政,阅武事,内绘历代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图像,李暠亲撰序颂,以明鉴戒之义。开办儒学,招高门学生五百人,读经著文。修建嘉纳堂,绘图表明志向。西凉作为汉族政权,意图东向,结束孤悬塞外之窘,李暠与大臣计议“晋之遗黎虽为戎虏所制,至于向义思风,过于殷人之望西伯。大业须定,不可安寝,吾将迁都酒泉,渐逼寇穴,诸君以为何如?”(《晋书》卷87)李暠最终的政治抱负是“席卷河陇,扬旌秦川”,也是河西士民所愿。

西凉庚子二年(公元401年),乘北凉内乱,东向进军,乘机占领酒泉,之后将活动中心从敦煌迁至酒泉。敦煌由李暠三子李让镇守,并派同母弟宋繇辅佐。李暠临行时劝诫李让:“此郡世笃忠厚,人物敦雅,天下全盛时,海内犹称之,况复今日。”叮咛李让以“惠政”弥补战乱给敦煌百姓带来的征战和徭役。

李暠迁都酒泉后,对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奉朔称臣,表示拥护。面对北凉的西吞之心和挑衅,李暠谨慎应对,和战并用,以保境安民为要务,同时积极整军备武,励精图治,修筑塞围。北凉虽数次用兵,均未得逞。公元406年,北凉沮渠蒙逊西侵西凉,攻入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镇),掳掠人口3000余户。李暠率兵追至弥安(今甘肃酒泉东),大败沮渠蒙逊,截回被掳掠人口。公元410年,双方订立盟约,宣布停战罢兵议和。其后,西凉北凉双双偃旗息鼓,相安无事。自此,西凉国势日益强盛,百姓乐业,商贾富足,出现了暂时的升平盛世景象。

李暠在西凉十八年,推行“兴儒重农”策略,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修建水利,军屯戍边结合,延续儒学,通经敦礼,传授经学,使西凉成为十六国时期在北方战乱中延续了汉族儒家经学文化的一个政权。由于李暠治理有方,广田积谷,西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明,使得正统的汉文化在中原板荡、经学无依的时期,得以保存延续,以至于李暠被房玄龄誉为“英姿杰出”“怀荒弭暴,开国化家”的一代人物。可惜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豪杰却壮志未酬,公元417年去世,享年65岁。李暠去世后,李歆即位,是为西凉后主。

李暠病重时叮嘱同母异父的弟弟宋繇:“人终不免死,所恨未能统一河西,当助我儿,完成此愿。”李歆嗣位后,晋宋繇为武卫将军、广夏太守、军谘祭酒、录三府事。宋繇劝李歆仍要一如既往地忠事晋室,李歆遣使至东晋建康,报称父丧,且告嗣位。东晋王朝封其为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

尹夫人与西凉

李暠建立的西凉国,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了十多年的安定繁荣局面,与夫人尹氏的远见卓识不无关系。尹夫人目睹了西凉国的兴衰,其人生经历成为西凉政权的一段传奇。

尹夫人,祖籍甘肃天水,随父尹文寓居姑威(今甘肃武威)。尹氏相貌秀丽,端庄典雅,秉性聪慧,见识非凡,曾嫁扶风人马元正为妻。马元正去世后,尹氏寡居,与丧妻的李暠再醮。尹氏识大体,视李暠前妻孩子为己出,面对西凉政权身处的危险复杂局面,协助李暠重武功,抓文治,夫妻同心,把西凉国治理得“兵无血刃,坐定千里”,被西州士民称为“李尹王敦煌”。在敦煌发现的唐人写本《敦煌廿咏》里,就有歌颂李尹治理凉州的史实:昔时兴圣帝,遗庙在敦煌。叱咤雄千古,英威镇一方。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旁。晋史传韬略,留名播五凉。李歆即位后,尊尹氏为太后。

李暠去世后,北凉认为天赐良机,乘丧乱欲伐西凉。沮渠蒙逊怕师出无名,指使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诈降李歆,以三万精兵设伏于蓼泉(今甘肃临泽),诱使李歆来攻。李歆识破沮渠蒙逊计谋,引兵退还,沮渠蒙逊追袭,被李歆伏兵打得落花流水,李歆乘胜追奔百余里,斩首七千余级。此次战事使李歆在西凉威名颂扬,西凉人纷纷称赞少主英武,李歆因此得意非凡。之后在治理西凉事务时,追求浮华,修宫室,严刑法,史载“繁刑峻法,宫室事务,人力凋残,百姓愁悴。”(《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附李士业传》)李歆统治下的西凉极不稳固。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7月,沮渠蒙逊不甘失败,经过两年的准备,决意再伐西凉。沮渠蒙逊布置疑阵,佯装引兵去攻西秦,却于半路返回,设伏于川岩。李歆听说沮渠蒙逊出兵东伐西秦乞伏炽磐,认为进攻北凉的时机已到,想乘虚偷袭北凉都张掖。尹太后闻讯后竭力阻止,“西凉立国不久,地狭民稀,沮渠蒙逊骁勇威武,你不是他的对手!我观察他一直谋划兼并,天时人事均有归顺他的趋势,我们切不可轻举妄动。要按照先王的叮嘱励精图治,保境安民,不可一意孤行。”“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亡矣。”(《晋书》卷96)尹太后从国力、对方力量、民众期盼等角度,劝阻李歆,但李歆狂傲自大,一意孤行,率步骑兵三万人进攻姑臧。临行太后哭道:“逆子,我将收尔骨于箩泉之上。”

李歆果然中沮渠蒙逊声东击西的计谋,战败于箩泉(今甘肃高台一带),部将见势,请求退还,李歆不甘言败,负隅顽抗,结果全军覆没。李歆被沮渠蒙逊俘后杀害,酒泉失守。驻守酒泉的李歆弟李恂,带领残部,西逃敦煌,在敦煌匆忙即位后,据城固守。沮渠蒙逊乘胜追击,率精兵二万追至敦煌,攻城未果,利用河水和雨水在敦煌“三面起堤,引水灌城”。敦煌地势低洼,掘堤后,雨水洪水奔流而下,敦煌被淹,李恂自杀。沮渠蒙逊占据敦煌,西凉灭亡。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自李暠至李歆、李恂,共21年。

西凉亡国后,皇后尹夫人以及家人被沮渠蒙逊掳至姑臧,囚禁在城西五里处的窦融台。沮渠蒙逊一度想收尹夫人入宫,遭尹夫人拒绝。为了笼络西凉皇族,沮渠蒙逊让儿子沮渠牧犍娶尹夫人女儿李敬爱为正妻。公元433年,沮渠蒙逊死后,沮渠牧犍继北凉王位,李敬爱被封为王后。四年后的公元437年,正在崛起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北凉缔结姻亲,把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为妻。沮渠牧犍摄于北魏势力,封拓跋氏(武威公主)即皇后位。同年年底,尹夫人和女儿李敬爱辞别凉州皇宫,返回酒泉。尹太后母女到酒泉不久,李敬爱忧郁去世。

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为酒泉太守,想借尹太后名义招降李宝(李暠第六子李翻的儿子)。当初尹太后羁押凉州期间,一起羁押的侄孙李宝跟随舅舅唐契等北奔伊吾。沮渠无讳对太后说:“太后的孙子都在伊吾(今新疆哈密),不知太后想去否?”尹太后得知李宝在伊吾的消息后,暗中筹备,寻机携贴身家人投奔伊吾,沮渠无讳派骑兵追赶,尹太后对追赶的骑兵说:“沮渠无讳答应我与子孙相聚,为什么派兵追赶?他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你们拿我的人头回去交差吧!”追兵无奈,只好放弃。尹太后到伊吾后与子孙团聚,鼓励儿孙不忘家仇国恨,重回故地复国。不久,尹太后去世,时年75岁。

今天武威皇娘娘台景点,就是当时囚禁尹太后之地。唐时将台重加整修,命名为尹夫人台。因尹夫人是皇后娘娘,民间也叫皇娘娘台。台上有寺,名为“尹台寺”。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曾登临此台,作《登凉州尹台寺》一诗:“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从此,尹夫人的传奇人生与尹台寺流传后世。

李氏一脉东山再起

公元442年(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北魏兼并北凉,统一北中国。酒泉太守沮渠无讳西奔敦煌,与北魏对抗,太武帝拓跋焘派兵穷追猛打,沮渠无讳率众万余弃敦煌西走鄯善安身。在伊吾的李宝乘敦煌空虚之时率众返回故地敦煌,实现了尹太后东归的愿望。李宝重回故地后,眼见一片断壁残垣的敦煌城,迅速“修缮城府,规复先业”。可面对北魏强力威胁,以儿子李承为人质,奉表归诚,降于北魏。北魏封李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同时封其弟李怀达为敦煌太守,共镇敦煌。三年后,李宝奉命入朝,留京师平城,后卒于官。(《魏书·李宝传》卷39)

从此,李氏确立了在北朝的尊崇地位,后世更是名人辈出,被史家称为“自周迄隋,郁为西凉盛族”。经过北魏北周,到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西凉余脉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开启了大唐盛世。西凉儒学经过北魏延续到隋唐,开启了盛唐政治文化制度的渊源之一。

(甘肃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