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力、财力成本“看得见”,当压力得以层层向“上”传导,而非由基层干部悉数“消化”,不合理的节假日值班安排才有望逐步“退场”
“节假日值班时,只接得到领导的查岗电话,却接不到和工作相关的电话。”这样的班,还有必要值吗?
据《半月谈》报道,作为各级部门正常运转的“前哨”,值班值守工作是确保紧急突发情况、突发事件及时应对处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可是,近年来基层无实际意义的值班值守逐渐增多,基层干部身上的值班压力不断加码。
从基层干部的吐槽来看,部分节假日值班工作安排,至少面临两个方面的拷问:
一是“该不该值”的问题。比如一些非一线保障性部门,非工作时间本无监管服务对象,但也长期保持值班值守。正因此,有基层干部反映,“值班多年,除了有关部门的查岗电话,从未接到过一次与本职业务有关的电话,从未在值班期间解决过实际问题”。
二是“怎么值”的问题。有的单位在人员配置上不合理,不仅数量上越来越多,业务上也存在“错位”。比如一些值班人员并不专业,很多时候是安排普通职工轮流担当。因此有基层干部反映,虽然值班人员很多,可真遇到紧急事项,多数人反而帮不上忙。
↑资料图。据图虫创意
有苦,当然要努力克服;但没苦,着实没必要硬吃。对不少基层干部来说,他们并非缺乏奉献精神,之所以对节假日值班有看法,关键在于,不合理的安排,让值班变得不“值”——投入了时间精力,放弃了个人休闲及陪伴家人的机会,换来的,却可能是在办公室里“空耗”,于己于人于社会并无多大益处。
对于冗余的、僵化的值班安排,要说一些基层单位毫无意识,很可能不是实际情况;如何作出更加科学的值班安排,有些基层领导也未必不知该向何处发力。“明知不合理而为之”,恐怕才是现象背后的真相。
诚如部分基层干部所反映的,即便上级未作硬性要求,有些领导也强制节假日值班,甚至扩大化执行,为防“万一”不惜投入“一万”,最大程度降低责任风险;明明可以灵活安排,却将基层干部“钉”在办公室,无非是想表明一种重视态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明知有些值班属于“无用功”,但一些领导仍将其视为“努力”“作为”的象征。
事实上,基层不合理的节假日安排,并不是什么新现象。而让基层干部难以接受的是,一边是值班越来越多,一边是补偿机制长期空缺,节假日值班没有津贴和补助,单位也不安排补休。也因此,节假日值班的“成本”难以显现和量化,究竟造成了多少无谓损失,更加是一笔说不清的“糊涂账”。
从基层单位到上级部门,感受不到成本投入上的压力,缺乏对人力资源浪费的具体感知,进而也就容易错失决策纠偏的机会,导致不合理的值班安排延续。
无论是调休还是费用补偿,相关层面理应作出安排并妥善落实。基层干部节假日值班,该调休的要调休,该发值班费的要发值班费。当人力、财力成本“看得见”,当压力得以层层向“上”传导,而非由基层干部悉数“消化”,不合理的节假日值班安排才有望逐步“退场”。
应当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忽视基层干部的切身权益,“一个人掰八瓣用”,不给予调休或值班补偿,固然能减轻人力和财政支出负担,却是通过浪费、透支基层干部换得的。当前,基层本就任务繁多,节假日是不少干部难得的喘息机会。若依旧让他们无偿付出,既容易遮蔽和延续不合理的值班问题,更可能制造“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影响整个基层队伍的激情与干劲。
无论如何,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不应被白白浪费。有些苦,没必要让他们硬吃;有些班,没必要让他们硬值。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瑜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