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天妃宫 祈福南京600年

“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是老南京耳熟能详的谚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纪念日,很多市民会自发来到静海寺、天妃宫门前的场地,祭祀天妃娘娘、祈求平安,形成了一年又一年的庙会。

5月8日,第十三届南京妈祖庙会暨妈祖诞辰1058周年春祭大典在阅江楼风景区天妃宫内隆重开幕。

“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是老南京耳熟能详的谚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纪念日,很多市民会自发来到静海寺、天妃宫门前的场地,祭祀天妃娘娘、祈求平安,形成了一年又一年的庙会。

明代龙江天妃宫全景图。

天妃宫天妃供案。

朱棣敕建天妃宫歌颂妈祖

出了仪凤门,便可见右侧一片大屋面宫庙式建筑群,东为天妃宫,西是静海寺,明代建筑风格,与紧邻的明城墙、阅江楼融为一体。

天妃宫建于明永乐年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平安归来后,向明成祖朱棣奏明船队在海上航行时遇到不少艰难险阻,雨电雷霆,狂风急浪,幸亏天妃娘娘佑护才得平安归来。明成祖大为感动,立即颁旨敕建天妃宫。《明会典》记载:“天妃宫在龙江关,永乐五年(1407)建。”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归来之后,永乐十四年(1416)四月初六,明成祖又在天妃宫中立了“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该碑碑座是一巨大的爬行动物,形似龟而非龟,名曰赑屃,传说为龙的长子,力大无穷,能负重,因此朱棣就弄个碑来让它驮。碑文是朱棣亲自撰写的,计699字,其内容阐述了朱棣怀念其父朱元璋的功绩,在大明江山国泰民安之时,派员出使番国的动机和目的,也谈了航行途中遇到的困难险阻以及神人的庇佑等等。特加封号曰:“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并赋诗二十四行,以歌颂湄洲神女林默(又称林默娘,即妈祖)。

巍峨庄丽的天妃宫,其规模之大,全国为首。明万历年间《金陵玄观志》记载:“天妃宫东至仪凤门、西至静海寺、南至官街、北至凤城,周围墙垣计一百八十一丈余……占地三十亩。”此外,另有公产祭田一百亩。

2005年,新天妃宫建成。

天妃宫屡毁屡修今重现辉煌

转眼百年,天妃宫日见斑驳。一天,南京守备刘琅前往天妃宫敬香,见此状况心生怜悯,于是罄竭囊资来修理宫庙。此次维修从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十九日动工,次年十月十九日竣工,历时整十个月。把天妃宫前后殿宇、房屋、廊庑、碑亭共七十九间座,包括周围内外墙垣,计一百八十一丈余,全部修葺一新。

到了万历十二年(1584),汤显祖被任命为南京太常寺博士,掌管天妃宫,为龙江天妃宫办了一件大事,增置了祭田。他将宫中收藏的朝廷封赏、大臣及善男信女们捐赠给天妃妈祖的金银首饰变换纹银,增置田二顷二十亩(220亩),至此天妃宫的田产增至三百二十亩。

至清嘉庆年间,南京天妃宫又呈颓败状,清廷上元县筹款重修。嘉庆年间南京天妃宫的模样依旧不减明朝当初气概,仍旧是“金碧楼台气象雄”。

龙江天妃宫最初被毁于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打南京之时。龙江天妃宫是众多遭毁寺庙中最早被毁的庙宇。

同治四年(1865)即太平天国灭亡后的第二年,下关复建了救生局。大约在这一时期,妈祖信徒们通过募捐重建了天妃宫,用于祭祀天妃,祈求妈祖保佑平安。光绪三十四年,夏淫雨,六月又酷旱,天妃宫又红火起来。

1925年,在江浙之战时,天妃宫又遭部分毁坏,毁坏的部分由外商盖了洋房,成为英、法、德商人的别墅。这里还有一家为洋人服务的酒馆,叫惠隆大酒店,因而这里的地名亦叫惠隆里。我国著名史学家郑鹤声先生在他编著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下册里记载:“1935年编者曾至下关仪凤门外访问,所见天妃宫乃又经重建,规模狭小,并改庙额为天后宫,旧日规模及宏丽景象,荡然无存。”

南京天妃宫第二次惨重遭毁于1937年冬。狮子山是军事要地,天妃宫再次毁于战火,宫庙周围的外国商人别墅也全部化为灰烬。战争平息后,日本侵略者将这里划为军事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郑鹤声先生又一次来到下关天妃宫时,原址已另建板屋,为国民党宪兵第26团第2营营部驻地,而移神像于附近小屋内,题额曰:“古天后宫。”仅永乐十四年所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之碑尚巍然独存,孤峙于斜阳凄风之中。

南京解放后,由南京军区后勤部接管天妃宫原址板屋,并改为职工宿舍。7316工厂的孙其龙曾住进“古天后宫”,1960年他离开这座“古宫”,搬进新居,原破烂不堪的“古天后宫”被拆除,新盖了职工宿舍。至此,“天妃宫”也就真正荡然无存了。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市从2004年7月份开始进行天妃宫修建工程,2005年4月底竣工。

民国时期,天妃宫庙改建“四明公所”。

三月二十三,下关来祈福

如今新宫巍峨,占地约1.7万平方米,采用明代宫殿式建筑的形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其中西轴线为两进院落,设有天妃宫大殿及两侧配殿等;东轴线为单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和东侧配殿。

走进正门里面是一个小院,东厢房被辟为妈祖文化展览馆。进入二门,可以看见院落中间立有一碑亭,亭中有明成祖朱棣“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座是赑屃造型,正因为其形似龟而非龟,随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妃生日祭祀而形成的庙会,演变成“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的庙会,俗称“乌龟会”,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传说赑屃是龙的长子,尽孝是它的首责,所以祖上的功德碑就由它来驮;又因为赑屃是龟,很长寿,子孙就繁衍得多,民间有“忠孝传家”“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观念,人们就想与它结个善缘,从它那里承接一些优点传给子孙。首先是传孝,希望孩子将来是个孝子,能够延续香火,光宗耀祖;再就是讨点寿,求些福荫,让孩子健健康康、无病无灾。尤其是单丁家族,更是要跋山涉水地在这天赶来拜它为“干老子”。除了烧香磕头,还要在赑屃头上系一根红头绳,以求吉祥,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这就形成了乌龟(赑屃)的崇拜风俗,这个风俗自明、清、民国以来,直到文革前,在长江下游沿江一带的镇江、扬州、六合、江浦、仪征、滁州、和县、全椒、来安、马鞍山甚至芜湖一带都很盛行,数百年香火不断。

碑亭正北是观音殿,正东是地藏殿,正西进入天妃主殿大院。南面照壁上“国泰民安”四个大字,系著名书法家俞德明所书。照壁前有青铜质平安钟一口,高两米多,钟身上的铭文为323个字,象征着天妃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出生。天妃正殿为天妃宫主殿,旁边的配殿有玉皇殿、财神殿和药王殿。其规模远不如明代龙江天妃宫的恢宏气势,但也是宫殿华峻,已成为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祈求福祉之圣地。

1932年,天妃宫遗址上建起兴中门小学。

天妃宫祭祀场景。

据《下关揽胜》整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