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吃点糖解心宽

2019/6/2 星期天 北京

自从知道自己需要控制血糖以后,甜的东西就很少碰了。甜品不吃了,冰激凌绝缘了,水果也是在馋的不行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吃一点。刚开始进入二甲双胍俱乐部的时候,我连续两周吃粗粮,不碰甜食,伴着吃药倒也控制住了血糖,可是可是,没有糖的日子实在太没意思了,原本因饮食而来的那些快乐和荣誉感由此荡而无存,虽不至于生无可恋,却也是少了许多快乐。

我是喜欢吃甜食的,估计很多人都喜欢吃甜的,女生更是如此。有句话说女生对甜品有第二个胃,即使吃饱了,遇到甜品,也是可以兴高采烈吃下去的。我虽然没有女生那样那么喜欢甜食,但是确实可以从吃甜食中获得幸福感。人类对糖和脂肪的渴望非常强烈,(糖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脂肪是一切味道的基础)不过根据研究表明,糖比脂肪更能点燃大脑中心。不吃甜食,大脑中心的兴奋神经没有了导火索、助燃剂,人生的快乐就少了太多太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身体快乐与身体健康是个对立统一体。有些时候快乐与健康是统一的,越快乐越健康,越健康也就越快乐;有时候它又是矛盾的,要想健康就要舍弃一些快乐,甚至是不得不过清心寡欲粗茶淡饭的日子。人到中年,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饮食上就有了各种禁忌,有些喜欢吃的不能吃了,有些习惯必须改了,也就是要和自己较劲,才可能有一个趋向健康的身体,以图多活几年。看到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心里和生理上一定是难过的,有时候实在忍不住身体的召唤,像做贼似的偷吃一口,真是有“负罪的快感”。《食物语言学》中说:“那些高脂肪高糖且经过油炸的食物符合我们基因对食物快乐的要求,但是,作为文化动物的人却时刻收到营养学和健康饮食理论的提醒与约束。生理快感和观念束缚间的冲突,会让我们有一种‘罪恶的快感’,那些可爱又可怕的高脂肪高糖的油炸食物在此某种意义上有了毒品含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中午衣然约了中粮的朋友和我一起吃饭,在华尔道夫酒店紫金阁吃粤菜。餐厅主厨王师傅曾经在首尔四季酒店工作,从餐厅筹备开始到餐厅获得米其林一星荣誉,王师傅付出了很多。今年米其林北京将在十一月发布,很多餐厅都在为进入米其林小红书做准备,华尔道夫酒店从首尔四季酒店挖来王师傅,大概也是这种心理。在紫金阁吃过几次饭,和王师傅也是老熟人了,点了几个冷菜之后,热菜就让王师傅安排了。因为衣然是蛋奶素,菜单安排也相对素淡一些。席间和衣然说起吃素这件事,我和中粮的朋友都是肉食爱好者,属于无肉不欢一族。海鲜可以没有,猪牛羊肉一定要有。不吃肉我们不开心,衣然以前也是吃肉吃海鲜的,但是现在改为蛋奶素,居然过度的没有障碍,不用与自己饮食习惯较劲,自然自觉的就不再吃肉吃海鲜了。不用意志力与习惯较劲,不知道这是身体的适应力强大还是信仰的作用非凡。

王师傅的菜很好吃,几个人吃的开心,聊的也顺畅。确认了可能合作的内容,然后各自努力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我喜欢和思路清晰、说话简单明确的人谈事,省事省时间,明确任务做好份内事。

松茸竹笙汤

图片发自简书App

龙虾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虾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