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宝昌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鉴定专家,其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是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
1
顺治时期御窑瓷器的特征顺治存位共十八年(1644~1661年),是清朝统治中国的开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排满冲突一直没有平息。直到顺治八年统治者才有精力和能力恢复生产御用瓷器,以致传世的顺治御窑瓷器极少见。
1、带官款的顺治御窑瓷器
目前已知带宫款的顺治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只有5件“大清顺治年制”款盘。
其主要特征是器型单一,造型规整、盘沿外折、盘缘尖薄,
云龙纹、莲瓣纹是其惟一纹样,均存胎上印成,
黄釉、祭蓝釉、茄皮紫釉也都是直接施在涩胎上,款识是青花双国楷书“大清顺治年制”六字两行款.
存传世器物中,也有署“大清顺治年制”款的青花瓷盘,
图案为花卉和天女散花等内容,款识用笔有力、字体较大也是此类器物的另一特征
2、器物上题写铭记的御窑瓷器
在器物上题写铭记也是顺治御窑瓷器的特征之一。
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顺治十五年王镆烧造的青花盘,
以及旧陈于雍和宫上有楷书铭记“顺治八年江西监察奉敕敬造”的青花云龙香炉。
清初的御窑厂沿袭明代旧制,明朝嘉靖以后御用瓷器多采用官搭民烧的方式,所以顺治时期的御用瓷器也应该出自民窑。
存生产技术和工匠来源上和民窑瓷器并无不同,风格上的差异也应该不是很大。
明朝末年御窑瓷器多不署款,
而雍和宫的青花云龙炉也是以题记款的形式出现,
说明官款的有无并不是判断顺治御窑瓷器的惟一标志。
归纳不署官款的顺治时期的瓷器精品,青花瓷器占绝对多数。
器型有将军罐大罐、莲子盖罐、瓶、炉、花觚、碗、盘等,
胎质细白,釉面可分成硬亮、硬白两大类,
青花纹样内容以怪石、竹草、仕女、麒麟等为主,
装饰方法有青花描绘、刻划等工艺,
图案布局多以主题图案居中、主题图案上方或靠近器物口缘底足处饰暗斜线经纬度或勾云纹为界框.
2
康熙时期御窑瓷器的特征
康熙御窑瓷器釉面光涓’细腻,
胎土淘练精细、胎体和其他各代的同体节器物相比都屁重实,
胎釉结合较好,器物内壁的釉面和外壁基本一致。
器型奇伟浑厚,新创器型也较多。
1、康熙早期
特指康熙二十年(1861年)以前景德镇生产的御窑瓷器。
总体风格上和顺治御窑瓷器接近:仍是传统的青白色,
釉汁凝厚、个别有混浊现象:器物类别有碗、盘、碟、罐、笔筒等,
釉色品种有黄釉、白釉、祭红釉、青花、釉里红,
青花图案以粗枝大叶为特征、青花发色深暗散淡。
器物造型粗朴,纹饰布局饱满、落笔雄伟,以粗笔疏朗为特征。
款识多样有干支款、堂号款、规矩款诸种,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字大笔粗,布局也和顺治时期的特点相近。
除六字楷书官款外,不同的干支字加“中和堂制”也是该时期御窑瓷器的款识特征。
香炉、筒瓶、梅瓶、胆瓶、花盆、笔筒、盘、碗等器物的口部或露胎无釉或加白粉,或沿袭明末清初时期的特征在器口施加深浅不一的酱黄色釉。
青花呈色以灰蓝和黑蓝为主,也有呈现翠蓝者:
五彩则浓重艳丽,绘画多用焦墨笔道勾勒轮廓笔锋挺劲有力,
人物高大,内容则仕女、婴戏、刀马人物(三国、水浒、列国故事)。
但在康熙十年之后,瓷器的风格已渐渐脱离原来的陈规并出现了新的气象,
原来那种浑厚壮重、丰满圆润、胎体厚重的情况开始有所改变。
2、康熙中期
康熙中期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器物的色料和胎釉都表现出精工的特点。
瓷器的釉面为莹润的粉白色或柔和的浆白色,青花呈色鲜艳青翠,五彩则趋于浅淡。
器物纹样以文章山斗、四时读书乐、圣主得贤臣颂、麒麟送子、指日高升、瑞兽为常,纹样不再豪放,整体布局也更加合理。
在绘画方面,吸收中国水墨画的分水皴染技巧和西洋画法的透视原理,使得画面富有实感。
以青花图案表现山水人物是该期的主要特征之一。
五彩图画多山水人物。
新出现并流行棒棰瓶、方瓶、花觚、笔筒、笔洗、鱼缸、花盆、茶壶、茶盅、盖碗等。
无论大小器类,造型上皆显雄壮、大方。
款识多六字款,布局以六字两行最多,字体工整、布局合理,以楷书款为多,也有行楷、宋体字款。
受西方技术的影响,珐琅彩瓷器在康熙三十五年创烧成功,进而也成功地烧制出粉彩。
总体上看明代和清初瓷器上的各种风格几乎不再出现。
3、康熙晚期
康熙晚期习惯上指康熙四十五年以后,
器物釉面以更细腻的青白色为主,习惯上称之为硬亮青釉,
以区别于明代的亮青釉,青花以灰暗浅淡、晕散不清为特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款青花花觚和五彩折枝花纹攒盘可为代表。
同时在颜色釉的烧造上也取器物的色料和胎釉都表现出精工的特点。
瓷器的釉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白、青、黄、蓝、米黄、红诸色釉都能烧造,尤其是郎窑红、豇豆红釉更是把康熙红釉技术推向极致。
粉彩发展成熟,和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相比,色泽浓艳、彩较厚是其特征。
器型、纹样都开始趋向纤细,开雍正御窑瓷器的先声。
款识以正楷或宋体字居多,篆字款。
以极少见,字体以细笔字为常。
六字三行款和六字两行款都较流行。
3
雍正时期御窑瓷器的特征
①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特点是:胎薄体轻,隽秀典雅,小巧玲珑。
典型器物很多,以瓶、碗、杯、碟和小件器为主。
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②新颖的造型颇多,特别是一些相类的器物,外形稍加变化,适度增减,
即成一种风姿娉婷的新式样,以仿古名窑器为最。
③大器造型规整而雄壮,但不显笨重。
④釉色品种繁多,
根据雍正十三年唐英所著的《陶成记事碑》所载共有五十七种,传世实物也多能与其一一对应。
因此鉴定时,可将此类作品的时代定为雍正七年至十三年之间。
⑤釉面有桔皮纹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之一。
青花器釉面亦有平净光润的一类,色调为青白或粉白。
雍正早期的粉青釉、蓝釉、天蓝釉、仿哥釉类的橄榄瓶、双耳瓶、太白坛、砚、洗、炉等,多沿袭康熙时旧有特征在器物口部加涂一层白釉。
清雍正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北京故宫
⑥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
用色都很深沉,无漂浮感;
晕散的青花尤具仿宣德的效果,有意识地用笔重点是其独具的时代特征。
⑦彩器的色彩柔和而不艳。
粉彩、五彩、珐琅彩画面中所绘的人物景致,都明显缩小。
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
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出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清雍正粉彩画桃花直颈瓶-北京故宫
⑧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⑨烧制工艺有仰烧、覆烧、支钉烧、裹足烧多种。
底部有涂酱釉、蓝釉、黑釉、褐釉、黑漆等多种装饰。
仿古色釉器,其足际与釉面衔接露胎处有黑色的环线。
⑩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民窑器有的瓶、杯类,足部高深外撇,足里无釉,多有旋痕;
马蹄折腰式盘、碗之类,不仅口面增大,器身较矮,而且足部也放宽大,端庄稳重,为一代之典型器物。
仿宣德盘类的圈足多数为斜坡式,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修胎光滑洁净,偶有旋痕。
瓶、盘类的砂底细腻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