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利的剪刀
华丽的色彩
“危机四伏”的场景
……
8月15日,杨丽萍带着《十面埋伏》载誉归来,在云南省大剧院“惊艳”上演。舞蹈《十面埋伏》在舞蹈编排和舞美设计等方面,无一不表现着古代中国历史与现代美学的新融合。
据悉,这部作品在国内外演出排期已经排到明年,8月15日、16日在云南省大剧院上演。
如果你没能到现场
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取材于流传千年的楚汉相争历史故事,塑造了饱满鲜明的人物角色;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爱情牺牲自我的虞姬、心思深沉的楚汉胜利者刘邦、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一代名相名将。
云南省大剧院供图
虽不见明刀明枪,却危机四伏。古往今来人们内心对于不安的恐惧,四面楚歌的危机,埋伏与被埋伏,伤害与被伤害的轮回里,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云南省大剧院供图
不计其数的红色羽毛和上万把悬空剪刀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红色的羽毛隐喻着流淌的血液,夺目的颜色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剪刀在演员上方闪烁着寒光,隐喻着恐惧、不安,带来紧张和压迫感。
云南省大剧院供图
两大标志性的舞美设计,呈现着一冷一热的对立区别,又互相融合在完整的故事中。
云南省大剧院供图
舞蹈《十面埋伏》中,女性角色虞姬的男扮女装一度成为话题。杨丽萍认为,舞台表演中的男扮女装恰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中国京剧的几大派别一直有男性扮演女性角色的传统,《十面埋伏》中虞姬也成为了全场的一大亮点。
云南省大剧院供图
作为中国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项目、云南系舞蹈的高水平作品,《十面埋伏》于8月8日-10日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连续演出3场,并获得林肯艺术中心的青睐是作品国际化的证明,是对杨丽萍作品踏上更高国际舞台的推动。
“我一直坚持用作品说话,不去打广告。《十面埋伏》是我和团队开启现代舞跨界的作品,受到这样高水准的演出邀请,说明云南文化正越来越好地走向世界。”杨丽萍说,《十面埋伏》是自己和团队开启现代舞跨界的作品,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故事,塑形于云南系舞蹈家的审美指导,成长于国际团队的专业打造,壮大于国际艺术舞台,《十面埋伏》既是“老作品”,也是“新趋势”,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也是云南的符号。
云南省大剧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