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田制作所的跨国专利诉讼铁幕落下时,本土射频芯片产业正面临历史性考验。近日,这家日本电子元件巨头在中韩两国同步起诉卓胜微,直指其MAX-SAW滤波器(业界普遍称为TF-SAW)技术侵犯五项核心专利。诉状背后,一个残酷的技术真相浮出水面:通过对涉诉专利的穿透式分析,卓胜微所有基于TF-SAW技术的产品均陷入系统性风险。
若败诉,其TF-SAW相关的所有高端滤波器及模组不仅可能被驱逐出国际市场,更可能触发国内专利追溯机制。这场诉讼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国产滤波器出海征途中将遭遇的"专利核打击"预演。
专利武器化:跨国巨头的技术绞杀
村田的诉讼策略建立在严密的专利体系之上,其选择的五项专利构成了一条无法绕行的技术走廊。
1、以村田的中国专利ZL201680046210.1为例,该专利是关于TF-SAW的叠层设计,用于高阶模态杂波抑制,这项技术对大带宽滤波器和多工器的产品尤其重要。不同于去年村田被无效的另一个TF-SAW叠层专利(CN 106209007 B)——着重于Q值的提升。这次的专利更着重在细化的杂波抑制方面。
据从业者专家透漏,该专利是TF SAW在产品拓展到多工器之后的一个自然延伸,也是高阶POI衬底叠层设计的关键,多工器设计的关键。Soitec销售范围基本都在此基础叠层专利覆盖以内,因此基本所有TF SAW产品都涉及到该专利问题。该专利到期时间为2036年,距离失效还有11年。
2、ZL201480066958.9(弹性波装置以及滤波器装置)则是关于TF SAW中横向杂波抑制的关键专利——倾斜IDT电极。这是村田IHP的标志性设计,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是高通的TF SAW也不敢使用倾斜电极的设计,只有部分中国厂商存在部分侥幸心理。
这个专利到期时间为2034年,距离失效还有将近10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若要避开此专利,只能采用设计更为复杂的Piston方案,但国际大厂在Piston结构方面的布局非常全面,短时依旧极难突破。
3、ZL201580059165.9(弹性波装置)是关于TF SAW中用于横向杂波抑制Piston结构细化的关键专利——汇流条Busbar中开孔。该专利是对村田经典锤头形状Piston结构的补充,同样是村田的标志性设计。其能够有效地抑制横向模式杂波的强度,进而提高Q值。并且,该结构不需要额外的光刻及沉积步骤,制造工序简单,可以有效的节省成本。该专利到期时间为2035年,距离失效还有10年。
4、ZL201680030389.1(滤波器装置)则是关于TF SAW中,用于横向杂波抑制Piston结构和倾斜电极混合使用的关键专利。通常情况下,DMS使用Piston结构抑制杂波,一般的谐振器则使用倾斜电极。村田则并未在实际产品中使用该专利,一般全部使用倾斜电极(无DMS设计),或者全部使用Piston结构。
滤波器专家分析称,可能的原因是混合的情况面积利用不高,会增加整体成本。该专利到期时间为2036年,距离失效还有11年。
就连不在自家产品中使用的专利,村田也一样严防死守,这凸显了村田在TF-SAW技术路线上的复杂交叉保护策略,后来者很难规避其早早织起的这张系统化专利网络。
除了中国的四起诉讼,村田还在韩国向卓胜微发难。韩国不仅是村田的重要市场,也是卓胜微出海的核心彼岸,尤其在大客户三星持续采购之下,卓胜微营收中已有近6成来自海外市场。
对于村田提起的诉讼,卓胜微最新回应表示,公司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对原告主张不予认可,并将积极应诉。公司产品系列及产品型号众多,本次专利诉讼仅涉及两款具体型号的滤波器产品,其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低。本次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较小,最终实际影响以法院判决为准。
虽然卓胜微表示仅有两个料号受到影响,但根据前文专利深入分析可见,几乎所有TF-SAW相关产品都会受到影响。
据报道,中国每起案件村田索赔的金额是30万元,韩国索赔支付1亿韩元(折合人民币50.4万元),合计170.4万。如此大费周章的结果绝对不会只是这般温柔一刀,其背后的深层意义耐人寻味。据企业专利观察报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村田的起诉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获得经济赔偿,更像是要阻止被告使用侵权技术,或迫使侵权产品退出市场。这与村田已经在过去几年先后起诉了无锡好达电子、深圳顺络电子的策略大致相同。
TF-SAW遭遇死亡峡谷?
这场危机暴露出中国科技产业的深层困境:在全球化技术体系中,后发者始终面临“创新者诅咒”。村田的专利布局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时间游戏”——其核心专利有效期普遍延续至2035年后,而中国企业即便此刻启动替代技术研发,至少需要5-8年才能实现产业化。在此期间,任何商业化尝试都可能触发专利地雷。
以卓胜微采用的SOITEC衬底为例,尽管表面上是独立采购,但其技术参数完全落入村田专利的权利范围,这种“技术寄生”现象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基础材料研究上的长期缺席。当产业链上游的晶圆、设备、设计软件都被嵌入他人专利体系时,所谓自主创新不过是沙上筑塔。
专利围剿的终极威胁,在于其对产业生态的链式摧毁效应。一旦法院作出不利判决,卓胜微的TF-SAW滤波器及相关模组后续恐完全无法出海,甚至在国内销售也同样面临巨大法律风险。这场危机暴露出中国科技产业的深层焦虑:在全球化技术体系中,没有自主可控的核心专利,任何市场优势都是易碎的琉璃。
一位滤波器企业高层更是直言,如果村田胜诉,则会充分印证,TF-SAW技术路线上专利问题将是一道“死亡峡谷”,难以逾越。
突破专利铁幕的唯一出路,在于重构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这要求中国企业从“规避设计”转向“规则颠覆”,在基础理论层面发起非对称突破。国产滤波器的破局之路,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长征。它需要企业敢啃"十年冷板凳"的硬骨头,需要产业链构建专利攻防的"马奇诺防线"。唯有如此,才能在这场关乎产业生死的专利战争中,把"卡脖子清单"变为"技术突围路线图",最终实现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定义的范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