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Deepseek!高质量的数据分析,这样做

忙于取数、缺少领导指导、对业务不熟悉,是阻碍新人成长的三座大山。比如这位星友,简直是各种困难都集齐了:

这位同学问题太过典型,今天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自己从0到1建立思路,并且用好Deepseek工具。因为,这个题目你直接问Deepseek,大概率会得到一堆空话(如下图)

要怎么提升呢?当然是从数据细节开始……

从客户画像开始

这位同学的业务场景是:toB餐饮生鲜供应+销售场景(因为提到的大问题是业绩下滑),toB和toC的最大区别,就是:toB场景下,大客户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人家在我平台采购少,只证明我司还没搞掂他。

比如餐饮生鲜供应,可以预计到是:

1、大客户:大型政企食堂/连锁餐饮/大型酒楼/连锁超市

2、中客户:普通超市/二级批发商

3、散客:小型店铺/小餐馆/个人经营者

此时,基于客户企业名称、企业注册信息等,可以直接从数据库里,建立目标画像,把大客户/散客标识出来,并结合RFM方法,对客户过往采购记录划分高中低水平,从而建立起toB客户画像(如下图)

这样,不但能加深自己对公司业务和行业的理解,而且能在解读业绩波动时,快速抓住重点,看:是大客户少了,还是散客少了,从而深入分析

梳理指标关系

该同学描述指标的顺序混乱,显然不利于建立分析思路。因为它提到了“利润率”,显然相比之GMV(GMV-退货=收入,收入-成本=毛利),净利润才是主指标,整个指标关系,应该重新梳理(如下图)

这样看数据思路更清楚,能从总体到局部逐层深入,发现很多表象以下的问题,比如:

1、业绩不行,是不是因为投入费用也少了,投产比实际上没变

2、业绩不行,是不是因为费用投入方向变了,做了无用功

3、业绩不行,是不是产品结构变了,太多高质量高价/低质量低价产品

4、业绩不行,具体是客户数量少了,还是下单数量少了

总览全局,才好下结论

深入业务细节

业绩直接和销售流程有关,而toB类供应,可能有:业务员主动开发+客户自己下单;两个模式,可以结合新客户拜访流程/老客户下单流程,理清销售过程指标,再结合漏斗分析法,看具体哪个环节/哪类客户出了问题(如下图)

结合数据,可以发现:

1、如果是新客户数量少了,就继续深入到线索来源+拜访成功率

2、如果是新客户下单少了,就看主推产品品类+价格

3、如果是老客户下单少了,先查之前是否有配送交货问题

4、对于散客少了,只能努力拉新,大客户则看销售是否维护到位

数据就是这样,逐步深入的。

衡量业务行为效果

“选商户经常购买的品类提升价格”,就是一个业务做的提升业绩的动作。这种对具体业务动作的分析,要先提分析假设,这样很容易推出结论。

比如涨价提升业绩:

最好情况:选品是高溢价、高品质的非标品,比如小青龙,车厘子之类,客户很难横向对比价格,加上本身品质不错,对价格没那么敏感,那涨价也能接收。

最差情况:选品是普通的、品质区分度不大的标品,比如米面油蛋,客户一看“诶呀,你比市场价贵那么多!”就跑掉了。

在做分析的时候,可以把上述假设表述如下:

这样数据出来以后,直接观察结果就行了

1、活动上线以后,整体业绩是上升(成功)还是持平、下跌(失败)

2、活动刺激的品类,哪些价格敏感度高(失败)哪些敏感度低(成功)

3、参与活动的客户,是否整体消费减少(失败)是否转向采购未提价商品(失败)

这样的分析,也能支撑到关键的业务决策

当然,如果有领导带路的话,以上都不是事。但恰恰很多同学在工作中缺少领导指导,甚至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这就很难熬了。‍

作者 | 接地气的陈老师 ; 编辑 | 呼呼大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