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上,大家的关注点除了在勇夺金牌的奥运健儿们外,还有频频出圈的“花式”制服。
颁奖礼服“唐花飞雪”、技术官员“长城灰”制服、志愿者们“天霁蓝”制服,总有一款深入人心。
而在这些华丽的制服之外,有一款制服设计以低调、朴素为主,但却无比重要,它就是冬奥村内负责引导、住宿、餐饮和清废的赛时保障服务人员所穿的具有防护功能的工作服。
近日,北京冬奥志愿者工作服的三位主创人员的郭昱成、许勃以及万岚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他们均来自北京服装学院“最美逆行者”服装设计团队(下称“最美逆行者团队”)。
机缘巧合
在接到冬奥工作服的设计任务时,万岚并不感到意外。
早在2020年末,国内疫情步入常态化之时,北京服装学院就集结了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的刘卫、朱雯、杨洁、万岚、许勃、于茜子、刘孟孟、郭昱成等多名师生组成了“最美逆行者”主创团队,开始探寻后疫情时代用于民用和医用的新一代防护工作服。
当时“最美逆行者”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工作服应该具备新冠疫情防护功能,但在外观设计上却不能看起来像医用或连体防护服那样具有压迫感,这会让人感到紧张和恐惧。正是因为这种“人情味儿”极重的设计理念,后来该团队也顺理成章的拿下了2022北京冬奥会工作服设计工作。
为了打造出有“人情味儿”的工作服,最美逆行者团队迅速展开了医护服装现状和新需求的调研,并联合迪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迪尚集团”)进行了技术和材料研发设计和服装制作工作。最终,这些采用了含导电丝、石墨烯纤维、新材料纤维面料的医护服装,不仅融汇了中西文化,而且还具备细腻亲肤、吸湿速干、抗菌防静电等多重实用功能。
(从左至右依次是引导、清废、餐饮男款、餐饮女款和酒店防护工作服,迪尚集团提供)
2021年9月11日,“最美逆行者”系列医护服装于北京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751罐”内正式亮相,并成功引起了北京冬奥村组委会人员的注意。此时,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47天。
据万岚透露,正是“最美逆行者”系列医护服装发布会,为北京冬奥村组委会相关工作团队带来了灵感。
(最美逆行者发布会,北京服装学院提供)
“希望被低估”
作用被低估,才能有效减压。
2021年9月26日,发布会后仅时隔15天后。北京冬奥村组委会相关工作团队与最美逆行者团队进行了第一次会面,确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具有防护功能的工作服”的设计工作交由最美逆行者团队负责设计。之后的两个月里,双方多次开展专题研讨及需求对接。
据郭昱成回忆,第一次沟通时,奥组委相关工作团队给出了一张十分详细的需求统计表,涉及细分的工作岗位数百个。以餐饮服务为例,就可以划分出入口测温、验证台接待、洗碗、消杀、垃圾清废、订餐外送、茶点服务、厨师、接待、出纳等诸多细分工种,这也给冬奥工作服的设计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
接到任务后,最美逆行者团队的10名成员在十一假期期间全部奔赴张家口冬奥村,开展设计需求调研,并开展具有防护功能的工作服设计工作。最终,共计输出了服务于不同岗位、具备不同防护等级的85款冬奥工作服设计方案。
郭昱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过多轮验证和讨论,我们希望以最经济、最节俭的方式,去实现最大面积的覆盖和保护,而且还能把他们的职业属性很好的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找到这些岗位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不是针对单一岗位单独设计。
最终,经过主创团队的深度研究,该工作服方案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整。通过逐步聚焦,明确重点诉求,最终,由郭昱成负责设计的引导服务工作服、许勃负责设计的住宿服务工作服以及万岚负责设计的餐饮和清废服务工作服,被最终认定为符合北京冬奥会要求的工作服。
许勃表示,“在进入冬奥村进行实地调研之后,我们希望工作服不仅具备一定的防护功能,更能够融合于冬奥村的环境当中,让场馆与人更和谐的相处。因此服装色彩选取了代表冰雪运动的蓝、白配色,与北京冬奥主题色彩相呼应,视觉感受清新、舒适,使穿着者能更好地融入冬奥村内酒店客房等实用场景,有利于拉近工作人员与各国参赛运动员的心理距离。”
不仅是需要融入环境,郭昱成认为,在张家口冬奥村负责引导和清废工作的服务人员需要长期在零下20度甚至更低温的环境中工作,他们的工作服不仅需要一定的防护功能,更需要增强保暖和抗油污的功能,因此上身需要采用相对厚实的面料,而下身的裤子则需要采用SSMMS医用防护服专用面料,不仅可以作为隔离服来穿,同时也具有防水、油泼溅的隔离功效。
据了解,本次北京冬奥会工作服不仅打破了传统防护服带来的压迫感,还很好的突出了服装的服务属性及职业属性,通过服装及配件款式的设计以及特殊面料的选用,实现了必要的防护、隔离功能。
面对网友对于冬奥工作服的喜爱,万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家显然被它的外观所吸引,而低估了其防护功能性,但这样更好,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有效降低冬奥会防护工作对于运动员和公众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