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美丽人生》时隔23年后在内地重新上映。在不少老观众眼里,经典仍旧是经典,不但在回味中再次见证着伟大和不朽,而且在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经验的丰富中,产生着新的体验与感怀。在笔者这个新观众眼里,《美丽人生》带给我的冲击,更多的来自亲情的伟大。
影片背景为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前半部刻画了1939年犹太青年圭多从乡下来到城市,在准备谋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追求贵族女教师多拉的故事。在荒诞幽默的喜剧表演中,圭多凭借聪明搞怪、油嘴滑舌、诙谐幽默,以及对于爱情的绝对执着,最终俘获了多拉的芳心。前半部分故事的推进清晰明快、色彩鲜亮,夹杂着偶然和巧合,寓意着美好与浪漫。
后半部分以他们的孩子约书亚过5岁生日为转折点,描述了作为父亲的圭多在集中营为心爱的儿子编造游戏谎言,埋藏希望和奇迹的故事。在电网密布的集中营中,圭多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凭借自信乐观、胆大心细、意志坚定,以及对于儿子绝对的爱,最终让儿子奇迹生还。后半部分的故事推进沉重、阴郁灰暗,夹杂着谎言与真实,埋藏着奇迹与希望。
前半部分的爱情本就足以令人感动,后半部分的亲情又将情感推向新的高度。无论是局势发展急转之下的过程中母亲多拉所作的从容选择,还是在死亡萦绕、暗无天日的集中营中,圭多为了守护儿子童心所编造的“千分游戏”,还是圭多冲破重重阻碍,在广播中用“温柔的声音歌唱爱情的夜”,传递父子平安的信息,都诠释着亲情的伟大与美丽。
准确来说,是一位父亲的伟大与美丽。在“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书店前,成年人当然知道这是种族歧视和压迫,但5岁孩子的哪有压迫的概念,所以圭多将其解释为店主的个人喜好。在没有杀戮镜头但却危机四伏的集中营中,成年人当然知道这是杀戮和剥削,但5岁的孩子眼里哪有战争的概念,所以圭多想方设法打造着有趣的坦克游戏。
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置身于苦难的环境中,圭多为了呵护孩子的童心,保持着自信和乐观,创造着美好与生机。费尽心思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既不能打破沉默,更不能主动放弃,这何其艰难又何其伟大。这一切,都源自圭多在认清现实后因热爱生活所作的努力。
文艺作品是一面镜子,反射生活,也映照情感。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有直抵人心的生活来源和情感力量。《美丽人生》让我们的内心得以震颤,心情得以沉重,不难说都是源自圭多身上的父爱。尤其是在那个战争年代,人的生命变得脆弱不堪的时候,从人性的本能出发,圭多做出的选择与行动,也有助于我们在和平年代,理解父爱,理解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