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作品欣赏(1)

null



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

拉斐尔,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他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短短的一生(只活了37年)创作了近 300幅画,其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幅占绝对优势,所以人们习惯上把拉斐尔与娇美柔顺的圣母形象联系在一起。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性格特征的表现风格来看,也是随时代而略异的。1504—1508年,拉斐尔居留佛罗伦萨期间,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他充分利用佛罗伦萨能提供给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学、观察大自然和新的社会中人际关系。他对生活、对人、尤其对女性和母亲更加充满感情和爱,他要把佛罗伦萨的全部艺术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佛罗伦萨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一系列圣母像,它们奠定了拉斐尔在西方广大阶层中最受欢迎的地位。1505年创作的《金翅雀圣母》和《草地上的圣母》,1507年创作的《圣母子和施洗者圣约翰》。它们皆以圣母和婴孩耶稣、圣约翰组成的三角形为构图中心,背景展现一片田园风光。母亲与幼童的神态与位置皆具亲密呼应与均衡和谐的关系,是运用达·芬奇构图原则的佳作,但在灵通简朴方面又有过之。综观他此时的画作,以其自成一格的秀美和谐引人注目,构图的均衡与情致的优雅,即使在佛罗伦萨艺坛也称独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羽毛已经丰满了,可以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他想到罗马去一显自己的才能,让世人看一看谁是当今意大利最优秀的画家。



作品欣赏


抱子圣母(坦比圣母)

null


《抱子圣母》又名《坦比圣母》,1508绘画规格:75cm ×51cm 现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因曾被坦比家族收藏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打破以前圣母画的传统格式,一改以往的形式和构图,让圣母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突出表现了人间的亲子之情。圣母把脸贴近圣婴的脸颊,充分展现了母爱情景。欣赏这幅画时,使人感受到一种冲动性感情,一种人间天伦的舐犊之私溢于画表。这是拉斐尔的圣母像进一步世俗化的结果,是不同于以往的一大变革。我们觉得画家是在发掘自己的个性,让圣母像与人们的感情更接近些。在佛罗伦萨时,拉斐尔的圣母像画得最多。如果说在圣母像上毫无半点宗教感情色彩的,还应算这一幅《坦比圣母》了。《坦比圣母》的色彩采用的是块面结构。圣母以正侧右转坐著。圣母脸上的亲昵感情展现得十分鲜明。把画家的其他绘画杰作抛开,这一幅圣母像也许是他的圣母画像中的一幅“叛逆者”。


福利尼奥的圣母

null


《福利尼奥的圣母》 1511年-1512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收藏于梵谛冈美术馆,前景中央一位小天使手持一块牌匾,显示祭坛画的历史信息。背景上的彩虹代表着与赞助人有关的特殊事件。圣母抱着婴儿耶稣位于云层之上,周围是众多小天使所环绕,带有天堂的特征,暗示祭坛画所在的教堂是奉献给天堂祭坛上的圣母。这幅祭坛画也可以看成神圣对话场景的一个变体。即圣人在这里是圣母与教徒交流的纽带, 这可以通过三名圣人的手势感受到,教徒只能通过圣人才能接近圣母。 这幅画传达给天主教徒的信息是,教徒的日常祈祷必须由神职人员加以主持。神学概念也是由神职人员给予权威解读的。对于神职人员的付出,教徒承担着缴纳什一税(tithe)的义务。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新教徒,包括了路德教徒、英国国教徒和加尔文教徒等,对此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教徒可以借助圣经作为媒介,取代神职人员,直接与耶稣、圣母去沟通,因此教徒没有必要向天主教会缴纳什一税。他们依据的是福音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即圣经是权威,圣经无错误。


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

null


《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1518年,意大利,拉斐尔,154cm*119cm,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1513年新教皇利奥十世继位后,请拉斐尔为他的梵蒂冈办公室作壁画,穷于应付的拉斐尔不得不招收许多徒弟为助手,一些壁画就是由拉斐尔起草后让徒弟们绘制,最后再由拉斐尔作些修改和润饰。但是,肖像画必须由拉斐尔亲自完成,这幅画可能是拉斐尔晚年唯一的一幅不用助手的作品。教皇利奥十世头像,列奥十世肖像形神兼备,画中人物在典型的环境中:姿态、眼神、衣著、心理、情绪都进行了有力的刻划,用笔的简练明快,光线与色彩运用巧妙,精致。


金翅雀圣母

null


《金翅雀圣母》,1506年,意大利,拉斐尔,木板油画,107cm*77cm,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金翅雀圣母》又名《带金莺的圣母》,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 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主题。在金字塔形的构图中,倚在圣母怀中的小耶稣和小约翰,抚弄停在圣母膝上的金莺的动作,自然且贴切地传达出对幼小孩童的呵护情意。


卡斯蒂廖内·巴尔达萨雷伯爵像

null


《卡斯蒂廖内·巴尔达萨雷伯爵像》意大利 拉斐尔 板上油画 纵82×横67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拉斐尔故意弱化了卡斯蒂廖内伯爵的性格特征,使画面趋于平衡,有一种十分和谐的美感。遵循这一原则,拉斐尔勾勒了宁静、封闭的形体轮廓,突出了粗犷、概括的色块和线条。在这幅肖像中,画家不仅细腻刻画了伯爵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更出色的是运用微妙变化的色彩,把伯爵身上那天鹅绒的银灰色,外衣和帽子描绘得淋漓尽致、质感鲜明。


阿尔巴圣母

null


《阿尔巴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作品赏析 1510年 收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 约1510年,文艺复兴盛期,板上油画转到画布上,直径:95.4 cm,国立画廊,华盛顿

其中处理理想化的风景和自然细节的手法,有不少要归功于达芬奇,复杂的姿势也是如此。构图中有着十分自如的平衡与和谐。金字塔结构中的每个人物,都为整体增加了动感,同时将自己锚定在圆形的画框中。研究裸体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工作基础。拉斐尔用一个男孩模特作为速写对象,这个男孩可能是他的一个学徒。拉斐尔以此来判断玛利亚的衣服形态,并作为圣母天使般面孔和头发的模特。


披纱巾的少女

null


《披纱巾的少女 》 意大利 拉斐尔 布上油画 纵85×横64厘米 佛罗伦萨彼蒂美术馆藏

这幅女子肖像,是拉斐尔最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的特征可以在《西斯廷圣母》中的玛利亚那儿找到她的 影子。画家在此运用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充分发挥色彩表现力,从美丽的肤色到华贵服饰上的绵密衣褶都被细致 入微地描绘出来。画中少女安详而略含倩笑的脸庞,以及按在胸前的那只右手,都刻画得十分细腻。华贵衣裙上的 百褶纹,采用一种浅绛、银灰色的调子来表现,与肌肤的色彩相争辉。由于画家以观察为基础,去掉了不必要的神 秘色彩,增加了形象真实感。



椅上的圣母

null


《椅上的圣母 》 意大利 拉斐尔 板上油画 直径71厘米 佛罗伦萨彼蒂宫藏

这是拉斐尔所绘圣母像中十分著名的一幅。此画描绘出一位美丽、端庄、优雅、安详的年轻母亲,她穿着通俗的 衣服,还包着一块花格头巾,神情举止给人一种温柔、贤惠之感,这就是拉斐尔所创造的有着时代生活气息的圣母 形象。法国画家安格尔曾这样评述过拉斐尔的作品:“要我写出拉斐尔的全部品质和他那无可比拟的聪明才智,需要 整本书和好几卷集子……拉斐尔所描绘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所有人物都具有一副诚实人的外貌。”拉斐尔的一生画了许多圣母像,这些圣母像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拉斐尔“圣母像”已不再是中世纪绘画艺术所表现的消瘦、痛苦、呆板之模样,而是显出恬静,安宁,慈祥、闲淑、秀美的神态,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拉斐尔的圣母画得实在太美了,每一幅都不同凡响,观者为之流连忘返。以致几百年后欧洲各地流传著一句赞美女人的话:“象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抹大拉(圣茜西利亚之狂想)

null


《抹大拉》又名《圣茜西利亚之狂想》,此画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使画面充满了神秘感,奇特的构图与凌乱的乐器使得观者也几乎进入一种狂想的状态。这幅是拉斐尔为波隆那大教堂绘制的“圣女”肖像画。圣茜西莉亚是波隆那一位虔诚基督教少女,坚决抗婚,立志在家里建造祈祷室,以求终身贞洁。传说她祈祷时,能听到天国的圣乐,因而被传为圣迹。画面分为三大部分,(一)云层区天使们和声圣乐。(二)人物:圣女圣茜西利亚和四个耶稣信徒。(三)零乱不全的乐器。

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对纯洁的颂扬,是通过主要人物和两边的人物来表现的。


年轻女子像(拉芙娜·莉娜)

null


《拉芙娜·莉娜》是拉斐尔一件比较著名的肖像画精品,画面中美丽的女子有著一双深色的眼睛,半裸上身,下身则以精致的薄纱遮住。金黄色的调子使人物的肌肤极具质感,半裸的身体与白纱也搭配得格外和谐。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中的女子拉芙娜·莉娜不仅带了只有新娘才能带的珍珠别针和结婚戒指,还坐在象征爱情的植物前面,据说那时侯的人拿这种植物的枝叶当定情信物。请注意看她胳膊上的蓝色带状物,上面签著拉斐尔的名字!“Raphael”,这不同寻常的签名方式意味著什么,至今也无人探知。不过它却有点符合拉斐尔的故事;拉斐尔生前有一个家世显赫的未婚妻,罗马教廷红衣主教的侄女玛利亚。然而这个差点成为拉斐尔夫人的女人却不及面包师的女儿弗娜丽娜受宠。数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拉斐尔与拉芙娜·莉娜情投意合,并且秘密结婚,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不敢公开,甚至最后把这个秘密带进了坟墓。


圣母的婚礼

null


这是拉斐尔去往佛罗伦萨前,接受阿尔比齐尼家族(Albizzini Family)的委托,为乌尔比诺北部的卡斯泰洛城天主教堂圣约瑟夫礼拜堂创作的祭坛画。由于这个教堂拥有圣母的遗物--结婚指环,因此拉斐尔的祭坛画讲述的是圣母婚礼的场景。有关的细节取材于中世纪的手抄本《金色的传奇》

 背景上的建筑,是拉斐尔虚构的以色列人国王所罗门建立的庙宇--所罗门神庙。根据学者分析,这个神庙的造型,很可能来自于与拉斐尔同乡的著名建筑家布拉曼特(1444-1514)于1502年开始在罗马建造的文艺复兴建筑《小庙宇》。小庙宇作为古老神庙的一种变体,后来成为了众多杰出建筑的样板,包括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和巴黎先贤祠。

 拉斐尔使用所罗门神庙有三层含义:首先这是耶稣诞生之前的时代,当时的教堂为所罗门神庙;其次,所罗门神庙代表的是古代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圆形建筑的理想模式,有着完美的对称关系和彼此和谐搭配的比例关系,能够表达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主义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第三,所罗门神庙的设置,搭建了上帝与圣母、约瑟夫之间沟通的桥梁。

前景右侧有众多的男性求婚者,但是只有约瑟夫拿着的树枝开了花,显示了上帝选择约瑟夫作为圣母的配偶。虽然一侧的男人与另一侧的女人是彼此对称的。但是拉斐尔增加了人物动作或着装上的差异,强化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例如,一位年轻的男性求婚者因为遭到了拒绝而折断了不开花的树枝。再如,位于中央的神父,头部偏离了中央的轴线。

 圣母玛丽与约瑟夫是事件的戏剧性焦点。神父握着圣母的手腕,指引约瑟夫将戒指戴到圣母的手指上。神父长长的山羊胡须引导观众,将目光集中于圣母与约瑟夫彼此接触的瞬间。与此同时,神父长袍上的刺绣十字架预示着圣母的儿子耶稣会在十字架上遇难。

 拉斐尔笔下人物的举止和着装,带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理想主义特征。圣母、约瑟夫以及神父展现出人类的高贵举止。画面上的布局主要是直线和经典几何图形的分布,并有着彼此对称的关系。色彩的使用是均衡的。空间的组织和透视法则的运用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核心的焦点结婚戒指,位于画面的中轴线上。平行向前延伸的白色通道,在视觉上是向内侧靠拢的,好像会交汇于神庙的出入口。这个交汇点,意大利人将其称为透视法则中的消失点(vanishing point)。这与两条铁轨在无穷远处交汇在一点是一致的。

在这幅画中,拉斐尔将文艺复兴艺术的三原则:以人为本(Man's Centrality)、形式的美丽(Beauty of Form)和更高的智能(Superior Intellect)做了最好的解读。考虑到拉斐尔当时只有21岁,这幅画无疑显示出其天才的综合艺术能力。


圣母子和施洗者圣约翰(花园中的圣母)

null


《花园中的圣母》又译名《圣母子和施洗者圣约翰》,1507-1508年,意大利,拉斐尔,布面油画,122cm*80cm,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又译名《圣母子和施洗者圣约翰》,这幅圣母像上一共画了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人物没有一点宗教标签。 圣婴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这幅圣母像上一共画了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人物没有一点宗教标签。 圣婴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象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据说这是他效法达芬奇的结果,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正是达芬奇的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主题。这幅画上的色彩,选择得比较严格,圣母的红色上衣与蓝紫色披风,两个婴孩的皮肤暖色,构成稳定的画面。幼婴的天真烂漫与圣母脸上的爱抚,组成形象的基本内容--吟诵天伦的心曲。拉斐尔是善于驾驭色彩的。这幅画也是他来到佛罗伦萨后进入成熟期的艺术表现。



圣乔治大战恶龙

null


《圣乔治大战恶龙》,1505年,意大利,拉斐尔,31cm*27cm,木板油画,巴黎罗浮宫博物馆藏 拉斐尔共绘制了两幅表现圣乔治与恶龙格斗的油画。我们所见的这一幅,以其迅猛的动作及无比生动的受惊的战马,表明了画家深受佛罗伦萨风格,特别是达文西风格的熏陶。画面上人与兽争战正烈,圣乔治松开马缰,举起利剑,正要给恶龙以致命的一击。拉斐尔的这幅画同乌切罗斯绘同样主题的画作相比较,我们便能立判两者的高下。拉斐尔笔下的人物和马和恶龙所显现的格斗张力十足、逼真;反观乌切罗的画就显得平板呆滞了。

相对于拉斐尔画中的龙身上插着矛头,断成数截的矛柄散落在地上,更显出搏斗的艰苦卓绝。右边那个脱离了危险的女郎正穿过荒石仓惶奔逃。左边可见几株纤细的树干,被击败的龙的身躯在树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背后的风景向远处延伸,直到作为衬景的山岗和湖泊。在色彩的运用上,拉斐尔突出了白色战马与深色乃至黑色的骑士盔甲及龙的对比,马身上的红色饰带和坐垫更加强了这一对比的效果﹞;作为衬景的小山则采用青褐色,此色调渐渐变淡,最后融进背景深处的蓝天。1504年,英王亨利七世授予拉斐尔故乡的乌尔宾诺公爵以“嘉德勋章”,公爵为了答谢英王,委托21岁的拉斐尔绘制一幅歌颂英国守护神圣乔治的小型图画,并要求他在画中把圣乔治画成杀死毒龙的嘉德骑士。这个题材拉斐尔画过几幅,显示出拉斐尔自己的艺术个性。画家以对角线安排形象,腾跃的白马呈向上趋势,圣乔治举刀作欲砍之势,动作十分英武优美。马与金属的质感是这幅画的特点。画家更多关注绘画的造型形式,而对人物的内在精神、生死搏斗的勇武气质刻画缺乏力度,究其原因,因为《圣乔治大战恶龙》这是拉斐尔早期的作品,看来那时侯画家还没有养成欣赏男性美的兴趣,所以笔下的骑士也都带著女性的特点。

帕那苏斯山(诗坛)

null


《帕那苏斯山》又名《诗坛》, 1509-1510年,意大利,拉斐尔,油彩壁画,670cm*430cm,梵蒂冈博物馆签字厅藏,是位于梵蒂冈博物馆签字厅的一副门厅顶部的壁画把古今大诗人都集合在小山丘上下,显得非常自然而又符合题意。赞美了人的美德和崇高的感情,歌颂了诗和音乐的结合,画面洋溢著愉快、高雅的气氛。帕那苏斯山是希腊神话中文艺之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的住处,是诗的家。画面中,阿波罗坐在帕那苏斯山上的月桂树丛下奏乐,身边环绕著九位缪斯女神和古今最杰出的诗人。九位缪斯女神她们是九类艺术的化身:欧特碧(音乐)、卡莉欧碧(史诗)、克莉奥(历史)、埃拉托(抒情诗)、墨尔波墨(悲剧)、波莉海妮娅(圣歌)、特尔西科瑞(舞蹈)、塔利娅(喜剧)、乌拉妮娅(天文)。1508年到1520年是拉斐尔的艺术创造力发挥到登峰造极的时代。拉斐尔在罗马的创作主要是在梵蒂冈皇宫绘制一系列壁画,先后绘制于皇宫的签字厅、埃利奥多罗厅、火警厅以及宫中敞廊等,其中以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他的梵蒂冈第一厅按照诗人德拉·欣雅杜尔的诗所配的画,《圣礼之争》、《雅典学院》、《帕那苏斯山》、《三德像》等这些壁画虽然是为罗马教廷服务的,但拉斐尔巧妙地使它体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


波尔戈的火警

null


《波尔戈火警》  湿壁画 1515年 670×1515厘米,梵蒂冈博物馆藏, 历史上记载在公元847年,圣彼得大教堂的附近有一村庄,某日突然发生火灾,于是就有了教皇以画十字圣号祈祷而令火熄灭的奇异事件。拉斐尔将教皇及其随从摆在遥远的后方,而把一群身强力壮的青年和妇女的活动置于前方。他们奋不顾身、冲入火窟,救出老弱,热情赞美人们勇敢无畏的精神。

独角兽圣母

null


《独角兽圣母/抱独角兽的女子画像》,1505年,意大利,拉斐尔,画布油画,67.8x53cm, 描绘了一位抱着独角兽的金发女模特,该模特代表着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期间眼中的女性美,对于这部电影的资料很少, 有人认为这幅画是拉斐尔受人之托创作的婚礼礼物,独角兽,作为贞洁的传统象征,可能会提供一些有关画中模特的家族的线索。


西斯廷圣母

null


《西斯廷圣母》意大利 拉斐尔 布上油彩 纵265×横196厘米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此画完成于1514年,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画家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这幅被绘制于梵蒂冈著名的西斯廷大教堂内的圣母像,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这种伟大的母爱,显现于这个身着简朴衣裙,赤足的年青的妇女身上。拉斐尔适当地运用了那个时代最出效果的短缩透视法。在教皇的手指尖和圣母的衣裙之间,留出了多有纵深感的空间。画面底部有一根深色的栏杆,这就是教堂的入口吧,虚与实的界线,教皇将他的宝冠放在上面。《西斯廷圣母》是32岁的拉斐尔在他的创作黄金期绘制的,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她给我们讲了一个宗教故事。画面上,厚重的帷幔向两边徐徐拉开,圣母玛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圣徒巴尔巴娜。前者穿着沉重的法衣,恭敬地望着圣母,用手指着喧嚣的人间;后者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俩祈祷。两个长着翅膀的安琪儿嘲讽地望着人间。圣母妩媚优雅、气度高贵的脸上流露出惊异的神情,眉宇之间充满了忧郁,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基督殉难处正在前面好不容情地等待着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风吹乱了小基督的头发,他紧紧地依偎在母亲怀中,睁着大眼睛望着人间,目光里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似乎他已明白这里将要发生的一切。拉斐尔在《西斯廷圣母》中出色地表现了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对抗。


雅典学院

null


雅典学院 意大利 拉斐尔 壁画 纵279.4×横617.2厘米 梵蒂冈塞纳图拉大厅

雅典学院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兴办的。拉斐尔在这幅巨型壁画中,描绘了当时这个学院里的哲学家、 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进行学术探讨的热烈场面。画面中央边走边议的是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斯多德,他们在激烈 地争论着。虽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在他兴办雅典学院时已不在人世了,但画家为了表现哲理的继承性,还是 在左边的一组人物中画出了苏格拉底。而右边的则是天文学家托勒密,弯着腰在画几何图形的则是阿基米德,在他 们的后面,戴着暗色无檐帽的是画家本人。左边的下方是以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核心的一组人物,还有一个伊斯兰 教学者叫阿维洛依。在台阶上坐着沉思的是赫拉克利特,离他不远躺着第奥根……这样众多的人物、宏伟的场面、 各种不同的形象性格,各种交错纵横的内在联系,拉斐尔竟能以严谨的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层层深入的圆拱门古典建 筑为背景的构图,表现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足见画家的艺匠才智,非同凡响。更多人物参见 《雅典学院》中的著名人物

在《雅典学院》这幅壁画里,拉斐尔把建築学与透视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直通蓝天的拱门为背景,使得画面显得分外神圣悠远;他高潮的透视法,让二度平面呈现出三度空间的大气纵深;他把地面的图案和拱顶的装饰,也都计算得非常精致准确;他着力于柱子、雕像以及浮雕等细节,为学院大厅平添一份唯美庄重;大厅两侧的壁龛,分别高耸着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右)和光明之神阿波罗(左)雕像;他的人物衣饰红、白、黄、紫、赭交错,与淡黄色的大理石背景色彩协调有致。这幅壁画线条和谐,色调丰富,构图均衡,优美典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这幅壁画画家巧妙地利用拱形作为画面的自然画框,背景是以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教堂作装饰,两边作对称呼应,画中人物好像是从长长的、高大过道廊走出来,透视又使画面呈现高大深远。建筑物的廊柱直线和人物动态的曲线相交融,产生画面情境柔中有刚,加之神像立两旁,使画中充满深层的古典文化气息。

拉斐尔极善利用台阶,使众多人物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实、生动、活泼,画面将观赏者带进先哲们的行列。这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生动的姿态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个性刻画,布局的和谐、变化且统一的节奏,可谓把绘画创作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峰。

拉斐尔以柏拉图的“雅典学院”为灵感,在哲学、修辞、逻辑、数学、几何、天文、音乐领域里,创造出壁画《雅典学院》,讴歌登峰造极的古希腊精神,赞美人文主义的黄金时代。在这件作品中,让每个哲学家都显现“个人灵魂”的企图,用以区别个体之间不同的关系,并将他们连接在形式上的韵律中,处理人与背景相互关系接近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做法;但整体构图中出现古典样式大厅——超高圆顶、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Bramante)的影响,预言它未来是放置在圣彼得大教堂中的模样。乃透视学的高峰,承袭前人的精华而成。拉斐尔将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人集中在同个空间,古希腊、古罗马和作者所在时代意大利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身笃信人类智慧和谐,并赞美西方文明(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的智慧结晶。

在拉斐尔所处的年代,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既主张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也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美的创造。而在人文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造中,更为重视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他们在艺术描绘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现实美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