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芭蕾舞剧院《白蛇传》:用足尖打开一封中国式情书

《白蛇传》的故事古往今来已有众多的版本,如何做出新意是一个难题。广州芭蕾舞剧院用全新视角结构古老传说,用足尖打开了一封中国式情书。

9月9日-10日,广州芭蕾舞剧院《白蛇传》登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演两场。该剧由《五星出东方》《天路》等“文华大奖”获奖剧目的总编导王舸执导,叶锦添任服装造型设计,《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等大热影视的音乐制作人郭好为作曲。

舞剧从惊蛰、游湖、琴瑟、妄念、端阳、断魂、抉择、明心等情节出发,另辟蹊径,专门做了外部视角的引入。

舞剧的开幕就是古本传奇《白蛇传》的“打开”——两位男士在舞台上阅读《白蛇传》,二人正是许仙和法海。

“两个男生置身于虚构的世界中,通过对伞的选择决定角色扮演,并与虚构角色产生共鸣。”王舸说,对观众而言,舞台上的一切都是这两个男生的阅读体验,他们随着两人逐渐走入《白蛇传》的世界,从读者、旁观者,逐渐变成书中、戏中的参与者。

《白蛇传》是以当下审美、借古典题材来创作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在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看到心灵深处最真实的东西?”在王舸看来,《白蛇传》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反射出人性的很多特点:有对爱情的忠贞,也有对权力、欲望的贪婪,还有种种困惑、执念……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

为了将这些内容传递给观众,剧中使用了很多现代道具来隐喻。

例如:用瑜伽球来隐喻佛珠。在佛教里,佛珠代表的是“戒”,而女人代表的是“色”,法海脖子上的佛珠断掉后,七个手拿瑜伽球的女人出现代表着“七情六欲”,将“色”和“戒”的矛盾同时呈现于舞台,展现出法海在信仰和欲望之间的矛盾和纠结。

在中国文化里,“伞”也给人“散”的联想,剧中也用“伞”作为道具。许仙拿的是白伞,因为白色代表着美好。法海拿的则是黑伞,预示着结局悲惨。

王舸擅长“悲剧喜做”,《白蛇传》采用轻喜剧手法创作,“要在芭蕾舞剧中融入幽默元素非常有难度。我们尝试通过一种夸张的、幽默的方式逗观众笑,让观众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更加动情的力量。”

近年来,sketch show(素描喜剧)非常流行,《白蛇传》也采用了这种艺术手法。sketch show有点像“角色扮演”——当把自己打扮成心目中的角色时,面对问题会有怎样不同的想象和判断呢?

“你会看到:许仙与法海手捧《白蛇传》在打闹嬉戏,许仙在卖文创产品和剧中的道具,白蛇和青蛇在自拍,平衡车上的四大天王正在提供收费合照服务……观众完全可以将其解读为主人公们在COSPLAY许仙与法海参与的游戏体验,而剧中的演员则承担了游戏里NPC的设定。”

这种设定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解构的空间。他们可以走进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与哀乐、抗争和抉择,像许仙一样经历相遇、相爱、分离等情感变化,像法海一样直面欲望,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佛性之间挣扎。“观众既是在看《白蛇传》,也是在看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内心。”王舸说。

唯美的芭蕾肢体语言丰富了人物色彩,王舸坦言,剧中技术技巧的展现没那么多,“我们不是比赛,要让技术合理地服务于人物。”音乐语言也十分当代,“第一次在广州演出时,观众还以为我们放错音乐了,怎么这么都市化?”

在此之前,广州芭蕾舞剧院还和王舸联手打造了芭蕾舞剧《旗帜》,今年7月刚将“荷花奖”舞剧奖收入囊中。

“在和王导两三年的合作中,我们已经达成默契,获得了极大的信任。”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也是《白蛇传》的制作人/艺术总监,在他看来,《白蛇传》是一部青春的有生命力的“国风”作品,“剧团很年轻,刚成立30年,演员平均年龄在二十一二岁,表现这样一部爱情题材作品,很容易贴近年轻的观众群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