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聚”凉山 演绎戏剧教育无限可能性

11月13日凌晨,小城西昌已经进入深度睡眠,安静而神秘。然而,西昌音乐基地拾光者Live House小剧场却灯火通明。一群因戏剧而聚在一起的大学生们,正在这里进行紧张的排练。在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期间,戏“聚”凉山活动将四所高校的学生聚在一起,通过创、编、排、演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戏剧交流展示的平台,演绎了戏剧教育的无限可能。

戏“聚”凉山

将四所高校的学生聚在一起

夜虽深,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副教授陈欣却一直在忙碌着。一边和学生讨论剧本,一边回复着各种信息。“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啊,可惜我们准备时间太仓促了。”据陈欣介绍,本次他们受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邀请,带来了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片段,在戏“聚”凉山活动中进行了表演。在陈欣看来,这样的机会对学生来说,非常难得。“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搭建了院校沟通展示的平台,让我们看到其他院校的实力。”

学生表演2222QQ图片20221113145043.jpg

学生表演经典片段

此外,成都文理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学生,也在本次戏“聚”凉山活动中表演了《家·诀别》《七十二家房客·拔牙》和《暗恋桃花源》等经典作品的片段,充分展示了青年学生对经典的致敬以及对戏剧的热爱。

之后,四所高校的20位学生打乱顺序随机抽签,重新进行分配组合,将分别创作完成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成员、发起人李伯男出的三道随机“命题作业”。

“我抽的是《邛海之约》,准备明天抽空去邛海边找找灵感。”来自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演艺学院表演专业的国晓娜透露,未来几天她将要和其他另外三所高校的七位同学共同完成《邛海之约》的剧本撰写、创作排练和登台演出。“很新奇,自己也很期待!”

李伯男 QQ图片20221113145106.jpg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成员、发起人李伯男为大家随机派发“命题作业”

在同学创作期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委会的老师们将实地探班并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最后,学生们将登台表演,其作品也将同步在线上进行展播,并通过大众点赞评选出“最具潜力奖剧目”。

戏剧即生活

培训戏剧新人,传承大凉山艺术

四年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一直致力于提高大众对戏剧的认知理解和关注度,将戏剧教育作为其重要单元,先后举办了艺术教育高峰论坛、戏剧大师班、青年戏剧人计划、艺术高校资源分享与转化恳谈会、戏剧工作坊、戏剧课堂等大量有关戏剧教育的活动。戏剧教育作为传承大凉山文化艺术的重要手段,已然在这里开花结果。

除了面对高校群体开展戏剧孵化、戏剧展演活动外,低龄段小朋友也是戏剧教育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在他们心中撒播戏剧的种子。2021年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期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之一赵淼现场对50多名孩子进行戏剧肢体游戏的训练。孩子的天性被大大激发,想象与创造力铺满整个课堂。

2021111QQ图片20221113145155.jpg

2021年戏剧课堂

大凉山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一道随机“命题作业”、一次戏剧课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以表演为目标,而是注重学生们参与、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不仅提升其综合素养和艺术表现力,更演绎了“戏剧即生活”理念。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磊曾在2020年第二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上表示,“对于教育而言,‘戏剧即生活’这个主题非常好,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点一点从课程内容以及社会环境中慢慢引导。”

9999QQ图片20221113145232.jpg

2019年戏剧课堂

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院校先后曾分别在西昌授牌成立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凉山州基地。继去年中央戏剧学院将首设的“学院奖”导演奖颁奖活动落户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后,今年“学院奖”导演奖和首次设立的“学院奖”编剧奖颁奖活动也将继续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期间举行。

未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将持续发挥戏剧教育功能,孵化原创剧目,培训戏剧新人,将戏剧实现产业化,让戏剧成为西昌乃至凉山发展新的立足点、生根点。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张世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