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度音乐更名千千音乐!你还记得千千静听的往昔吗
【PConline 杂谈】最近,突然传来了一个令很多老网民都感慨万分的消息——百度音乐更名为千千音乐,“千千”这个名字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多年前,“千千静听”这款音乐播放器可谓是很多网民的装机必备,但现在对于不少人来说,它或许更多地意味着情怀。“千千”是否还能重现辉煌?今天,我们就一起谈谈千千静听和音乐播放器的那点事吧。
百度音乐改名为千千音乐,勾起了很多老用户的回忆
千千静听的崛起之道
很多朋友都喜欢听歌,现在听歌只需要开启网页或者软件应用,直接在线播放即可。但在互联网普及的初期,普遍用的可不是这种骚操作。大家当年用电脑听歌,往往需要先在网络上细细搜寻,然后再把MP3音乐文件下载到本地;又或者需要到买碟子的铺头,让老板给你奉上放满MP3的盗版碟。而要伺候这些MP3,早期在国内最流行的工具并非是千千静听,而是Winamp 2。
Winamp 2的这个经典界面,老网民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
Winamp 2可谓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神器,它轻便的体积、强大的音频格式兼容,让很多人第一次从电脑中聆听到了数字音乐的天籁。而它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设计,应该就是出彩的扩展能力了。Winamp 2的架构允许它自由更换皮肤,以及加载各种插件,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极具可玩性。
然而,Winamp在之后的版本走上了弯路。Winamp 2的下一个版本是Winamp 3,这是个被称之为Winamp叛徒的版本。Winamp 3抛离了Winamp 2的大量代码,基本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软件。Winamp 3无法使用Winamp 2的皮肤和插件,稳定性和本身功能也不怎么样,尽管Winamp 2的分支仍在继续开发,但由于分裂,人们普遍认为Winamp气数已尽,Winamp的金字招牌也就此褪色。
Winamp3并没有继承前代的精髓
在此背景下,市面上涌现了不少Winamp 2的精神续作,例如至今仍是专业音乐播放器代名词的Foobar 2000——Foobar 2000正是原Winamp开发公司Nullsoft的成员Peter Pawlowski愤然出走、另起炉灶后推出的作品。然而,相较于配置繁琐、默认界面令人望而却步的Foobar 2000,国内更为流行的是千千静听。
长年以来,Foobar2000就是这种界面,令很多人难以下手
无论是Foobar 2000还是千千静听,都沿袭了Winamp 2的大量设计思路,特别是在可扩展性方面,都做得可圈可点。Foobar 2000自不用说,时至今日仍可通过插件实现高规格音频的支持;而千千静听也做得非常直接,可以直接使用Winamp 2的大量插件,想要玩音效、玩皮肤,都不成问题。但和Foobar 2000不同的是,千千静听安装后,就算你什么都不配置,就已经很好上手了,这令千千静听斩获了大量不喜欢折腾的用户。
千千静听的易用性无论是相较于Foobar 2000,还是Winamp 2,都有着明显优势。你可以很轻松地在千千静听中实现音频格式转换、开启音效、编辑ID3标签乃至下载查看歌词等功能,如果安装了“TTPlus”扩展包,那更是可以把玩到大量的DSP和解码编码器。优秀的软件质量,令千千静听斩获了不少粉丝,而这些粉丝又不断自制歌词、插件等资源反馈给千千静听。在良性循环下,千千静听的火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千千静听的一些功能选项,无论是小白还是高手都能各取所需
作为一款本地播放器,千千静听在易用性、可玩性方面都做到了很高的水平,难得可贵的是在被收购之前,它的作风表现也非常干净,不会强制捆绑乱七八糟的软件,也不占用什么后台资源。在不少人的眼中,它甚至已经趋于完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千千静听遭遇了新的挑战。
千千静听的转型之路
前面提到,上世纪90年代到千禧年之初,国内听歌的主流方式是从网上下载盗版的MP3,相信很多老网友都还记得百度MP3的威水史。而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听歌又多了更多玩法,以酷狗音乐为代表的P2P音乐软件日渐在国内流行,不少人开始习惯于在线听歌。和将歌曲下载到本地再播放相比,在线听歌无疑要更加方便,而千千静听在这方面的功能是有所欠缺的,这让它遭到了新的挑战。
酷狗的出现,令在线音乐在国内日趋流行
不过,对于千千静听来说,这段时间对它影响最大的事件,却并非自在线音乐对它的冲击。在2006年,千千静听被百度收购,从此它的命运在资本的作用下,发生了极大转变。
当年的百度MP3,后来百度不再做盗版歌曲搜索,收购了千千静听布局音乐市场
千千静听原先是独立开发者“Nanling(郑南岭)”的个人作品,它的名字来自陈慧娴的“千千阙歌”,之所以会这样取名,是因为开发者是陈慧娴的歌迷。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千千静听是一款充满着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它的很多功能设计都由Nanling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开发完成,在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过运营、盈利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作者来说,开发千千静听属于个人爱好,因此千千静听很多功能设计都是从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来实现的。
得益于此,千千静听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欢迎,或许爱好者才最为明白爱好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但在被百度收购后,开发者的立场以及产品的定位,都发生了转变。根据协议,Nanling在百度工作了三年,到期后Nanling选择离开了百度。他的下一款作品是安卓平台上的快图App——这又是一款从用户角度出发、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产品。不过快图并非是本文的重点,这里表过不提。
千千静听归入百度麾下后,成为了百度布局音乐市场的一枚棋子。在百度的运作下,千千静听加入了一些和在线音乐相关的功能,毕竟这才是大势所趋。同时,千千静听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商业化的捆绑。在2013年,千千静听改名为百度音乐,官网域名也被跳转到百度音乐。“千千”这个招牌,似乎就此成为历史名词。
千千静听在2013年更名为百度音乐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百度重新将“千千”这块招牌摆上了门面。千千静听对百度音乐的扩张起到的作用是否巨大?这恐怕很难一概而论。一方面,千千静听的口碑在被百度收购后发生了转变,口碑效应或许比较有限,但多少还是有的;但另一方面,百度的音乐市场布局以在线音乐为主,这让千千静听很多和本地播放相关的特色功能都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后期推出的百度音乐产品更是找不到千千静听的影子。
百度收购千千静听后,不断增加在线音乐相关功能,产品定位愈发模糊
换言之,百度麾下的千千静听,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长处,更多的是进行转型。此情此景下,转型为“百度音乐”之前的播放器是不是千千静听,恐怕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现在百度音乐改名为千千音乐,但这和当初的千千静听已经完全看不出有何传承。
现在的千千音乐,已经看不出和千千静听有什么传承关系了
那么现在被定位为网络音乐播放器的千千音乐,是否能重现千千静听的辉煌?在线音乐已经成为了网民主流的听歌方式,为了市场,百度让“千千”转型无可厚非。但在进入到大版权时代后,正版在线音乐资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网络音乐播放器的竞争力。和千千音乐本身的产品力相比,百度能够买到怎样的曲库,恐怕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总结
百度音乐改名为千千音乐,这名字的确令很多怀旧的用户心头为之一动。但今日的千千音乐,对比昔时的千千静听,已经改变了太多。现在的你依然在使用经典的千千静听吗?如果你仍热衷于本地音乐播放,那么什么播放器是你的致爱?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