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飞加入飞书之后,目前先负责南区销售团队,根据熊飞目前负责的业务范围和汇报关系,他在飞书的职级应该是4-2,大概对标阿里的P10,百度的M3C或者腾讯的GM。
熊飞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和通信工程学士学位,同时他还获得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学士(双学位)。
加入VC行业之前,熊飞在阿里担任产品经理,负责B2B收费类产品(诚信通),企业级电子商务(域名服务)的产品工作。在此之前,他在腾讯担任产品经理,负责腾讯网社区产品的设计及策划,拥有良好的社区及企业电子商务产品经验。
在经纬创投,如果创始合伙人张颖和邵亦波算第一档;依靠投资陌陌、友盟和新氧晋升为管理合伙人的王华东算1.5档,那么,包括熊飞在内的合伙人可以理解为第二档。而知名创投圈网红庄明浩从经纬离职前的身份为副总裁,最多算是第四档,中间还有一层投资董事和董事总经理。
熊飞是国内创投圈 To B投资的标志性人物,经历了这一领域投资从0到1的阶段。他于2011年加入经纬创投,专注于Saas、开发者服务、新供应链等等领域的投资,曾主导投资PingCAP、北森、七牛、销售易、环信、太美医疗、小胖熊、盖雅工场、药研社等初创企业,班牛科技也是熊飞当年投资的公司之一。
前微软亚研院视觉专家胡瀚加入腾讯,负责混元多模态大模型
前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首席研究员胡瀚,不久前加入腾讯,接替已离职的前腾讯混元大模型技术负责人之一的刘威,负责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工作。
胡瀚2008年获得清华大学本科学位,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师从周杰教授。博士论文获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2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GRASP实验室做访问研究,师从史建波教授。随后胡瀚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所 (IDL) ,该研究院由余凯挂帅,成为国内最早开启深度学习研究的先锋军之一,胡瀚凭借出色能力担任tech leader角色。2016年12月,胡瀚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
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有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之称,曾走出孙剑、何恺明、华刚、梅涛、王井东、代季峰、危夷晨、Steve Lin等所谓业界技术领军人物。加入腾讯前,胡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视觉计算组首席研究员。
胡瀚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他曾以核心作者身份参与论文《Swin Transformer: Hierarchical Vision Transformer using Shifted Windows》的创作。Swin Transformer性能优于DeiT、ViT和EfficientNet等主干网络,已经替代经典的CNN架构,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通用的backbone。该论文因切中了2021年业内争论要用transfomer还是用卷积的热点问题,一经发表就已在多项视觉任务中霸榜,获得当年 ICCV 最佳论文奖(马尔奖)。
这篇论文的四位共同一作分别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泽、西安交通大学的林宇桐、以及MSRA的曹越和胡瀚。曹越是前光年之外联合创始人,现在创立AI视频公司Sand.AI。林宇桐此前是西安交通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也在Sand.AI。
刘泽是中国科大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博士毕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继续研究工作。
Swin Transformer的作者还有韦毅轩,清华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张拯,现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担任研究员。郭百宁,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网络图形学技术、基于网络应用的虚拟环境技术、几何模型、基于图像的模型和绘制、纹理合成、真实感图形图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Stephen Lin,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的研究员。
2021年末,该团队又进一步提出了 Swin Transformer v2.0 版本,新版本训练了当时为止最大的稠密视觉模型,并在多个主流视觉任务上大大刷新了记录。
胡瀚此次加入腾讯,正是接替刘威此前的工作。十一月下旬,各媒体爆出刘威已离开腾讯。
刘威,201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在IBM沃森研究中心担任研究科学家。期间,刘威曾先后获得 2011 年底 Facebook 博士研究生奖学金、2013 年度哥伦比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14 年CVPR青年研究者奖、2016 年SIGIR最优论文荣誉奖。
刘威于2016年加入腾讯AI Lab,与AI Lab另外两位负责人张潼、俞栋一起,被业内称为“AI Lab三剑客”。在2018年,刘威入选IEEE智能系统10大AI青年科学家;2022年,因对大规模机器学习和智能多媒体的贡献,获得IEEE Fellow。在腾讯时期,刘威的工作主要是面向腾讯产品业务的CV基础大模型、多模态理解大模型、文生图、文生视频大模型等。
快手商业化架构调整:成立大服饰、大快消等多个中心
1月10日,快手商业化及电商事业部进行架构调整,成立大服饰、大快消、健康食饮、内容消费、金教资讯业务中心;内循环与流量部更名为商业化电商广告产品部,外循环与基础产品部更名为商业化内容与线索广告产品部;取消短视频、商家、泛健康、游戏、传媒资讯、品牌、金融、教育等多个中心,并对负责进行相应任命和调整,各业务中心负责人向快手高级副总裁、商业化和电商负责人王剑伟汇报。
同时对电商事业部进行调整,成立分销业务部,由陈天华担任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其他不变。
具体调整如下:
1、商业化事业部下成立大服饰业务中心,负责服装配饰、文体娱乐、传媒图书、母婴等行业客户的收入健康增长及行业生态探索。
2、商业化事业部下成立大快消业务中心,负责快消、汽车后市场、美妆、IT销电等行业客户的收入健康增长及行业生态探索。
3、商业化事业部下成立健康食饮业务中心,负责医疗、食品饮料等行业客户的收入健康增长及行业生态探索。
4、商业化事业部下成立内容消费业务中心,负责游戏、短剧、小说等行业客户的收入健康增长及行业生态探索。
5、商业化事业部下成立金教资讯业务中心,负责金融、教育、通信、工具等行业客户的收入健康增长及行业生态探索。
6、商业化内循环与流量业务部更名为商业化电商广告产品部,负责聚焦电商生态建设与产品能力提升;并在其下成立中小客户运营中心,负责中小客户的广告投放、解决方案提供、运营支持;原商业化内循环与流量业务部下的流量产品职能移至商业化事业部下,成立商业化流量产品中心。
7、商业化外循环与基础产品业务部更名为商业化内容与线索广告产品部,负责持续升级本地线索及内容消费产品,助推本地线索及内容消费客户服务与线索转化效率优化;其下的基建产品职能移至商业化事业部下,成立商业化基础产品中心。
8、取消短视频业务中心、商家业务中心、泛健康业务中心、游戏业务中心、传媒资讯业务中心、品牌业务中心、金融业务中心、教育业务中心。
9、任涛担任大服饰业务中心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
10、康乐担任大快消业务中心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不再担任商家业务中心负责人。
11、金宇飞担任健康食饮业务中心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不再担任泛健康业务中心负责人。
12、张秦勤担任内容消费业务中心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不再担任传媒资讯业务中心负责人。
13、张梦北担任金教资讯业务中心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不再担任品牌业务中心负责人。
14、孔慧兼任商业化电商广告产品部负责人,兼任商业化流量产品中心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其他管理职责不变。
15、刘逍担任商业化内容与线索广告产品部负责人,兼任商业化基础产品中心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其他管理职责不变。
二、电商事业部相关调整
1、电商事业部下成立分销业务部,通过产品、团长合等多种手段调控分销撮合链路,牵引生态中各角色健康经营,为平台商达合GMV规模、平台分销收入和分销商品生态质量负责。
2、陈天华兼任分销业务部负责人,向王剑伟汇报,其他管理职责不变。
人工智能(AI)领域人事变动简讯:
荣耀公司上市前夕换帅:赵明卸任CEO,李健接任。荣耀官方说法是:“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同时决定由李健任CEO职务。”更可能的原因是荣耀公司在市场的份额出现下滑,让赵明在荣耀公司的地位不稳,且新股东进入后,赵明在人事权、股权等,面临更大挑战。
据领英资料,原麦当劳中国首席营销官(CMO),德勤中国合伙人须聪已与2024年4月加入京东集团,担任品牌市场负责人。须聪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先后在联合利华、百事食品、柯达中国、飞利浦亚太、汇丰银行等外资公司担任市场经理,并曾派驻泰国、美国和新加坡,积累各种市场实践经验。2009年,须聪加入麦当劳中国,担任市场总监,负责核心产品、超值平台市场策划以及实施,期间制定中国市场推广全新零售宣传方案。半年之后,她就晋升成为高级市场总监,领导全国市场团队。2013年3月,须聪升任麦当劳中国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2023年6月,加入德勤中国,担任管理咨询合伙人。作为一家互联网+零售公司,CMO在京东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定位。京东上任CMO是后来成为京东零售和集团CEO,现任京东集团顾问委员会首任理事长的徐雷。
快手电商 B 端产品负责人秦川已离职。据了解,秦川在快手用的其实是化名,秦川经验丰富,可以说是个多面手,曾先后创业、出书。秦川拥有前台、中台、后台等多个系统设计经历,不仅曾在多个互联网大厂任职,也曾投身商业 SaaS 领域的创业,服务数百家线下门店,获得多轮融资。而后,秦川再度加入国内某一线互联网大厂担任商业化中后台产品负责人。此外,秦川还曾出书,全面解构电商的业务和产品。2024年前后,秦川加入快手。同期,从快手电商离职的叶恒加入小红书。本次,秦川离职后的去向,尚不清楚。在快手期间,秦川直接汇报给快手高级副总裁、商业化和电商负责人王剑伟。
近日,京东从外部引入一位阿里系高管 Z,担任京东零售集团时尚美妆事业群负责人,接替在这一岗位工作两年有余的孔祥莹。据了解,Z 的职业生涯起点并非互联网行业。移动互联网前夜,Z 跨行进入互联网企业,先后在多个知名电商平台任职,其中最为外人熟知的经历是 Z 曾经在阿里供职多年,先后负责过阿里国内和国际电商相关业务。离开阿里后,Z 加入一家跨境电商平台。彼时,该平台营收已经突破百亿美元。恰逢该公司扩大规模,广纳贤才,Z 便是其中一人。
零一万物前首席技术专家聂鹏程加入比亚迪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将主要负责AI超算,也可能涉及AI应用。
原蔚来广州区域总经理杨波已调任蔚来用户运营负责人,原蔚来用户运营负责人浦洋则调任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目前蔚来广州区域总经理的位置由谁来接还未定。
1月6日,现任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职务为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俊2023年7月正式出任长安汽车总裁。
长安汽车聘任贺刚先生为公司副总裁。贺刚于1985年出生,2007年8月参加工作,为正高级工程师。结合长安汽车高管阵容来看,贺刚被提拔,有干部年轻化的影子。据了解,贺刚在内,长安汽车共有六位副总裁,王辉(1981年)、张法涛(1982年)、邓承浩(1986年)均为80后高管,如果算上贺刚的话,副总裁级别的80后高管过半。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升任奇瑞执行副总裁,将统管奇瑞旗下所有品牌的营销工作,是奇瑞历史上最年轻高管。
潍柴动力执行总裁李鹏程因工作变动,申请辞任,并将不再担任公司(含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月7日,通用汽车现任中国区首席产品官季康博(Jim Campbell)将兼任道朗格(The Durant Guild)总裁一职。他将接替已离任的李龙,负责道朗格的业务运营工作。季康博还将全面负责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产品规划、产品营销和配件业务,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国产车型、进出口业务,他将继续向通用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何思文(Steve Hill)汇报工作。
通用汽车表示,自2016年以来一直担任该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的Michael Simcoe,将于2025年7月1日退休,届时,凯迪拉克全球设计执行董事Bryan Nesbitt将接替Michael Simcoe成为通用汽车历史上的第八任设计主管。
1月12日消息,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近日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这一任命标志着丰田自196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由非日本籍人士担任总经理,同时也是首位华人担任此重要职位。李晖的上任,表明丰田将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进程。他近期透露,丰田计划从2025年开始,在中国构建自主研发体系,以进一步贴近本土市场需求。
1月11日,在的“2025好大夫峰会”上,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宣布好大夫正式加入蚂蚁集团,王航表示,好大夫在线与蚂蚁集团的牵手是一场双向奔赴,后续好大夫在线将投入“AI超级医生助理”的打造,助力28万医生临床工作。
1月9日,比博斯特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资本、东方嘉富、恒隆集团、保隆科技等联合投资。本轮融资过后,比博斯特落地并夯实了智能制动和智能悬架产品的量产交付,并进一步实现了智能转向领域的战略合作和项目落地,将引领智能底盘XYZ三轴的融合发展。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现已形成智能制动、智能转向、智能悬架、域控制器等线控底盘全系产品矩阵,已累计出货超50万套,单月交付超4万套。公司智能悬架供气系统BAS与国内头部上市公司保隆科技深度合作,产品已实现量产,后续订单已超15亿元。2024年,公司新增定点超40个,已定点和已量产车型增加至60余个,年度冬季标定车型近40款。
1月16日彭博社报道,由一加联合创始人裴宇带队创立的科技创企Nothing最近正在进行C轮融资,融资金额至少为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2024年Nothing的年收入翻了一番,达到5亿美元以上,公司成立至今,产品总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所有类别产品的总销量达到了700万个,目前Nothing的主要产品为智能手机和智能耳机。
农业机器人企业中科原动力完成近亿元B1轮融资,由厦门先进一号制造业基金领投,老股东祥峰投资跟投。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公司新能源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量产、推广以及开拓全球市场。中科原动力成立于2019年,是由中科院微电子所孵化的农业机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领衔,核心团队来自清华、伯克利等国内外高校。成立至今,中科原动力形成了面向农田耕作全流程的无人化作业技术,产品涵盖农机无人作业系统、新能源智能农机整机、采摘植保运输机器人等,可应用于旱田、水田、大棚、林果、畜牧等场景,并实现了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累计完成无人标准化作业近100万亩。
推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装备升级,巨力自动化获数亿元战略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中车资本与蜂云资本跟投。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电驱动装备的研发及制造,2017年打造了首条国产自主扁线电机定子自动化产线,产品主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已与吉利、长城、上汽、LG、英搏尔、爱信、法雷奥等国内外知名主机厂及Tier 1达成合作。
打造AI时代的超级应用平台,环界云计算获阿里云3750万元战略投资 。环界云计算成立于2022年3月,其核心产品Sealos是一款以kubernetes为内核的云操作系统;另外该公司还有知名开源项目FastGPT,是一款AI知识库产品。
智能SOC芯片设计公司为旌科技已于近日完成新一轮近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临芯投资、明势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的研发,并支撑下一步市场拓展。为旌科技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高端智能SOC芯片研发与创新。目前,为旌科技已经成功拿下国内2个头部主机厂的POC项目,预计2025年底正式量产上车。
多模态感知+AI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目科技”近期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赛富投资基金领投,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A股上市公司松霖科技跟投。融得资金将主要用于多模态感知技术、AI计算能力提升及具身智能应用领域拓展。一目科技于2015年成立于硅谷,打造了以微光谱AI 芯片和流体识别传感器为核心的多模态感知+AI计算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水务、智慧家居(智慧净饮、智慧洗涤)、生命科学等领域,并已打入了TCL、惠而浦、松下等头部白电厂商的供应链。目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智强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研究大数据及AI模型软件、微流控生物传感器、光谱芯片等技术超20年。其研发的世界最小的微流控生物传感器 (μMFC)曾获得全美化学年会(ACS)最佳学术报告奖。
3D生成大模型公司影眸科技完成了新一轮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龙珠、字节跳动领投,老股东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及奇绩创坛跟投。影眸过去总被冠以“学生创业”的标签,甚至核心成员现在仍在实验室读研、读博,但团队走过4个年头的当下,CTO张启煊说,“小天才”已经逐渐把商业化、产品可用性放在首位。
依图科技前高管创业,具身智能体操作系统公司云锦微获科大讯飞领投天使轮融资,宁波云锦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致力为具身智能开发AI大脑,帮助企业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到边缘计算,实现系统和设备的低成本智能化改造。公司创始人CEO王文艺博士创业云锦微之前,曾在“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担任硬件事业部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周昌博士曾担任阿里达摩院城市大脑视觉大模型研发负责人。核心团队其他成员均有着AI、芯片、OS等行业的多年从业经验。团队项目曾在宁波市的姚江英才计划和甬江人才工程计划中取得优胜,获得政府千万级资金补助。
具身智能企业智平方完成数亿元Pre-A轮战略融资,由达晨财智与敦鸿资产联合领投,基石资本跟投。这也是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的首笔重大融资,智平方的历史投资人还包括 SEE Fund、清智资本及国投创盈等知名机构。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4月,致力于研发生产通用智能具身终端。智平方由郭彦东创立,其是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师从AI领域的美国工程院院士Jan P. Allebach和Charles A. Bouman,拥有超过15年的AI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经验。据介绍,郭彦东曾在微软美国总部核心AI团队任职,期间主导开发了Custom Vision在内的多款AI前沿技术和产品。此外,郭彦东也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的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主导数亿台智能终端的AI研发工作。
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思必驰完成5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思必驰围绕“云+芯”进行业务布局,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DialogueUserInterface,简称“DUI平台”)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在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物联网领域,及以数字政企类客户为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领域(涵盖金融服务、交通物流、地产酒店、政务民生、医疗健康等行业场景),提供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以及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思必驰曾在2022年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10.33亿元,但在2023年5月IPO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