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辛弃疾塑像
“南宋词人辛弃疾与南昌有着不解之缘,一生三次被任命为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在任期间,有得意,有快意,也有失意。”
作者 | 杨立坤
“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这是辛弃疾在南昌一次酒席上写的词句。
当你联想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豁达,抑或黄庭坚“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的粗犷时,我正惊叹于“落花”原来也可以被写得这么飒爽和洒脱!
南宋词人辛弃疾与南昌有着不解之缘,一生三次被任命为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在任期间,有得意,有快意,也有失意。
初任修埽:“千年埽工见浮沉”
南昌古称豫章、洪都,因宋孝宗赵昚继位前曾封藩王于洪州,故隆兴元年(1163)升洪州为隆兴府。
淳熙四年(1177),辛弃疾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不到10个月即迁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这是辛弃疾第一次担任隆兴知府一职。
究竟是何缘由,辛弃疾被朝廷大用擢升湖北主帅,而后又调任江西主政短短三个月?
淳熙二年(1175)四、五月间,茶商军首领赖文政率领的武装部队在湖南、江西两地重创官军,南宋朝廷十分震动。
正当朝廷为找不到合适人选而发愁之际,辛弃疾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前往江西赣州讨伐茶商武装军,并在一个月左右荡平茶商武装军,为南宋当权者解决了一大隐患,也展示了他的谋略和军事指挥才能。
因此,辛弃疾得到了宋孝宗两次口头表扬并予以嘉奖,被越级授予“秘阁修撰”一职,并由江西提刑重用为京西转运判官兼提刑、提举,不久,又于淳熙四年(1177)奉调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
江陵府是长江上游藩镇,位高权重;安抚使则作为一方主帅,在总领一路兵马之政外,平时还肩负督催赋税、救济灾伤、察治盗贼、按察属官等职责。辛弃疾擢升湖北主帅,显然有被朝廷大用之意,可惜这势头却因江陵统制官率逢原事件遭到扭转。
淳熙四年冬,率逢原纵容部下殴打百姓,引起军民纠纷,辛弃疾经调查后认为,这一事件全是兵士违纪的过错,于是写奏札上报朝廷,请求予以惩处。
不料,宋孝宗读后,反而偏袒率逢原,把辛弃疾从湖北调往江西,不久又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
任职短短三个月期间,辛弃疾被百姓数百年仍津津乐道的最大功绩莫过于构筑丰城县新埽。
“埽(sào)”是指利用埽捆构建而成的工程,包括堤防、险工坝等,是集北宋时期治水技术大成的一大进步。
据江西地方志所载,“丰城官垱,自唐永徽间始迁县治,即筑堤,由张家埠至宝气亭、阳灵观,周回十余里……淳熙五年,知隆兴府辛弃疾创建两埽于宝气亭前、濯缨巷口,以杀奔湍”。
因辛弃疾此前曾任滁州知府、京西路转运判官等职,尤其是在长江沿岸担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时,“修筑沿江官堤,使前日巨浸冲决之地,复为膏腴”。这些经历,为其“科学”研判丰城河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代丰城县人杨廉在《丰城县新埽记》中称赞辛弃疾:“治水犹用兵,以正合,以奇胜,而后可以尽用兵之术。正以为之堤,奇以为之埽,而后可以尽治水之术……今侯去辛帅三百余年,而见与之合,且不局局于昔人之陈迹,其功之卓,当与辛帅并矣。”
再任赈灾:“修举荒政,民无浮殍”
辛弃疾任大理寺少卿不到五个月,淳熙五年(1178)秋,再次离开京城临安,出任湖北转运副使;1179年初,又奉召由湖北改湖南转运副使;秋月,任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
淳熙七年(1180),江南西路、江南东路、浙江西路、湖北路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旱灾。这年底,正在湖南安抚使任上的辛弃疾进职右文殿修撰,从湖南又被调往江西,再次被任命为隆兴府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他此次的任务非常明确:处理荒政、抗旱赈灾。因为是第二次任隆兴知府,辛弃疾很快便进入角色。
当时灾情非常严重,旱灾延续了春、夏、秋三季,史书用“江右大饥”一词来概括。老百姓为饿死填沟壑而发愁,家家等米下锅,而官府口头上说赈济,实际上却虚报成绩,连租赋也没有全部减免。
面对饥荒的严峻情势,辛弃疾到任之初便采取了果断措施,先是控制住混乱的局面,而后进行紧急赈济。在南昌的通衢大道上,他张贴出只有八个字的榜文:闭籴者配,强籴者斩。强令有意囤积粮食的富户粮商公开卖粮,不得闭粜,也严禁缺粮人家向粮食大户抢劫。江西其他闹饥荒的地区也按照这一指令行事,于是局势很快得以稳定下来。
在局势平稳后,辛弃疾随即下令,拿出官府库存的全部钱贯、银器,又召集府县官吏、府学儒生、各行商贾以及部分百姓,让他们各推荐有才干、有实绩的代表,向官府商家借钱物,责令他们担任购买、运送、销售粮米等工作,不向他们征收利息;要求在一个月内将粮食运抵南昌城下发售。
于是在规定的期限内,一队队装载粮米的船只陆续由外地抵达,南昌和其他州县粮米价格一时大降,隆兴府所属八县的赋税也一律按八成减免。
辛弃疾的宽征薄赋,让南昌百姓得以熬过严重的旱灾,度过饥荒。不仅如此,他还同意对当时隶属江南东路的信州转送了十分之三的粮船,解决了严重粮荒问题。
相比第一次短暂的三个月任期,这次辛弃疾在南昌任职接近一整年,慢慢地喜欢上了南昌,相继和友人登滕王阁、游东太湖,诗兴盎然,留下不少对南昌的赞美之词。
在《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中盛赞“东湖春水碧连天”;《贺新郎•赋滕王阁》中极赞王勃的才华,抒发了对王勃的缅怀和对西山与南浦的赞美之情;《满庭芳•游豫章东湖》说自己很欣赏韩愈的《郓州溪堂》诗以表达高洁的气节;而多年后《送元济之归豫章》中的“二月东湖湖上路,宫柳嫩,野梅残”,则道出了辛弃疾满怀深情送友时仍不忘对东湖早春景致的赞叹。
淳熙八年(1181)春天,辛弃疾与洪迈同游时,还把自己在上饶带湖建设中的新居用图一一标注,特意请洪迈为他写了《稼轩记》,为后世了解辛弃疾及其带湖庄园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三任缺席:“憔悴归来邴曼容”
第二次离任南昌时,辛弃疾原本是受奖励而被重用为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的,但遗憾的是,未及赴任就被言官王蔺奏劾,遂“既落旧职,并罢新任”。
没想到,造化弄人,二十四年后的开禧元年(1205)六月,辛弃疾从知镇江府又一次被任命为隆兴知府,但还没来得及赴任,就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自镇江奉祠回归铅山。
其实,辛弃疾早于1181年冬就因落职在上饶开始闲居生活。从1191年冬到1194年7月,他又先后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太府卿、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后因被弹劾免职而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嘉泰三年(1203)三月,权相韩侂胄为号召广大的爱国志士拥护和响应北伐,决定促成抗金人士中深孚众望的辛弃疾出山,任命他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1204年正月底,辛弃疾受宋宁宗召见,被加“宝谟阁待制”职名;三月,出任知镇江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可能当时辛弃疾觉得,此次距他实现理想抱负仅一步之遥,所以一到任便积极备战,仿佛回到了在湖南筹建“飞虎军”的壮志满怀。
然而,令辛弃疾没想到的是,这场他盼了一辈子的北伐,不过是韩侂胄为了利用这个名头网罗天下知名之士的一场阳谋。当韩侂胄获得了社会的舆论支持后,便逐渐将辛弃疾等主战派边缘化。
开禧元年(1205)六月,在北伐正需要人才的时候,辛弃疾却被罢免事任,改知隆兴府,远离江上防区。接着,他又因举荐的官员有不法行为而被连坐。秋月,辛弃疾第三次被任命为隆兴知府后,一天也没上任,就以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自镇江奉祠回归铅山。
这次回铅山,辛弃疾心情复杂,感慨很深。国家兴亡,民族恩怨,身世沉浮,种种情怀交织在一起。
在从镇江溯江而上,入湖口、进南昌、过鄱阳、东归铅山的漫长途中,伴随着顶头风雨,心凉秋水,牵魂入梦,辛弃疾写下了《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
江头日日打头风。憔悴归来邴曼容。郑买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孰居无事陪犀首,未办求封遇万松。却笑千年曹孟德,梦中相对也龙钟。
辛弃疾郁结于心,憔悴于表,将自己比作官职不高却清正不群的邴曼容,以此表达不与韩侂胄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