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中国人说他是美食家却没去过潮汕,
那他不算是真正的美食家。」
这话是陈晓卿说的,所以在《风味人间》后,他独独为潮汕出了篇番外《风味原产地·潮汕》。
公司附近有家潮州人,每思及潮汕,便去往犒赏肠胃一番,但也只能稍稍慰藉。
潮汕人,对食物本味的追求太苛刻,食材新鲜度差之毫厘,味道就能差之千里,即是骄傲,也是局限。
鱼饭
鱼生
卤味
「食在潮汕」,一解潮汕好吃的多,还一解是要吃到好的潮汕美食,非去到潮汕本地不可。
中华美食千变万化,潮汕一地更是光怪陆离。记不起是哪位老饕说的,潮汕菜无正统,百里不同风,隔街不同味。
比如当地盛名的小吴肠粉,很多人说是第一,又很多人说一般,不如大华。
再说卤鹅,有人推崇春梅里,有人眷恋花园里。
潮汕地广,吃食多,要一篇说清太难,这里只单选汕头,循着陈晓卿的步伐,逛吃去~
手打牛肉丸
弹弹弹~嫩嫩嫩
纪录片里说:「三分之一汕头人,早餐是牛肉丸粿条汤」,这话感觉是夸大,还有人说白糜配咸菜才是主流。
要说清这个命题是很复杂的,因为选择太多,买个肠粉也行,吃碗益母草猪血汤也可,当然年轻人也多不吃直接上班的。
但就按陈晓卿推荐的吃碗牛肉丸裸条汤,自然也是极好的。
看着清汤寡水,稍一点缀沙茶酱就变非凡。牛肉的弹性在唇齿间回荡,哪怕咀嚼到最后一口肉质仍是细腻柔韧。
秘诀一在选材,这其实是废话,潮汕美食没有不重选材的。
老师傅和肉铺间都有多年的默契:「腿包肉、外合肉、米筒要粘手的。」对应的是大腿肉,臀部浅层肌肉和臀部深层肌群。
然后是至少30分钟的手工捶打。
脱胎于客家刀背的方形捶刀,
3斤的重量,4厘米的宽度,
瞬间就能把牛肉内部的纤维打散。
捶打要力量均匀,
一轻一重不行,中断了也不行。
中途还要耐心地挑出筋膜,
每5公斤要挑出100克。
打好的肉糜要马上开始搅拌,不能耽搁,这一步骤又叫「手拍」。
加入少量苏打粉提升润滑的口感,鱼露增鲜加咸。
搅拌力度和时间全靠经验,随着手感黏度递增,力度也递增,从小力直到猛力。
很多人会以为牛肉的弹性在于「打」,但实际决定关键在于「手拍」。
这一步骤,也造就了硬浆和软浆的分别。
老四手拍牛肉丸
汕头跃进路21号
人均27元
卤鹅
一锅卤百味
来潮汕,卤味是必吃的。
卤,向来是一地一味,往大了说,川式卤水五香微辣、粤式卤水大咸大甜,而潮汕则是鲜香浓郁,回味甘甜。
往小了说,每个卤水作坊都有自己的秘诀,八角、小茴香、桂皮、豆蔻、不同的配比成就了各自作坊味道的标志。
潮汕卤味,最标志的便是卤鹅,
当地特产的狮头鹅,
大小是普通鹅的2-3倍,
肉糙却最适合卤。
陈年卤汤是潮汕卤水的味道基础,每次开卤只需要1/3的老卤来做味引。
先用慢火熬煮,约莫20分钟后转大火,浮沫和浮油不撇,用来封住卤水表面,留住浓香。
卤过鹅肉的卤水,
又可用来卤制其它美味,
鸡蛋、猪肉、鹅肠,
虽是一锅卤水,
风味却各不相同。
溪口恒记老店
纪录片里拍了潮州溪口恒记老店,但许多当地人还是认为汕头澄海苏南的最好。
另潮州磷溪和龙湖鸥汀的卤鹅也极具代表。
花园里鹅肉店
汕头中山路34号08-09号
春梅里鹅肉店(中山路总店)
汕头中山路71号(春梅里旁)
潮汕牛肉火锅
何以解忧,唯有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大概是外地人最熟知的潮汕风味,私以为也是外地和潮汕差距最小的。
但要说差别,零零散散也能说一堆。
牛肉新鲜到甚至神经末梢还在跳动
作为追求本味的美食,食材新鲜度永远是第一位的。
潮汕没有养牛的传统,牛肉基本来自四川贵州一带,到本地后会再养一阵。
食用时现宰现卖,然后要4小时内完成解牛,保证新鲜度。
外地和本地好吃的差距大多便在这个地方产生。
解牛刀工的差距倒是不大,当然各师傅喜好会有,有人喜欢切薄,有人喜欢切厚。
厉害的师傅会在1小时内完成工序,把一头牛分解成十多个不同部位。
牛脖凸起处的脖仁非常稀有,
有时10头牛都出不了500克。
油花的分布带来了脂膏的簇拥,
肥嫩而有嚼头。
牛肩胛部的匙柄,脂肪含量少,
两条筋脉贯穿其中,
入口柔软又弹牙。
外地和本地最大差异个人认为其实是在食客上。
记录片里说:「只有显微摄影,我们才能分辨这些肉的肌理,而潮汕人只需要用牙齿和舌尖。」
虽然有些夸大,但在这点上潮汕人确实有独特的天赋。
在汕头,除了专营的火锅店,还散落着无数的牛肉铺。
许多当地人会到牛肉铺买上肉,再加一袋牛骨汤,回家就能吃上。所以汕头人对于怎么吃牛肉,别有心得。
而很多外地人其实并不能在口感上吃出太多嫩肉和脖仁的区别,最后只吃了个贵字。
五花趾
涮的手艺也有差距。
牛腿腱肉分解出来的五花趾,薄切至1毫米,80摄氏度的清汤中,只需三起三落,配以沙茶酱,爽脆中带有一丝韧度。
胸口捞
牛心脏旁的胸口捞,
富含筋脉和脂肪,
涮足3分钟,筋脉脆软,
脂肪分解,爽脆而不腻口。
但很多外地食客不会这么严格要求自己,一盘全倒入锅,再配上川式火锅调味法,等吃到最后一口,已经不知道煮了多久。
杏花吴记牛肉火锅
汕头杏花西路16号
人均94元
乌记鲜活牛肉城
汕头金砂东路近金鸿公路头
人均74元
/
打冷:鱼饭+腌蟹
吃的就是一个鲜字
宵夜排挡,潮汕人叫打冷,这是一天的重头戏。小排挡一碗白粥加三两小菜,大排档则有上百种选择。
鱼饭是当仁不让的角。
这种源自渔民日常的食物,早已成为汕头风味的标签。
新鲜海鱼是制作鱼饭的唯一原料,首选廉价的巴浪鱼,肉糙刺多味腥,极少出现在其它地区的餐桌上,却是潮汕人的心头爱。
不用去鳞剖肚,盐水中浸泡20分钟,放入竹筐中,一层盐一层鱼,条条相叠。
制作鱼饭只需要盐和水,猛火深汤,竹筐一同烹煮,时间不定,鱼香飘出时便起锅。
然后连框一同自然干晾。
鱼皮变得紧致,鱼身干爽坚挺,鱼肉则纤细饱满,入口软嫩鲜甜。
巴浪鱼不是唯一,依据鱼料的种类,大小,会有不同的摆放,不仅要造型美观,更要保证烹煮过程中受热均匀,形态完整。
红哥鲤鱼饭
那哥鱼饭
鲐鱼饭
也并不局限在鱼上,各色海鲜都可做鱼饭。
墨鱼仔饭
蟹饭
还有一种产自南海的黄花鱼,鲜嫩多汁。
大量鱼脂被锁在鱼皮之下,鱼皮富含的胶原蛋白,融合汤汁和油脂,自然冷却后形成一层胶质,这就是鱼饭的精华,
但鱼饭还不是打冷最大的角,生腌蟹才是。
这是一道需在最后食用的美味,因为如果第一道菜就吃,后面的菜品都会失去滋味。
螃蟹必须活着腌制,死蟹不行。
9月膏蟹最好,出产自距离汕头市区不到15公里的牛田洋,从出水到厨房不过30分钟。
24小时的腌制,微黄的膏体变成橙褐色,盐分令蟹肉和蟹膏更加紧密绵糯。
优质的腌蟹,膏体饱满,丝滑、肉质晶莹剔透,水分充足,不用咀嚼就能享受绵滑柔嫩的风味。
所以有人说,腌蟹是吃一次就戒不掉的毒药。
富苑饮食
汕头朝阳北路与朝阳街交口西北角
朝阳庄北区12栋(商检局旁)
住宿:悠居·三朝舍
被上帝宠坏的地方
在汕头吃饱喝足,驱车上南澳岛,这可能是最鲜的一个海岛了。
并且也很适合避暑,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21.5℃。
自带大客厅
自带大飘窗
优居·三朝舍的房间多是套房,
方便一家人出行,
或是放假的学生组团出游。
房型有山景、海景,
每次日上三竿的起床,
都是温柔舒服的一天开始。
而当你走上阳台,
将大海收进眼底的瞬间,都是满足。
天气晴好时,可以出海。
看海鸥追着船儿,
船儿追着海豚。
往山上去,可以到「天涯海角」。
俯瞰是如新月般的海湾,
云朵像施了魔法般漂浮,
仿佛穿越到了塞班岛,
原来蓝色也可以如此无暇。
至于吃什么?
那就要看今天钓了什么。
从店里有一条70多米的木栈道直接通入大海,很窄,仅能过一人,真实的海上行走。尽头处一张徐徐升起大网,捞到啥,今晚就吃啥。
7月,南澳开始出产薄壳,这是一种形体最小的贝壳食材,两个月后消失。
用金不换(九层塔),厚油旺火炒薄壳,是潮汕经典夏季风味。
富苑饮食悠居·三朝舍
地址| 南澳县青澳湾中段碧海蓝天花园
价格| 580~16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