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同人文化”,很多人可能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认为它只是圈地自萌的小众文化。但如果提到某些小说、游戏、二次元和周边商品,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同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活早已经被同人文化渗透,却缺乏对其统一的认知,这也让同人文化的主流化之路无比艰难,面临各式各样的困惑与挑战。
打破这一困境,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认知和行动。12月17日,青年文化兴趣内容社区网易LOFTER举办了“奔赴爱与光”同人文化主题沙龙,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相关领导、文化学者、IP方、同人创作者相聚一堂,从各方视角讨论对同人文化的理解和建议,以期能推动同人创作的规范化建设、改善小众文化的生态环境,让每一种兴趣与文化都被大众看见。
从共生到共赢,同人创作已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近年来,同人创作话题已从相对小众的亚文化圈层进入了主流视野,并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当天,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惊鸿作为开场嘉宾,带来了主题分享《同人创作与网络文学:从共生到共赢》。
作为中国网络文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她对于同人创作给予高度关注,曾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网发布的《同人创作与网络文学:从共生到共赢》一文中也探讨了同人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价值。
肖惊鸿指出,同人创作,尤其是网络文学同人创作已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古典文学中,例如《西厢记》《三国演义》都可以归入同人创作的范畴。在探讨同人创作时,社会应该同时正视同人作品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不应当带有色眼镜去处理同人作品的版权问题。
同时她还提出,同人作品具备重要的社会价值。“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对写作技能的训练,Z世代所处于的网络环境过滤等因素,都是当下同人作品繁荣的重要前提。”在肖惊鸿看来,同人创作的繁荣不仅仅会对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本身也具备积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完善同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确立同人作品的法律地位,对繁荣网络文学以及新时代文艺形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肖惊鸿
当我们聊同人文化,我们还能聊什么
如今,同人文化除了同人文学,还发展出了各种题材形式,成为影响文化和娱乐业态的重要一环。
在此次圆桌中,LOFTER邀请到了艺恩数据、IP《凹凸世界》的创始人及关注知识产权的律师等各方代表,从不同角度为同人文化献言献策。
作为行业内首个首份同人市场研究报告的出品方之一,艺恩数据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经理刘翠萍分享了《二次元衍生创作行业报告》的核心内容。
据介绍,这份报告对二次元同人创作的市场现状、平台模式、创作形态、行业价值等都做了定量分析,并分别从爱好者、创作者和IP方等关键参与者入手,分析不同角色的市场需求和期望,在指出目前存在的市场争议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作为七创社的原创IP,动画《凹凸世界》在年轻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止2021年三季动画总播放量超过4亿次,抖音话题播放量超过10亿次,漫画点击量超过2亿次,更长年居于二次元热门创作榜的前列。
七创社创始人曲晓丹表示,正是粉丝们对作品的热爱,推动着《凹凸世界》成为一个新的“同人奇迹”。他指出,原创IP的成功离不开创作质量,也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和共创,IP的同人文化能否取得成功也是IP实现多维度孵化和持续热度的前提。
同人世界里的热爱、争议和未来
当天,还有多位同人创作者纳兰、诸葛、漫画家Nyan廿、RC和洗球来到了现场参与圆桌讨论。
对于这些或将同人创作作为业余的爱好,或已从事全职的创作工作,输出涵盖文学、漫画等多种形式内容的创作者,同人圈都赋予他们“太太”的代称。她们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及视角,向社会传递着同人创作者的思考——“我们的热爱能坚持多久?会去往何方?”
创作者圆桌当被问及同人文化对创作者和爱好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时,创作者们的表述各有不同,有些人从创作中看到了自己的潜力,而有些人则让创作成为自己保持对生活热爱的契机。
当被问到从同人创作者角度所看到的圈层文化及存在问题时,创作者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自己的创作是否合法合规?同人创作能否变成支撑生活的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问题也是同人创作者的普遍思虑。
现在,众多优秀的同人创作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对原IP的借鉴,更赋予了角色新的人格、新的故事,并引发新的共鸣,其实这已经具备很强的原创性。不少同人创作者也都逐渐从二创走上了原创的道路,他们非常希望,社会能给予同人创作者们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听到“太太们”的心声,LOFTER相关负责人也回应称,未来将持续鼓励创作的多样性,丰富IP内容,鼓励同好交流,帮助衍生作品的发展,为不同IP的爱好者提供最大的创作与交流空间,“希望能携手各界共建同人文化的全新生态,帮助同人文化走向更大众主流的市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