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刚委员:建议提高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

针对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现已成为海洋大国争相竞争的热点领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韦建刚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协同赋能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建议国家高标准、系统化的建立多种创新机制,提高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韦建刚。受访者供图

提案称,我国海域面积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新兴海洋生物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抗心血管病及放射性药物研发、海洋生物酶及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技术上取得了进展。但我国该产业竞争力偏弱,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规模小。2021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4050亿元,其中海洋医药业仅占比约1.5%,主体经营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企业起步晚、数量少且研发周期长,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不足,导致我国海洋技术成果产业化不足5%。

第二是科研创新存在明显的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药数量少,研发投入少。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数量屈指可数,技术活跃程度较低。

第三是产学研用不紧密。我国现有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主体以研究院、高校为主导,企业为辅助,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针对上述困境,韦建刚在提案中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是高标准、系统化推进“国家海洋创新实验室”及其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链带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及系统竞争力。

其次是营造创新生态链,打造全链条、互带动、良循环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比如以市场龙头为产业链主体,以国家海洋碳汇交易中心为抓手、高水平海洋智库为沟通桥梁、海洋产业研究院的科技孵化与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为基础、以绿色金融为支撑,合力打造全链条式协同创新竞争合力。

再次是配套支持创新海洋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

“加大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延链、强链,系统抢占未来海洋科技产业制高点与产业链融合的聚焦点。”提案称。

最后是构建海洋生物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创新应用机制。比如加大协同应用与科技消费机制建设,鼓励大数据与AI技术基于安全基础上更多地应用到海洋生物医药的资源挖掘、创新研发、产业化等,精准引进国际相关涉海生物医药头部企业主体,形成产业集聚,建设高效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究技术管理平台和孵化推广基地,打造国家级“蓝色药库”,并以智库为引领带动海洋产业科技、市场主体、产业基金、人才的软实力建设与产业竞争力的系统提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