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钱就是熨斗,可以把一切烫平

作为韩国中生代导演之一,奉俊昊始终坚持着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原则,在类型片的外衣下进行着各种深层的探索。终于在2019年凭借《寄生虫》拿下了戛纳金棕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隐喻着不同历史时期导演对于韩国社会现状的探索。

要说韩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旗帜性人物,奉俊昊必须拥有姓名。

作为韩国中生代导演之一,他始终坚持着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原则,在类型片的外衣下进行着各种深层的探索。

以2000年的处女作《绑架门口狗》为起点,他不断努力,终于在2019年凭借《寄生虫》拿下了戛纳金棕榈,弥补了去年李沧东《燃烧》留下的遗憾。

寄生虫

기생충

null

仔细研究奉俊昊的作品序列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既能够在总体上符合类型要求,又不断打破既定模式,有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表达社会观点的原始冲动。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每一部作品都隐喻着不同历史时期导演对于韩国社会现状的探索。

例如2003年《杀人回忆》中对阶级对立的思考,在《母亲》中愈加深刻之后,又经过《雪国列车》进行了延续性的探讨。

相同的话题,即阶级鸿沟,也是《寄生虫》的主题。

在这个主题下,影片结合了商业片的爽感和艺术片的深度,展现了奉俊昊高超精致的导演技巧。

null

一看到这个“虫”字,第一反映想到的是今村昌平的《日本昆虫记》和他说过的那句话:

“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休。”

这句话用在奉俊昊身上其实也很合适,因为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底层人民为主角的。

null

相比之前有着明确时间背景的影片,《寄生虫》的时间设定却很模糊。

不过通过片中给出的零散信息和一闪而过的镜头,如台湾古早味蛋糕、挂在富人家墙上的“2017年新奥技术奖”等,我们可以认定,这部片子的背景就是当下。

内容上看,《寄生虫》很像一则漫画,充满着各种巧合,片子也是在此基础上搭建的,是一部有笑点有泪点的优秀剧情片。

一改过去的风格,奉俊昊在这部作品里,破天荒地设置了两个完整的家庭。

第一个家庭是底层人民,一家四口,爸爸基泽、妈妈忠淑、哥哥基宇、妹妹基静,都没有工作,住在半地下室里,连wifi都是偷的。

null

第二个家庭是富人家庭,也是一家四口,爸爸朴社长、妈妈妍娇、姐姐多慧、弟弟多颂,住在一栋豪宅里。

null

在机缘巧合之下,底层家庭全部到了富人家里当差。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场策划已久的“阴谋”。

比如伪造延世大学文凭(奉俊昊就是毕业于延世大学社会学系),伪装成上流社会刚回国的海归,等等,总之就是不择手段。

影片的前半段是不折不扣的喜剧,笑点集中,夸张的人物肢体动作,仿佛升级打怪般的流程,一家四口就这样全都进了富人家当差。

哥哥是多慧的英语老师、妹妹是多颂的美术老师、爸爸是朴社长的司机、妈妈则成了女管家。

null

但在影片时长刚好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剧情急转直下,从喜剧变成了悲剧,黑色幽默意味则愈加浓厚。

前面提到,奉俊昊从来都不会只满足于打造一部肤浅的商业片,他游走于类型与反类型之间的能力已经臻入化境。

因此,《寄生虫》无论是在剧作上还是技术手法上,都做到了极致。

先来看看道具

基宇朋友敏赫送给他的一块石头,成了影片的重点,第一次出现导演就用了一个大特写。

null

这块“象征着财运和考运”的石头,和基宇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比如,醉鬼第二次在他们家门上撒尿时,与第一次的软弱截然相反,基宇拿起石头就准备砸他。这种转变说明,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只有财富能给人带来自信跟话语权。

null

在安置灾民的大厅里,基泽问他为什么要一直抱着石头,基宇给出的回答是:是它一直黏着我。

在我看来,石头在片中所象征的是希望,或者说是穷人为了向上爬而不择手段的欲望。作为四口人中,这种欲望最强烈的人,基宇时时刻刻被这块大石头黏着、压着。

即使最后放回水里,他依旧做了一个“最简单的计划”——赚钱。

从一家人计划着怎么全部进入富人家开始,关于“计划”这个关键词频频出现。

然而除却一开始的顺利,其他都是节节溃散,直到最后惨剧发生。

人生无常,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很多时候,捧起欲望之石只会砸到自己的脚。

null

再说时间

也正是在时长的一半,影片进入了超长的希区柯克时间,即雨夜一个小时——

第三人称视点让观众知道,这家人在豪宅大肆庆祝的举动必定会引发严重后果。

果然,富人一家因为下雨突然折返,四人狼狈至极,像极了开灯时逃窜的蟑螂。

于是就出现了反差极大的对立画面——同一时间的推进下,富人在房子里观赏着巨大落地窗外的大雨,在沙发上轻意正浓;而另一边,大雨却淹没了穷人一家的半地下室。

null

null

当然,最能表现阶级的还是导演对空间的掌控。

在以往的电影里,奉俊昊就非常注意利用空间。

比如《绑架看门狗》的公寓、《雪国列车》都是水平空间的列车,《汉江怪物》直通下水道的垂直空间。

《寄生虫》也是垂直空间。

展现穷人家的半地下室时自然是垂直,影片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都是升降镜头。

而在反映富人的豪宅时,有水平,更多是从楼上到地下室的垂直空间,这种垂直关系是通过楼梯来连接的。

null

null

片中随着大量楼梯浮出水面的,是那个无比诡异的地下室。

前屋主,也就是房子的设计师,设计了一个地下室,来躲避北韩进攻,或者避免讨债。

被穷人一家替代掉的原女管家,把自己失业又脑子不太好使的丈夫藏在这里,一藏就是四年。

朝韩冷战遗产的地下室,在上层与下层之间挖开了一条巨大沟壑的同时,又建造了大量的楼梯。

我们可以把“楼梯”的意象看成导演设置的,下层民众爬上上流社会的一种“攀爬”幻象。而这种幻象最终将上下两个家庭同时摧毁。

《寄生虫》里,“楼梯”随处可见,在展示阶级差距的同时,也通过上上下下来积累着丰富的情绪和意义。这里导演奉俊昊参考的是金绮泳执导的《下女》、朱尔斯.达辛执导的《男人的争斗》、约瑟夫.罗西执导的《仆人》等作品。

null

其实中国电影里也有很多出现楼梯的作品,比如香港电影《曼波女郎》就设置了通向天台的楼梯,以此来进行情绪积累和意义表达。

同时,影片的垂直关系在一个地方达到了并置,那就是照片墙。

null

豪宅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照片墙,上面贴着全家福、婚纱照、南韩企业攻占纽约、2017年朴社长公司获得“新奥技术奖”,以及一张多颂的画。

这张画画的是住在地下室的那个男人,即原管家的丈夫。

全片多次扫到这面墙,想想真是黑色幽默。孩子看似天真的画,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富人光鲜亮丽的同时,不为人知的肮脏的现实也在发酵。

除了道具、时间和空间,电影的每一方面,包括剪辑、摄影,甚至是气味都被用来表意。

电影中,气味被接二连三提起。

这种味道是半地下室的味道、也是搭乘地铁时沾染到的味道,说白了,就是《我不是药神》中徐峥口中的“穷味儿”,是富人对穷人的歧视。

null

而在阶级之外,片中还涉及到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文化入侵。

这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基宇朋友要去留学才把家教机会留给他、基宇做的也是英语老师、基慧的人物设定是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应用美术系,以及各种英语口语随处可见:relax、anyway、I' m deadly serious……以及那句最经典的,respect。

其实在多颂第一次出场时就已经有了隐喻。

他射出一支印第安人的箭,扰乱了基宇和妈妈的对话。富太太强调了一句:这是从美国网站上买的。

“箭”作为一个“闯入”的意象,加上多颂和基宇都是幼童军出身,而幼童军精神又是源自美国的印第安人。

这样一来,美国文化闯入的含义就很明显了。

null

其实电影中像这种隐喻、对照手法非常之多,不仅在剧作上,也在大量的剪辑手法上。因此网上也流传了不少类似“关于《寄生虫》,你所忽略的XX个细节”这样的影评。

不得不承认,奉俊昊在类型片的外衣下,简直把电影的各种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信息含量非常之大。

电影多次反转,设置了三组人物进行交叉剪辑富于张力,是一则构思精巧的社会寓言。

同时在剧情片的类型上,糅合了悬疑色彩,匹配上高超的场面调度、摄影、音乐等手法,让观众得到了极大的观影快感。

null

但批评也主要集中在这一点上,那就是电影太侧重于各种巧合,隐喻过于浅显,剧情上还有BUG。

不过这可能是商业片和艺术片结合时的通病,或者说是无法避免消除的缺点。毕竟,太曲高和寡就算不上是商业片了。

总之,作为商业片能拿到戛纳金棕榈,可以视为韩国商业片一次不小的胜利。

光凭这点,就值得我们对奉俊昊,对韩国电影大呼一声“Respe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