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版12306:堵住“大数据杀熟”漏洞,但难改航空定价本质

近日,民航局推出的"民航版12306"(民航旅客出行服务平台)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平台旨在整合航空出行服务,提供官方直营的机票销售、航班动态查询、退改签等功能,以减少"大数据杀熟"现象。然而,航空市场的价格波动本质并未改变,民航版12306的核心价值在于"堵漏洞"而非"改规则"——它通过信息透明化和规则标准化压缩黑箱操作空间,但无法完全消除市场供需带来的价格差异。

笔者从航空定价机制、大数据杀熟的成因、民航版12306的解决方案及其局限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探讨用户应如何理性应对。

01

航空定价的复杂性:为何"杀熟"难以界定?

1.动态定价是航空业的常态。与传统铁路固定票价不同,航空票价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供需关系。热门航线、节假日、早晚班次等直接影响价格。二是舱位管理。同一航班分多个舱位(如经济舱Y/B/M舱),价格差异可能高达数倍。三是成本波动。燃油附加费、汇率、机场服务费等均会传导至票价。

这些因素导致机票价格天然浮动,而消费者往往难以区分"合理市场调节"和"恶意大数据杀熟"。

2.大数据杀熟的运作逻辑。真正的"杀熟"是指平台利用用户数据(如搜索记录、消费能力、设备信息)进行差异化定价,例如:对高频搜索用户抬高价格(判定为"刚需");向高消费群体隐藏低价舱位,或提高退改签费用;新用户享受专属优惠,老用户则默认接受更高报价。

这种行为依赖数据垄断和算法黑箱,而民航版12306的核心目标正是切断这一链条。

02

民航版12306如何"堵漏洞"?

1. 官方直营,切断第三方加价。平台直接对接航空公司数据,避免OTA(在线旅行社)中间商利用用户画像操纵价格。类似铁路12306的模式,确保用户看到的票价与航司官网一致。

2.信息透明化,减少隐藏套路。明示价格构成,拆分票价、燃油费、税费,防止捆绑销售。标准化退改签规则。同一航班不同用户的退票手续费不再因人而异。历史价格查询(试点功能):帮助用户判断当前报价是否合理。

3. 强化监管,打击违规行为。民航局可通过平台数据监控异常定价,并对航司或代理商的"杀熟"行为进行处罚。

03

局限性:为何无法彻底消除价格差异?

1. 航司仍掌握定价权。民航版12306不干预航司的动态定价策略,旺季高价、临期降价等市场行为依然存在。

2. 用户习惯难改变。部分消费者仍依赖OTA的比价、客服、增值服务(如酒店打包优惠),官方平台的用户体验需持续优化。

3. 技术性"杀熟"可能转移。即便在官方平台,航司仍可能通过会员等级、购票历史等数据进行"合理"差异化定价(如常旅客更易看到高价舱位)。

04

用户应对策略:理性选择+主动比价

1. 优先选择官方渠道。通过民航版12306或航司APP购票,降低被"杀熟"概率。

2. 善用比价工具。如Google Flights、飞常准等,但最终跳转至官方渠道支付。

3. 理解舱位规则。同一航班的不同价格可能对应不同服务(如行李额、积分累积)。

4. 灵活出行。尝试中转航班、错峰出行,或利用价格保护政策(部分航司支持差价补偿)。

05

未来展望:还需哪些配套措施?

1. 立法细化"大数据杀熟"定义。明确禁止基于用户数据的恶意定价,同时保护合理的市场浮动。

2. 动态定价透明化。航司可公示调价逻辑(如不涉及商业机密的部分),增强用户信任。

3. 第三方渠道监管。要求OTA公开算法规则,防止后台加价或隐藏低价选项。

民航版12306的推出是行业规范化的重要一步,它通过官方直营+数据透明压缩了"大数据杀熟"的操作空间,但航空市场的价格波动本质并未改变。对用户而言,关键在于选择正规渠道+理解定价逻辑,避免将正常的市场行为误认为"杀熟"。未来,唯有行业监管、技术透明和用户意识提升多方协作,才能构建更公平的航空消费环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