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去世,任期内股指涨了近一倍

1月12日,财新报道,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周道炯去世,享年90岁。

更早之前,财经媒体人李德林发消息称,周道炯于2024年1月11日下午三点多“走了”。

周道炯素有“救火队长”之称,一生传奇。

周道炯于1933年12月出生于安徽歙县里东乡晔岔村。1984年12月至1994年4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投资银行董事长。期间兼任国务院证券委常务副主任。1994年至1995年3月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主席。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1946年,周道炯读初中时,因患血吸虫病辍学在家。治病期间,他一方面帮助父亲干些杂活,另一方面坚持学习。在治病这段时间,他几乎阅读了当时村里能找到的所有书籍。虽然学历不高,中学没毕业,但周道炯自学能力较强,很多知识全是在工作岗位上自学的。

15岁时候,也就是在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担任村子农会交通班的班长,为新四军游击队送信。此后,从交通队员逐步成长为一名十分成熟的财政干部。

让周道炯与证券监管领导岗位两度结缘的,是两次非常时期、突如其来的紧急任命。

第一次是在1992年9月。中央有关领导约见周道炯,决定国务院成立主管机构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下设精干的办公室,并另设事业单位中国证监会。朱镕基兼任证券委主任、周道炯为常务副主任、刘鸿儒任证监会主席兼证券委副主任。

从1992年10月至1993年6月,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他主要抓了机构组建、宏观管理框架制定、法规起草等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组织起草和参与审议的当年国务院第6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和第112号令《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在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者是第一份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全面阐述资本市场发展的文件,距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国九条”已有11年多;后者在《证券法》暂付阙如的年代,扮演着证券市场根本大法的角色。

第二次是1995年3月中旬。周道炯突然接到国务院通知,被告知要他去证监会当主席,接替到龄的刘鸿儒。

熟悉证券和期货市场的人都不会忘记,当时正处关键时刻——1995年2月下旬,震惊中外的“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受其负面影响,股市极度低迷,投资者信心低落,上证综指一度跌到390点。

几天后,朱镕基找周道炯谈话,就证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基本方针、原则措施作出重要指示:对证券市场要兴利除弊、稳步前进,对期货市场要冷静观察,严格限制。

就这样,周道炯在1995年3月31日紧急上任。当时其简历中有这么一句评语:“具有丰富的财政金融工作和管理中长期投资的经验”。

周道炯临危受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

在他主政证监会期间,沪指从1995年3月31日开盘时的629.91点到1997年7月11日收盘时的1154.79点,任期内指数增加524.88点,上海股市日成交量也从6亿元增加到100亿元。至今业内还普遍认为,周道炯任期内是赚钱效应最好的时期。

也是在他任内,1996年12月16日,沪深两市推出股票涨跌幅度限制,规定每天每只股票价格的涨幅与跌幅不得超过10%,禁止涨跌幅超出10%的报价,俗称"涨跌停板"。自此,和T+1一样,涨跌停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几乎伴随了A股市场的生命历程,也成为中国股市最鲜明的特色。

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997年6月,在我与周正庆同志(第三任证监会主席)的交接会上,我曾戏称在火山口上坐了两年多,现在非常庆幸,安全着陆了。我期望后任者,以后不再重复这句话,中国证券市场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绝不是‘火山’了。”

周道炯退休后,仍十分关心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2019年7月22日,在科创板正式开市的历史性时刻,时年86岁的周道炯向媒体表达了他对科创板的祝福: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大举措。科创板自去年底首次提出到今日正式开市,仅仅用了八个多月,推进过程既高效又平稳,让市场各方充满信心。未来希望“科创板”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让中国资本市场走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同时他还亲自写下了对科创板的殷切期望:科技创新、自律规范、重视人才、提高效益。

如今,这位与中国证券市场结下不解之缘的“救火队长”永远离我们而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