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得到思想启蒙的地方。是上海的众多的进步书刊和轰轰烈烈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把我推上革命的道路。”不久前逝世的著名作家马识途,生前在《我的上海情结》一文中如是写道。藏有马识途手稿、书法、音像资料等多种文献的上海图书馆,日前特别推出线上展览,以馆藏文献为引,展现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内涵和人生智慧,以此表达对这位老一辈作家的深切缅怀。
马识途曾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作为一名四川人,以四川话讲四川故事是其创作的一大特色,《雷神传奇》便是如此。上海图书馆藏有该小说的一件手稿和两件打字稿,记录了创作与修改的完整过程。马识途在《雷神传奇》的“作者附识”中写道:“我历来主张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部《雷神传奇》就是以四川茶馆摆龙门阵的形式,用丰富的四川口语,描述四川的革命故事,进行试验,请读者不吝赐教。”
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手稿文献整理研究部副主任刘明辉介绍,马识途是国内较早使用电脑写作的作家。1994年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采访马识途录像资料中,记录了他使用并讲解电脑、打印机、软盘等当时先进设备的内容。比如,他在介绍电脑和软盘的用法时说道:“文章可以放到软盘里,拿去激光排版。一个软盘可以放几十万字。”根据此次采访录像的记录,上海图书馆馆藏的两件马识途散文作品《马识途小传》《八十自叙》打字稿,均由他本人打字并打印。
上海图书馆馆藏马识途捐赠的手稿文献共25件,这源于他与上海的深厚情缘。他在2004年写就的《我的上海情结》一文中表示,上海是自己思想启蒙并走上革命道路的地方。“上世纪30年代初,我曾经把我的一段青春时光,抛掷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会里。上海,不仅让我这个四川农村的孩子,在这里求得真才实学,使我得以进入高等学府去深造,更其重要的是……”根据文章记录,马识途曾就读于黄炎培先生创立的浦东中学,在校园后面河边租房住过半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我们曾经在那里油印过传单,策划过同学们一起过江到上海参加学生爱国示威游行。记得那时我们打起爱国抗日的旗帜,排队走向南码头,但还没有到码头,便被警察和便衣特务包围了,怎么也冲不出去,全被押回学校。后来上海学联的领导批评我们太笨,竟然不懂得打游击的办法。以后我们得到通知后,便化整为零,三个两个地自己乘小火轮到上海,到了开会地方,才集合打出旗号,参加游行。”马识途在文中回忆,同学们的爱国行动被当时正在和日本讲亲善的国民政府所不容,一度被赶出学校,只得到大学去寻亲靠友暂时躲避。“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我们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的决心,确定了我的人生道路。”
记者获悉,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现藏有作家、学者、翻译家、医学名家、科学家、文艺工作者、书画名家等捐赠的手稿文献14余万件,在征集手稿的同时,注重围绕作者进行多维度多层面资料及档案的征集,包括历史原照、影像文件、证件证书等,积极拓展文献形式。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上海图书馆编辑:宣晶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