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果妈阅读的资深会员努力幸运的堡给我推荐了《哈佛妈妈天赋教育法》这本书,特别贴合我们这个月的主题阅读:天赋优势。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述阅读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
这本书的作者姚青萍,祖籍在浙江诸暨、她出生于台湾高雄、是成长在台湾的美籍华人,
在她的身上有很多光鲜亮丽,引人瞩目的标签。
博士:她从澳洲的南澳大利亚大学,获得了管理学博士学位,她从美国的印第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获得了计算机理科硕士,并在台湾的台湾大学,获得了人类学文科学士。
高管:她曾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高管,负责领导152个新兴国家的技术领导人才战略,辖区横跨亚洲、澳洲、东欧、中欧、非洲和拉丁美洲。
教授:她曾任香港科技大学的兼任副教授,现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金融工商管理硕士(FMBA)的领导力和组织行为的课程。
资质:她还是全球认证的项目管理师(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MBTI心理咨询师,以及优势辅导(StrengthsFinder)咨询师。
以上光鲜的履历只是她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很多人都说事业和家庭很难兼得,但是姚青萍却偏偏做到了,她还是一个懂爱的妻子,一个成功的母亲。
姚青萍的先生是美国的组织行为学博士,目前在国内知名商学院担任组织管理学的教授。
他们相识于大学校园,在结婚的这40多年里,相濡以沫、相互成就,他们不止教学育人,更以身作则给年轻人一个幸福人生的好楷模。
他们夫妻二人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按照他们自己独有的天赋和激情,培养成才。
儿子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的双博士,现在在美国硅谷一家世界顶尖的生物科技公司做研发高管;
女儿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和马里兰大学管理学的博士,现在在美国西海岸一所知名大学做组织管理学的终身教授。
翻开这本书,在字里行间我读到的是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创造的养育经验,因为教养孩子其实没有公式可循,是很个人的事情。
就像作者的女儿在读后感言里说,我们的这些经历构成了所有父母和孩子一生参与的旅程——彼此的发现、理解、影响和尊重。
在我看来,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不断的自我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看看一家四博士的成长故事。
1
发现天赋:每个孩子都是钻石
作者在书中写到: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被赐予了独特的天赋,做父母的职责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创造并提供环境,鼓励和支持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找到他们的激情和人生目的。
姚青萍的一双儿女个性完全不同。
儿子两岁半的时候坐马桶就要看书,去幼儿园时,只喜欢自己一个人在边上看书,自己玩积木,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
姚青萍是个外向的人,她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带去看医生,医生说他这是专注,将来是个做研究的好人才。
后来随着儿子的成长,姚青萍发现原来儿子天生就是“解决难题型” 的孩子,特别专注。要是当时自以为是,假借做父母的权威,老是按照自己的条条框框做标准来论断儿子和批评他,很可能儿子就被耽搁了。
女儿比哥哥小四岁,她两岁半的时候和哥哥迥然不同,在椅子上坐不住。爸爸和哥哥天性很像,以为女儿有毛病,要她坐在椅子上不准动,还用安全带把她绑在小椅子上,防止她掉下来。
她内向的爸爸以为这个女儿是多动症,也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心理医生说她是活泼可爱、社交能力强、阳光型的人,是做父亲的看不懂搞错了。
后来,妈妈发现女儿的学习方式很特别,不是哥哥读书那种方式,而是用听的、用唱的和用说的,特别是和一群人一起学习时更有劲。
你看,两个孩子个性很不同,作为父母,真的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先天气质、顺势教养,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活出她们自己最亮丽的一面。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钻石,每个孩子被赐予的天赋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千万不要和其他的孩子比较,不要一刀切,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只有因材施教、智慧管理,才能顺应孩子的天赋,让他们自由生长。
2
持续激情:发挥孩子的优势
史蒂夫.乔布斯说:成功的法则就是激情——要爱你所做的事,不要妥协。
有激情的工作可以把人体天赋、潜能充分发挥,也就是达到所谓的自我实现。管理学上也说,一个成功的人跟他的激情有很大相关,有了激情之后,加上有能力、有时机,就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那发现孩子的激情和潜力是谁的责任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我们做好父母角色该有的技能。那就让我们看看,姚青萍是如何发现孩子的激情呢?
儿子从9岁起迷上了电脑,14岁的时候打游戏打到不吃、不喝、不睡。妈妈如果抓到他打游戏,就要他到外头跑步一小时才能回来。后来,妈妈觉得这么管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她想,既然他对打游戏那么有激情,那能不能让他挑战,用电脑编程写一个游戏出来。
结果14岁的时候,儿子就写了一个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这就是类似“王者荣耀”的游戏。
当年,这个游戏风靡了他们家附近的街坊,左邻右舍几十个小孩子全部都加入那个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儿子大学念了电脑系,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妈妈问他为何电脑编程这么有天分,儿子说是因为他从小写游戏、打游戏玩出来的。
后来,儿子双博士毕业后,在顶尖的生物科技公司,领导一个研发部门,用人工智能分析基因大数据来诊断早期病变。
他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打游戏需要用算概率的技巧来找宝藏,这帮助他日后用概率来分析基因大数据,寻找病变的遗传基因。
从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打游戏的引导方式,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孩子们都会接触到电脑和游戏,它们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我们怎么对待它,如何设置界限,如何引导孩子的激情。
如果你也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激情,你就要掌握机会,让孩子挑战它,让他钻得更深和爬得更高,以他的激情切入来帮助他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
开放的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中国的父母来说,发现天赋是件挺困难的事情,因为对大部分的中国父母而言,我们从小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做个性化的教育,而西方的教育本身就带有这样的基因,这也是我们要向西方学习的。
我们思考一下,姚青萍的两个孩子个性完全不同,她看不懂儿子,以为是自闭症;她的先生看不懂女儿,以为是多动症。那问题出在哪儿?出在父母自己的认知局限,我们的自以为是啊!
所以,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孩子,如果孩子和你认为的孩子表现不一样,到底是我们的认知局限,还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的适龄性行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一样,人间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带着专属于自己的天赋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怀着开放的心态,用长远的眼光看孩子的现实表现。
无论现在的社会是唯分数论,还是唯学历论,关键是作为父母,你有没有看见孩子的闪光点,有没有激发孩子内在的热情,有没有转变家庭教育的态度,真正意识到孩子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现在国内大多数教育可能未能做到尊重孩子的差异和个性。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更要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同等重要的。
字圣许慎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将“教育”二字分别解释,讲述了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宗旨:“教”指要从父母自身做起,孩子会模仿着父母的行为;“育”则是要将孩子培养成善人。
家庭创造的优秀氛围,才是真正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否则哪怕找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资源,花最多的钱购买学区房,都无法改造孩子的命运。
这本书中一共写了50个小故事,还融入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有道有术。
每个故事都很打动人心,因为这里有着普通孩子的影子,虽然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或者一招制胜,但是阅读中,可以引领我们思考,不断的践行。
如果你读完此书,能够学习到这样的开放心态,我想也就足够了。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钻石,如果父母拥有开放的心,就能发出它天生独有的璀璨。
-作者-
果妈李璇:果妈阅读创始人,知名育儿讲书达人。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拆解3-4本书籍,用自己的案例和解读陪伴妈妈成长,缓解妈妈育儿焦虑。现在已完成50个主题阅读,解读书籍190多本,持续讲书1000多天。新浪微博@果妈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