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Bing API停服,搜索行业大洗牌!百度、腾讯、字节加速“卡位”AI搜索,竞逐6.85亿用户“新战场”

8月11日,微软正式关闭存在多年的Bing Search API。

这一举动不仅切断了无数中小搜索应用的“数据血管”,也向全球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搜索行业正加速告别开放的链接索引时代,迈向封闭的AI驱动答案生态

一场围绕“答案经济”的争夺赛也随之拉开帷幕。从谷歌、微软到百度、腾讯、字节等国内外科技巨头,正火速卡位AI搜索新生态。

据移动互联网商业智能服务商QuestMobile发送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的报告,截至2025年6月,国内AI搜索引擎应用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高达6.85亿,彰显出这一赛道的巨大潜力。

在这场争夺战中,生成式引擎优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GEO)作为新兴衍生业务,正成为品牌争夺AI答案引用席位的关键工具。然而,有业内专家告诉每经记者,GEO流量增长非常快,但距离取代搜索引擎优化(SEO)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微软切断Bing API,搜索行业转向AI化

8月11日,微软正式关闭Bing Search API。这意味着无论是中小型搜索服务、垂直网站,还是依赖Bing数据进行排名监测、舆情分析的工具公司,都将失去直接调用Bing搜索结果的能力。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绝非一个产品功能的简单“下线”,更是搜索行业底层逻辑剧变的标志性事件——开放的“链接索引”模式落幕,封闭的AI驱动生态正加速崛起。

根据微软公告,随着原API服务的关闭,Azure AI Agents平台中的“Grounding with Bing Search”成为新的替代方案。在新模式下,开发者再也拿不到完整的、结构化的搜索结果数据,只能获取经过大模型整合、提炼的答案

这背后既有技术趋势的必然性,也有商业模式的考虑。博查搜索的CTO翁柔莹向每经记者表示,微软之所以对AI搜索如此重视,意在从谷歌手中争夺市场份额。

然而,巨头的盛宴往往是小玩家的梦魇。翁柔莹认为:“许多AI搜索公司,比如Perplexity,都极度依赖于Bing API。从8月11日开始,很多AI应用的质量短期内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微软的动作与谷歌此前严格限制搜索API的策略如出一辙,共同预示着一个趋势:搜索引擎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链接排序算法,转向AI驱动的答案生成与生态控制权。未来搜索战场的胜负手,已不再是“谁的链接索引更多”,而是“谁的AI答案更好、更快、更可信”,以及谁能构建起更强大的生态护城河。

国内AI搜索月活用户已达6.85亿,百度、腾讯、字节等加速“卡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15104075

从谷歌、OpenAI、Perplexity到百度、腾讯、字节跳动,一场将搜索从“链接列表”彻底改造为“AI答案引擎”的风暴正在席卷全球,并借此重构广告与流量分发逻辑。

谷歌正以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SGE)为核心,加速将生成式AI融入搜索。用户输入查询后,会先看到AI生成的综合答案,传统的搜索结果被推至页面下方。谷歌还在部分测试版本中将购物类广告直接嵌入AI答案下方,以图文卡片的方式呈现“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信息。这种模式减少了页面跳转,但也引发了广告位置、点击率和信任度的平衡问题。

微软则将Bing Chat和Copilot定位为AI搜索的重要入口,开始尝试插入原生广告链接,甚至针对特定行业推出Compare & Decide等AI对比广告功能,让广告成为回答的一部分,无缝融入对话。这种设计既延长了用户停留时间,也为广告主创造了新的转化场景。

在中国市场,AI搜索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

移动互联网商业智能服务商QuestMoblie发送给每经记者的报告显示,以AI搜索为代表的创新应用异军突起,成为上半年当之无愧的“黑马赛道”。截至2025年6月,国内AI搜索引擎应用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了6.85亿。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5/AD42A898FCC89B18A023F06C6C75872F8804B149_size158_w960_h644.png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百度依托文心一言,将AI摘要直接嵌入搜索结果页面,并在广告匹配上引入大模型能力,以提升相关性和转化率。QuestMobile《2025年AI应用市场半年报》报告显示,百度AI搜索月活跃用户规模高达3.22亿。百度认为,AI将重构搜索,让搜索变得高效实用、充满探索乐趣,预计未来2年将释放10倍商业空间、延伸3倍经营时间。

百度方面向每经记者介绍,AI搜索可以带来多项收益:

用户获得更原生的广告交互体验,包括更丰富的广告样式(视频、图片、文字摘要、笔记等形态)及全新的承接模式(商家智能体、数字人直播),广告体验肉眼可见地提升;

给商业更丰富的流量库存,原先无法变现的场景现在通过更加原生态的广告实现用商深度融合,低商业词的流量转为可商业化的流量,扩大流量库存;

带给广告主更优质的流量转化。可以结合用户需求精准推荐,给予用户沉浸式交互体验,通过个性化广告展示及需求强激发引导,实现更高价值的转化。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5/DDC1DC876C84EA98E64429AA922FE551092FB0A1_size1109_w865_h1440.png

图片来源:百度

与此同时,腾讯借助微信“搜一搜”和独立AI助手“元宝”,将AI搜索融入用户日常。得益于这一系列操作,微信AI搜索上半年用户增量约1.63亿。

字节跳动则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等内容生态,尝试用AI生成笔记摘要或视频推荐,满足用户在内容平台内的搜索需求。字节系APP(抖音+今日头条)上半年用户增量累计高达约2.4亿。

小红书和知乎等垂直社区也在测试AI搜索助手,让平台沉淀的UGC内容通过AI更高效地被调用。360等厂商则推出独立AI搜索App,试图在移动端开辟新入口。

图片描述:QuestMobile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市场,广告模式的重构是共同趋势。理想情况下,“答案广告”能让用户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接受商业推荐,实现用户体验与营销的结合。

“答案即广告”:大模型会记住你吗?

当搜索入口从“点击链接”转向“直接给答案”,企业的曝光逻辑也随之改变。传统 SEO 聚焦网页排名,而生成式 AI 驱动的搜索场景中,“生成式引擎优化”(GEO)成为新焦点——核心是让品牌信息被AI选中,进入综合回答并成为可信来源。

翁柔莹告诉每经记者,“答案即广告”模式切中了一条核心变化——用户倾向直接获取答案,而非点击跳转。这也意味着,“付费买排名”正在失效,品牌想被看见,就必须优化网站结构和关键词密度。一些领先的品牌已开始主动向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结构化数据,甚至针对不同AI搜索平台(如百度文心一言、谷歌SGE、Perplexity AI)定制优化策略。

企业需要把自己打造成‘行业KOL’,主动生产具有权威性、可验证的数据与内容,并以AI可读的结构化方式发布。”翁柔莹告诉每经记者。

市场对GEO的关注也正在快速升温。Gartner预测,到2026年,全球传统搜索查询量将下降25%,超过一半的用户会优先使用AI助手来获取信息

艾瑞咨询则预计,到2027年中国GEO相关市场有望达到百亿级规模。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用户习惯的改变(偏好AI直接结论);二是广告投放逻辑迭代(争夺AI“答案经济”首席位置)。

这在实践中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海外的Profound、Goodie和Daydream等平台已能模拟不同AI模型的回答逻辑,分析品牌在生成式搜索中的呈现方式、情绪倾向以及引用来源,并通过微调模型优化品牌相关Prompt语言。

老牌SEO工具商也在转型:Ahrefs推出“Brand Radar”功能,专门跟踪品牌在谷歌生成式搜索摘要中的提及;Semrush上线AI工具包,帮助品牌监控在生成式平台上的认知度和引用频率,并针对新出现的提及快速优化内容。

为了在“答案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国内一些企业已率先行动:明略科技推出“品牌AI认知榜”,通过模拟多平台AI对话、分析引用数据,量化品牌在AI搜索中的可见度;智火科技则搭建了AI引用率动态监测系统,帮助品牌实时跟踪自己在各类生成式搜索中的表现。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5/3F606D29A2B8E65A9F48A909D2CBFF05E0E6C5DA_size568_w1080_h1079.png

图片来源:明略科技

然而,GEO的落地效果仍待验证。

用户增长专家陈唱对每经记者表示,GEO流量增长确实非常快,但是还没有到达主流的地位。例如,不久前Tally公司宣称通过GEO将ARR(年度经常性收入)从200万美元提升到300万美元,但实际上GEO流量只占网站总流量的10%左右,所谓“丰厚回报”多为夸大。

在陈唱看来,目前传统的SEO仍然是更主流的流量渠道。她建议企业将GEO和传统SEO结合,实现最佳效益。

A16z的合伙人Zach Cohen也认为,目前GEO仍处于试验阶段,类似早期的SEO。不过他认为,广告预算会加速流向有效的新入口——21世纪头十年是Google AdWords,21世纪10年代是Facebook定向广告,接下来则可能是GEO工具和平台。

Cohen表示,在这个AI的新世界里,营销人员面临的问题是:模型会记住你吗?

每日经济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