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学子助力汕尾青穗农业农场品牌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来自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不同专业的十名学生组成“百穗千耕”突击队,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特聘副研究员赵慧达,在深大管院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深圳大学MBA校友会创会秘书长李云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四天三夜的时间内至汕尾市海丰县深入开展实践调研。

此次活动在深圳大学的组织与带领下,旨在通过在校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贯彻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团队深入对口帮扶地区,助力地方经济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和振兴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

前期准备:多学科融合打造专业实践团队,精准施策助力青穗农场提质增效

本次实践团队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专业的十名学生组成,由李云和赵慧达作指导老师。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负责品牌定位与推广策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聚焦线上销售渠道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统筹团队分工与资源协调,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则从宏观角度把控项目进度与成效评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项目科学性与创新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位于黄金纬度带,珠三角冷链全覆盖,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土层深厚,适宜番薯叶等农作物种植。在汕尾海丰县陶河镇的阡陌田野间,青穗农场正在使用科技与热爱改写传统农业的叙事。作为广东省唯一成规模的番薯叶种植基地,与省农科院联手培养出创新品种,从广薯菜9号到11号,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绿色有机+科技赋能”的双重基因。汕尾市青穗农业农场以优质农产品种植为核心,但面临品牌知名度低、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深大学子通过实地调研、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画像研究,提出“三步走”解决方案:一是重塑品牌形象,设计符合年轻消费者审美的视觉标识与品牌故事;二是搭建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带货拓展线上销路;三是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结合社区团购与会员制营销提升复购率。目前,团队已协助农场完成首批宣传素材制作,并成功上线电商平台,预计暑期将推动销售额实现显著增长。

中期调研:立足农场实际,市场咨政及直播环环相扣助推农场新发展

7月10日,“百穗千耕”突击队成员及其指导老师乘高铁到达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青穗农业农场,展开切身实地调研与考察,并与农场主和驻村书记展开深入交流。在考察与交流中,“百穗千耕”突击队对农田作物进行了精细化观察,包括植株长势、果实形态及种植技术应用,并完成影像记录,详细了解了农场的主要产品、种植规模及销售现状,围绕直播助农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讨论,最终就品牌包装、电商渠道拓展等提出初步建议,敲定了待推广的农产品和推广方案,进一步完善未来两天的小组分工和任务安排:市场调研小组前往汕尾市海丰县县镇大小型市场或超市探索,政府调研小组赴共青团海丰县委员会开展政企访谈,直播小组针对农场目前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展开直播。

7月11-12日,为获得第一手果蔬农产品市场信息,市场调研小组成员先后前往海丰县陶河综合市场、万和照祥农产品市场、桂龙果园、利佳商场、海丰天虹购物中心天虹超市,探寻番薯叶、百香果、荔枝蜂蜜等多种产品的市场分布和销售情况,探索相关替代产品与调查目标产品之间的优势与差别。期间,同摊贩、出租车司机、市场管理方、消费者等各方了解多种产品的销售状况、购买意愿和品种优势,深入一线解析消费市场之中的“动态密码”。

政府调研小组踏着午后斜阳,在团县委书记办公室中,就广东省百千万之农业农村经济振兴项目、海丰县果蔬农产品产地分布、县区青壮年回乡扶持政策、果蔬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与沟通,数据与故事在空气之中相互碰撞,迸发助农发展激情。同时,小组成员针对特色果蔬农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和配套政策设计、吸引青年回乡创新创业政策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可行建议,达成了多项共识。

针对青穗农场面临的用户基数少、互动少、基础薄弱和成交转化率低等问题,直播小组成员通过挖掘原产地优势、明确品牌定位、加强市场推广精准度、提升客户参与感等举措,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为解决宣传力度不足、缺乏稳定资源的问题,队长率先提出充分利用老顾客资源创建会员购买社群这一创新性方法。通过前期,如撰写话术脚本、聚焦“技术赋能+文化故事”双主线、提炼百香果“酸甜层次感”等差异化卖点、充分调试直播设备等详实准备,直播小组成员于12日开展了2场次的线上直播活动,获得500+在线观看,12万点赞的超预期成绩,实现了原有销售品类的调整,增设了销售途径和平台,扩大了市场,真正站在受众角度,切实将每一份努力成为当地果蔬农产品走出田间的助力。

后期实践: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

7月13日上午,“百穗千耕”突击队全员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汕尾红宫红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在彭湃烈士铜像前,队员们庄严肃立、鞠躬致敬,通过沉浸式参观革命文物与历史展陈,深入体悟“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同志“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以示敬意。回溯彭湃焚毁田契、散尽家产投身革命的壮举,对比先烈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力量,更感乡村振兴责任之重。通过此次沉浸式历史体验,队员们不仅思想上得到了洗礼,还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奉献。此次活动实现了“红色教育”与“青春行动”的双向赋能,革命先烈的土地革命理想,与当代青年科技兴农实践跨越时空共鸣。游览红色故土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服务和乡村振兴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决心将先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回报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以“强国有我”的担当,将热血倾注南粤沃土,让青春在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结语:青春引领,农业振兴,共绘乡村发展新篇章

本次百千万工程调研实践,“百穗千耕”突击队通过扎根青穗农场田间地头、深入海丰县消费市场、联动红色教育基地,精准把脉汕尾特色农业在品牌升级、渠道拓展、文化赋能三大维度的突破路径。以会员制社群的创办与设立等创新实践,深大学子成功搭建起“校—地—农”三方共育的新桥梁。

项目的开展不仅仅促使“百穗千耕”突击队凝心聚力,淬炼团队本色,更推动了农场经营者跳出传统产销思维,通过品牌故事设计、销售方式创新多元化、科技赋能农业特色产品等策略重构产品价值体系。此次的百千万工程实践每一步都浸透着团队的协作与韧性,它不仅是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以管理理论为框架,从价值发现、渠道再造、数据赋能三个方面推动认知转型。深大学子以消费者画像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群,促使农场从“种得好”向“卖得俏”转型,唤醒本土农产品文化附加值认知,为乡村振兴培育可持续的市场化思维根基,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未来“百穗千耕”突击队将持续推动助力地方经济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和振兴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让汕尾农作物绽放出青春助农的时代光芒!

本次活动得到了共青团海丰县委员会、共青团深圳大学委员会、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党委、深大管院校友工作办公室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

来源:深圳大学2025年管理学院“百穗千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编辑:施文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