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交近攻,这句话对苏联这个近邻来说非常合适。
首先苏联这个国家不会妥协,不会忍让,更不会受一点委屈,"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要还击"。
其次苏联人习惯做老大,对别人颐指气使,把别国领导人当做自己一个州长,一不服从,马上就想颠覆人家政权。在捷克玩过,在匈牙利玩过,在阿富汗也玩过。
苏联人对领土非常贪婪,普京就说过"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
所以从内心上说,苏联是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邻国出现的。
苏联是外蒙独立的始作俑者,我们要打过长江的时候,斯大林又危言耸听地说,再打下去中国就有亡国危险,不如划江而治。
朝鲜派重兵突袭南朝鲜是斯大林怂恿的,美国向安理会提交决议将朝鲜定为"侵略者",建议联合国成立军队对其进行惩罚,苏联代表按照斯大林的要求没有行使否决权。
但是当美国仁川登陆后,斯大林又鼓励别人出兵,其用意路人皆知。
新中国成立之后,斯大林积极要求驻军东北,遭到拒绝,对这个不听话的小弟,苏联恼羞成怒,两国决裂在所难免。
苏军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从1967年开始就在边境不断挑衅,在1969年3月挑起了珍宝岛事件。
吃了亏的新沙皇苏联恼羞成怒,制定了对中国大城市和战略要地进行全面核打击的秘密计划,因美国揭穿施压而流产。
在此情况下,我们的领导人高瞻远瞩,毅然作出决定改善中日、中美关系,利用西方抗衡苏联的历史性决定。
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举行期间,我们邀请美国乒乓代表团访问中国。
1971年4月10日,我们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加拿大等国代表团,对于含蓄的中国政治家来说,这就等于向全世界发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的外交政策要做出天翻地覆的改变了。
精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释放的善意心领神会,马上积极回应,郑重发表声明,希望改善两国关系。
4月11日,中国代表团回访美国,闪电式的互动震惊全世界。冰封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解冻了,两国友好的大门打开了。
其实美国人一直在试图改善中美关系,从1966年开始,就释放了一系列善意。
包括对中国首都不再称"北平"改称"北京",放开对中国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1969年尼克松宣布停止第七舰队在我国台湾海峡巡逻。
1970年1月8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时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
1970年10月1日,中国政府向美国发出了一个非常含蓄但又非常明确的和解信号: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应邀在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 并特地被安排站在领袖的身边。
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道巴基斯坦秘密访华。
1971年10月,基辛格公开访华。中美接触紧锣密鼓,中美建交已经板上钉钉。
这时候苏联人的心情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恐惧、绝望。
而中国进入联合国也是水到渠成,十拿九稳的事。基辛格10月访华,就对乔冠华说,中国重新加入联合国不是问题。
当时美国已经决定抛弃我国台湾,但还想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当筹码,让中国做出更大让步。
在10月25日联合国投票之前,蒋介石就决定退出联合国,表明他对美国已经绝望。
美国虽然没有投票赞成,但欧洲国家除了马耳他一票反对票,四票弃权票,西欧国家英法意大利等全部投票赞成,所以说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
即便1971年中国不能恢复,基辛格也答应,在尼克松1972年春天访华后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苏联无法阻挡的。
既然这样,苏联为什么要阻挠?
再说,无论如何,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带头大哥,是华沙条约国的领导者。苏联哪怕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也要顾及小兄弟们的感受。东欧国家保加利亚、捷克、波兰等全部投了赞成票,苏联即使投票反对也没有意义,何不送个顺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