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社会或地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精神,是一个地域持续发展的血液和灵魂。黎族文化不仅是海南文化的主要构成,也是海南文化的特色品牌和文化亮点。但是,当前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的浪潮下,海南黎族文化正面临被同质化、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如何保护并有效传承正在消失的黎族文化是海南地域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然而,要有效传承一种文化必须先对该文化的渊源和文化内核进行剖析和厘清。本文就对海南黎族文化的发展源流与文化特质进行梳理与明晰。
一、作为海南文化构成主要素的黎族文化
地处南疆、四面环海的海南省是一个由众多民族共同构成的省份。其中除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还包含黎、苗、回、壮等30多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在海南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碰撞、交流与融合,共同构成了海南多元化、特色化的地域文化。
在海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黎族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在海南居住时间最长、对海南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原著居民。海南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各方面无不渗透和彰显着黎族文化的精神与特色。黎族及黎族文化对整个海南的地域发展、文化构成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也正是因为此,要研究海南地域发展、文化构成必然离不开对黎族文化的追溯与理解。
二、海南黎族文化的发展源流
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嬗变的社会历史产物。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地域因子都会孕育和生发出新的文化样态与文化内涵。海南黎族文化同样经历了从发源、繁衍、式微和面临新契机的文化流变过程,并在该过程中形成了黎族文化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与精髓。
(一)黎族文化的发源:骆越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合与开启
从目前已有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来看,史前海南岛就曾经出现过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在三亚落笔洞遗址发掘的一万多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石制器具。但是,这些遗迹无法证明所谓“三亚人”与黎族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然而,考古学、地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证明了古代百越族的分支骆越族与黎族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如黎语与古越语在语法上存在很多的共同点,黎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也和骆越人极为相似。也正因为如此,骆越族被公认为黎族的祖先。新石器中晚期,骆越人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海南岛最早的世居民族。秦末汉初,秦代将领赵佗建立“南越国”,对临近大陆的海南岛进行开发,更多的骆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国的主导下进入海南岛,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此外,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以及海南独特的海洋文化使得原来的骆越族文化在发生变化。骆越文化与海南独特的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样态,海南黎族文化的发展历史由此开启。
(二)黎族文化的繁衍: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纳与新生
黎族文化在海南岛形成并扎根以后并没有自我封闭、与世隔绝,而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相互吸纳。这期间入岛的外来文化主要包含三种:一是不断南下的中原汉文化,如元封元年汉武帝在海南设置珠崖、儋耳两个郡,标志着海南岛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中原文化正式进入海南并对黎族文化产生影响;后来南北朝时期冼夫人带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与汉文化输入以及宋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也极大地促进了黎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此外,唐宋以来的贬官文化也是促进中原文化与黎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二是不断进入海南岛的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如宋代回族开始迁入海南岛,并带来了其独特的回族文化;元代苗族上岛,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色积极与原著的黎族文化碰撞、交流,形成独具特色的海南黎苗文化。三是除了本国文化迁入外,在此期间进入海南岛的还有邻近国家的外国民族文化,如东南亚的马来文化、南洋文化等。也正是这样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姿态使得黎族文化自身不断丰富,不断补充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因子,从而迎来黎族文化的新生与发展新阶段。当然,这期间黎族文化不仅仅是以“引进来”的姿态迎接外来文化,还不断地推动自身文化“走出去”,如黄道婆到大陆传播海南的纺织技术、纺织文化;明代黎族不断出现居民外迁的现象,黎族居民多移民至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南亚诸国,将自身文化积极传播至这些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