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的故宫正以网红和时尚的姿态爆红,风头正健,还非虚名,收获的真金白银抵过A股上市公司1500家的年营收,好是威武!
过去,提及历史和文物,我们总感觉太过沉重和严肃,不好亲近,如今却耳目一新。
曾经的故宫是这个样子: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但70%的区域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
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藏品最多的宝库,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谁都看不见;
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但80%的观众进了故宫就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压根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
究竟什么对故宫最重要?这座承载着如此丰厚底蕴的文化机构到底能给人什么呢?
基于这些思考,故宫开始了它漂亮的转身。如今,故宫已变成一个越来越年轻、越来越亲民的超级IP,这不仅仅是卖个萌那么简单,我们来看它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内功提振,尊重铺垫,全面提升参观体验。从管理为中心,转为以观众为中心。
故宫如今是世界上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有32个,同时增添了自动售票机,保证观众到故宫30分钟内能买到票。
彻底解决洗手间难题,男女洗手间按1:2.6比例作了调整,甚至将职工食堂改造成了洗手间。
为缓解游客休息座椅不足,增设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
午门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以前中间门洞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平时紧闭,两侧门洞每天则排满了观众。现在三个门洞全部打开,想当皇帝还是大臣,让观众自由选择。
只要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故宫便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故宫的每一寸地方几乎都是文物,在开放区域全面禁止机动车辆驶入,连外国元首参观也只能车到午门,跟普通游客一样徒步参观。
地面不留一片垃圾,屋顶不长一棵荒草。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所有犄角旮旯,干干净净。久而久之,整洁的环境让游客也不忍心乱扔了。
为最大程度确保每个参观者的体验和权益,限定了每日接待客流上限为8万人次。
同时,新设雕塑、古建等专馆,开辟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将热门特色展览常态化,使越来越多的文物得以安置和展出。
故宫的开放区从过去的30%,增加到2015年的60%,2017年达到了80%。
2006至2018年,故宫参观人数逐年上升。2018年12月迎来当年第1700万名观众,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年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700万。
根据故宫公布数据,80后、90后已成为故宫博物馆游客的主力,30岁以下游客占40%。
其次,自带流量,文创变现,形成良性闭环。
故宫自带的巨大流量,迅速带动文创产品的热销。
数据显示,2013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仅为6亿元,2017年增至15亿,4年间翻了1.5倍。此外,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增速高达50%。
销售额增长的同时,故宫推出文创产品数量也在加速增长。2014至2016年,文创产品数量增速从2.47%升至9.73%,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数量已超过10000种。
从商业模式来看,故宫采用多元化合作战略,IP开发同时采用了自营、合作经营和品牌授权等方式,文创产品丰富多元,将传统文化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结合,同时布局线上和线下渠道。
故宫变得越来越亲民,以前故宫的产品定位走高端路线,后以大众实际需求为主。用户定位也从原先的以35-50岁男性为主,变成了35岁以下女性。
故宫胶带、故宫口红、综艺节目等故宫文创产品一度引爆网络。
对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故宫文创的成功,算是一个典型范例,它让人们知道,经济效益和责任情怀,其实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兼容并蓄,相辅相成。在市场充分地酝酿下,是可以得到平等、相互尊重地体现,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事、物,都能被一视同仁地给予尊严。大概故宫的改革,也算是一场体制内的创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