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驱动“大循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古人置办一身行头需要跑遍全城,而今的中国人,只需一部手机,即可足不出户“买遍全球”。

数据显示,从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情况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个百分点,消费保持了持续恢复势头。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再次将线上线下商品交易额推上新高峰。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愈发稳固。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应“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将全面促进消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重要举措,凸显出消费在当前乃至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广阔内需市场潜力如何激发?如何以消费“小切口”做好扩大内需“大文章”?透过今年“双十一”的消费新趋势,我们试作分析。

市场下沉 产业“上新”

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终于赶在‘双十一’前,把村里的快递超市开起来了。”一大早,快递进村项目负责人胡明玮驾驶三轮车,将首批40余个包裹送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四川省盐源县黄沙沟村,登记入库后及时通知村民前来取件。

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某保鲜仓库内,果农们通过全自动智能分选系统,将刚摘下的苹果按大小、颜色进行分拣和包装。

邹城市张庄镇牛角村,快递员薛云凤将村合作社出产的花椒、茄子、花生油等依次装车。2天后,这些农产品就能送达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大型商超。

乡村邮路上,快递服务小站负责人、农产品分拣员、物流网点管理者的忙碌身影,是我国消费市场不断下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

庞大的人口基数、日益普及的互联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种种发展新趋势催生了下沉市场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直投到村比例超过50%。今年1至8月,农村地区收投量超过280亿件,同比增长超过30%。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规模38%的乡(镇)、村两级消费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增长极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其中,电商和物流是推动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重要平台。

从“快递下乡”到“快递进村”,实现一出一进畅通无阻,打通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是关键。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加强电商主体培育、电商人才培训,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为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搭建平台;逐步建立覆盖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冷链寄递物流体系,探索智能快递箱、公共服务站投递等多种末端服务方式,在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探索无人机应用……系统思维配合科技创新,快递进村之路越来越短,乡村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消费升级 加速“破圈”

“看不见的商品”释放潜力

11月1日0时30分,新婚不久的王女士为早已放进购物车的“吸油烟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家电套组付下尾款。“新房刚刚装修,添置家电是‘刚需’。”她说,“更吸引我的,是快递送货上门、免费安装的便捷配套服务。”

差不多同一时间,全国有无数网络购物车被清空。品质升级需求集中释放,直播带货成为重要销售方式,新国货成为消费新增长点……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商品追求,折射出我国消费升级的良好势头。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论城镇还是农村,对大多数家庭而言,耐用型消费品支出已不再是消费的主要目标,餐饮、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支出,比重逐渐加大。人们在追求更高品质实物商品的同时,对优质服务这一“看不见的商品”需求与日俱增。

“过去,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住用’,今后会向‘安享乐知’转变,即更加注重安全、享受、娱乐、求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服务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23.4%,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6个百分点。今年“双十一”期间,服务类商品销售火爆,电商平台纷纷将业务拓宽至线下服务领域,如家居装饰、家政服务、旅游酒店预订、汽车保养维修等,线上线下联动推广销售成为新趋势。

不可忽视的是,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彼此联动。在服务消费拉动实物消费升级的同时,实物消费同样催生和推动服务性消费。

例如,住房租赁规模的扩大,催生了专业化、机构化的住房租赁企业,不断丰富相关服务品种;汽车消费优化升级,能够促进相关赛事、旅游、改装等领域市场潜力的释放;应用VR设备等智能化实体产品,能够将无形的服务通过模拟体验、互动等方式直观呈现给消费者,助推服务类消费意愿的上升。

不“卡脖子” 不“掉链子”

“智造”应对供应链“大考”

“双十一”期间,一家名为“犀牛智造”的新制造平台接到大笔订单。与传统制造平台不同的是,这些订单规模小、交付周期短,且大多来自中小商家。该平台创新运用“用户直连制造(C2M)”生产模式,即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组织生产,去除所有中间流通加价环节,实现用户到工厂的直连。

网店店主林晓星经营的某男装品牌,是首批与犀牛智造合作的商家之一。“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组织生产”的生产模式让林晓星眼前一亮。“数据分析就像一支精准的画笔,准确‘画’出消费者画像、商品特征等。”

双方不断磨合,形成一份相对精准的销售计划。林晓星介绍,这份计划实际上只是一份销售大纲,销售过程中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服装的款式、颜色、尺码进行动态调整。凭借更有弹性的供应能力,今年“双十一”林晓星的网店“打了个胜仗”。

“双十一”既是购物“盛宴”,也是对产品供应链的大考。消费者的竞争开始于预售、付尾款的时间节点,而位于供应链生产端、配送端的从业者,自9月份甚至更早,就开启了备货、资源调集、制定预案等准备工作。数字化的新技术还应用于传统产业链改造,以线上聚集的数据、技术、创意等发掘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应对变化的能力。

以服装行业为例,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制造平台,将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传统流程,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中小企业有了小单量、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选择,能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动。

供应链的“数智化”发展,同样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有效贯通。专家表示,供需交易效率的提升,不仅需要需求端的变革,也同样需要供给端的结构性变革,即通过算法、数据,提升行业的供应效率,从而提升整个电商链条的交易效率。

上图:“双十一”期间,山东青岛即墨区物流快递企业通过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智能分拣系统对包裹进行有序分拣,确保高峰期快递运转顺畅高效。

新华社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